一项制度能够延续百年,那必然有它的过人之处。
就算是王安石和张居正那样的能臣,推行改革前也得反复斟酌,深思多年。
太子现在突然提出要改革京察制度,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就在张英暗自感慨的时候,乾熙帝也意识到,自己这个问题问的,有点太难为人了!
太子虽然聪慧,但这么复杂的事情要他当场作答,确实有点强人所难。
就在乾熙帝打算给太子一个台阶,让他“随便说说”的时候,沈叶却开口了!
这种事儿对于沈叶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
这京察,说白了,不就是年终考核嘛,不不不,比起年终考核,还弱化了不少,更宽容一些。
这种年终考核,沈叶年年参加,对于里面的弯弯绕,那可太清楚了。
他沉稳地说道:“父皇,儿臣觉得,这京察制度,其实还可以再添加一些内容。”
“比如,可以设置一张互评表,把所有官员都列到这张表上,然后每个人按照优秀、良好、称职和不称职来评比……”
“……这样一来,堂官可以评自己的下属,下属们同样也能给堂官的工作做一个评价……”
“还有,儿臣觉得还可以适当的增加’个人谈话’环节,也就是说,在这个环节之中,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而负责考核的人,必须对谈话内容予以保密。”
“还有,在一个部门之中,也可以让各级官员对部门的情况进行评价,从而确定这个部门的堂官工作是不是合格……”
太子侃侃而谈,张英的脸色就是一变。
他觉得太子所说的这些办法,虽然新奇,却并非不可行。
只不过,这些办法执行下去,堂官的日子,可就有点不好过了。
不论谁来当堂官,都不可能不在乎下面的意见,这样就能避免一些堂官的独断专行。
而朝廷这边,也能通过更多的渠道,来知晓大部分朝臣的真实情况。
这些办法确实高明。
可是,这真的是太子刚刚想出来的吗?
张英有点懵,他虽然不敢相信,但是这个问题,确实是乾熙帝刚刚才问的太子。
而太子也没多想,就直接给了答案。
这答案,实在巧妙,不但增强了京察的作用,还提高了普通的朝廷命官在京察中的参与感。
最重要的是,它还削弱了某些大佬在京察过程中操纵局势的能力。
这是张英不愿意看到的。
但对乾熙帝来说,却是喜闻乐见的局面。
毕竟,对乾熙帝而言,他不喜欢任何一个部门变成铁板一块。
单独谈话和互评表,正好多了一个让皇帝看清楚各部内情的渠道。
乾熙帝一边听,一边默默地琢磨沈叶的意见。
张英能够想到的,他同样能够想到。
而且,他还想到了另外一点,那就是通过这个办法,还能减弱吏部在京察之中的权利。
甚至通过这种办法,还可以减弱吏部的权势,让以后的官员调整,不再是吏部一家说了算。
想到这些好处,乾熙帝的心思就从申朱墨的死,直接转移到了京察改革上。
“太子,如果按照你说的去做,那岂不是意味着有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干得再出色,也不如人缘好?”
对于乾熙帝这种问题,沈叶早有准备。
他从容应道:“朝廷需要的是英才,能力越强,越应该走到更高的位置上。”
“儿臣觉得,一个人就算能力再强,他终究只是一个人。”
“所以一个合格的英才,如果不能团结同僚,那他就不适合登上更高的位置。”
乾熙帝对于沈叶这个说法,虽然觉得有点偏颇,但是仔细琢磨了一下,却也觉得有道理。
对于四品以下的官员而言,他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
但是,对于那些坐镇一方的大佬们来说,如果不能充分发挥下属的作用,调动团队的积极性,那就不适合当一方要员。
“你刚才说的这些有些零散,回去写一个条陈,朕再让大学士和吏部讨论一下。”
乾熙帝顿了顿,又扬了扬手中的奏折道:“你觉得申朱墨这件事情该如何处理?”
沈叶沉吟之间道:“父皇,儿臣觉得,申朱墨这件事情不宜扩大追究,对于申朱墨的一家,应该抚恤。”
“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但是死者为大。”
“朝廷该给的抚恤,一定要给足!”
“另外,可以把太常寺当成试点,试行新法考核,让坏事变成好事。”
乾熙帝点了点头,太子的处理方法,正合他意。
所以乾熙帝沉吟了瞬间,就朝着沈叶道:“那这件事情,就按照太子的意思办吧!”
“张爱卿,你让步军统领衙门安排下去,让他们对于这件事情仔细调查。”
“朕倒是要看看,这个申朱墨的死,到底是一次意外,还是有人在这里面兴风作浪。”
张英听到这话,心里莫名生出了一个想法:乾熙帝对于太子如此的维护有加,是不是意味着,太子的地位将会越来越稳?
