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谪天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4章 量子辉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警报声撕裂控制舱时,林夏的咖啡正悬停在全息投影上方三厘米处。零重力环境下的褐色液体突然剧烈震颤,宛如被无形的手攥紧的心脏。她条件反射般按住耳麦,纳米纤维编织的制服瞬间收紧,将她固定在控制台前。

"引力扰动指数突破阈值!"副驾驶座的张野声音发颤,他面前的星图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扭曲,"坐标...是暗区三号!"

林夏的瞳孔骤然收缩。暗区三号是他们此次任务的核心目标,一片被学界称为"宇宙胎衣"的区域——据推测这里封存着大爆炸后百万分之一秒的时空褶皱。三个月前,"盘古号"深空探测器正是带着捕捉原初黑洞的使命驶入这片虚空。

全息屏突然爆发出刺目蓝光,宛如撕开现实的裂口。当图像稳定时,所有人倒抽冷气——那不是他们预期的庞然大物。悬浮在星尘中的,是个直径不足三十米的黑色球体,却在周围形成直径近百公里的引力涡旋,如同巨鲸嘴边的吸盘鱼。

"质量计算...1.2×10^12千克。"首席物理学家陈墨的声音带着颤音,"见鬼,这是座喜马拉雅山的重量!"

林夏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舞,量子计算机瞬间生成三百种引力模型。她突然按住呼吸阀,氧气面罩里的冷凝水正以异常速率聚集——不是因为紧张,而是某种更诡异的现象:控制台边缘的金属铭牌正在轻微扭曲,仿佛被无形的火焰炙烤。

"看辐射读数!"她尖叫着切换界面,原本监测伽马射线的频谱仪上,曲线正在突破红色警戒线,"这不是普通黑洞,它在发光!"

整个控制舱陷入死寂。根据广义相对论,黑洞本应是吞噬一切的深渊,但此刻监测器显示,这个微型黑洞正以每秒数十太焦耳的功率释放能量。蓝白色的辉光从事件视界边缘渗出,如同燃烧的恒星碎屑,在黑暗中勾勒出球体的轮廓。

陈墨突然扯开安全带,扑向数据终端:"这是霍金辐射!"他的白大褂扫过悬浮的咖啡杯,褐色液体在空中分裂成无数珍珠般的液滴,"质量越小,辐射越强...上帝啊,我们找到了理论中的原初黑洞!"

林夏的思绪突然闪回三个月前的争论。在NASA的预言会议上,她曾因坚持"小质量黑洞可探测性"被嘲笑为"科幻作家"。此刻那些质疑的面孔在她眼前一一闪过,尤其是导师赵临渊教授临走前留下的那句话:"当你追逐蝴蝶时,别忘了大象才是草原的主宰。"

但眼前的"蝴蝶"正在改写教科书。根据霍金的预言,原初黑洞在宇宙诞生初期由密度涨落形成,质量从山脉到小行星不等。大质量的那些只能通过引力透镜效应间接观测,而小质量的...此刻正用夺目的量子辉光宣告自己的存在。

"引力锚失效!"张野的惊呼打断思绪。全息星图上,代表"盘古号"的绿色光点正在向黑洞螺旋坠落。推进器的轰鸣声响彻舱室,林夏能感觉到磁悬浮地板的震动——那是反物质引擎全力运转的征兆。

"启动空间曲率补偿!"陈墨冲向能源控制面板,"必须在史瓦西半径内建立斥力场!"

林夏突然注意到辐射频谱的异常波动。那些蓝白色的辉光并非均匀分布,而是以某种规律闪烁,宛如摩尔斯电码。她调出量子纠缠记录仪,瞳孔猛地收缩——数据流中竟叠加着不属于任何已知天体的脉冲信号。

"等等..."她按住陈墨的手,"辐射频率在变化,和普朗克时间呈整数倍关系..."

警报声突然变调,如同濒死的哀鸣。主屏幕上,黑洞的辉光骤然增强,事件视界边缘泛起细密的涟漪,仿佛沸腾的沥青。林夏的纳米制服突然发出尖锐的蜂鸣,内置传感器显示,她的视网膜正在承受相当于医用激光的辐射强度。

"是霍金辐射的爆发期!"陈墨的鼻子渗出血丝,"质量越小,蒸发越快...这个黑洞可能只剩几小时寿命!"

舱体剧烈震颤,仿佛被巨手攥紧的骰子。林夏看见张野的鼻血在空中凝结成红色珠串,沿着引力线向黑洞飘去。应急灯次第熄灭,唯有那团辉光越来越亮,在黑暗中投射出