他原本以为,太子当的时间越长,成为皇帝的可能性就越小。
可是现在,他的心中却莫名的生出了一点想法,那就是现在的太子,乾熙帝真的舍得废掉吗?
最起码,此时此刻,乾熙帝对太子是非常肯定的。
可一旦乾熙帝的年龄越来越大,那……
沈叶和张英一起从乾熙帝的房间之中告辞离去,在两个人分开的时候,沈叶朝着张英问道:“张大学士,你觉得这件事情是一个意外,还是有人故意针对我?”
面对这种问题,要是在平时,张英的回答肯定会非常油滑。
可是现在他却有点动摇,他心里隐隐有一种投资太子的想法,所以他沉吟了刹那道:“无风不起浪,太子爷还是多小心为好。”
张英的话,让沈叶哈哈大笑。
他朝着张英拱了拱手,然后沉声地道:“大学士,希望以后还能与你经常探讨!”
张英也含笑回应道:“臣也希望能够多听一下太子爷的妙论,让臣长长见识!”
和聪明人说话,根本就不用点透。
沈叶和张英分手之后,径直朝着太后的住处走去。
太后的住处是一座占地二十多亩的园子,和沈叶的园子一样,只不过位于乾熙帝住处的左右两边。
和沈叶的园子相比,太后的园子更加的宽阔,而且装潢上,也更加精巧。
此时的太后,正带着几个嫔妃,在玻璃做成的暖亭里打麻将。
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脚下温泉水缓缓流动,暖意融融。
看到沈叶进来,皇太后的脸上就露出了笑容。
还不等沈叶请安,她就笑着道:“太子,都是一家人,你就不用多礼了。”
“你这个玻璃暖亭,真是太舒服了,哀家坐在这里都不愿意出去了。”
沈叶看着一块块巴掌大小的玻璃,心中对于此时烧玻璃的手艺有些不满意。
他当下笑着道:“皇祖母,这玻璃暖亭您既然喜欢,回去之后,我让人在宫里再为您修一个。”
说了几句话,皇太后见沈叶没有走的意思,就知道太子找自己有事。
当下朝着站在自己身边的九格格道:“九丫头,这牌你先帮忙打着,哀家和太子说点事情。”
九格格十五六岁,差不多已经到了该出嫁的时候。
按照朝廷的传统,她应该嫁到草原上,但是因为和五皇子一样,从小都是皇太后养大的,所以早就给乾熙帝请了恩典,可以在京城之中选俊杰婚配。
只不过现在,皇太后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听到皇太后的吩咐,她笑嘻嘻的道:“皇祖母放心,我肯定不会给您输了钱。”
皇太后从玻璃亭出来,先问了问石静容的近况。
沈叶并没有立即将手中那个十万两的银票递给皇太后,而是说了好大一会话,临走时,才把那张银票拿了出来。
和乾熙帝那套“分红”的说辞不同,在皇太后这里,他又换了一种方式:“皇祖母,孙儿这段时间发了一点小财,这点心意给皇祖母零花。”
“还请皇祖母不要嫌少啊。”
太子卖小汤山的地挣了很多钱的事儿,皇太后听得多了。
毕竟,不少诰命夫人来太后这里陪着太后说话的时候,就会将话题拉到小汤山的地上。
虽然没有人敢说太子赚钱太快,但是从她们家买地所花费的钱上,皇太后也知道太子挣钱不少。
不过,皇太后倒也不怎么羡慕。
毕竟她自己身家丰厚不说,平日里也不需要那么多钱。
更何况,太子对她很是孝顺,这小汤山对于她来说,让她在冬天有了一个好去处。
对此,她也是非常知足。
此时,太子孝敬她钱,她心里很是欣慰。
可是打开一看,一眼看见十万两的数字时,还是吃了一惊。
“太子,这也太多了,皇祖母平日里又不怎么花钱,你还是拿回去吧。”太后说话间,就要把银票递给沈叶。
“皇祖母您就放心拿着吧,孙儿还有钱,等以后孙儿没钱了,找皇祖母借钱,您还能不借给孙儿吗?”
沈叶态度坚决道:“皇祖母若是执意不肯收,就是嫌孙儿给的少。”
见沈叶态度诚恳,皇太后笑着道:“好,那哀家就替你先存着吧!”
“太子,你今儿不来,我也准备叫你过来,最近有人给我推荐佟国维的孙儿舜安颜当九公主的额驸,你觉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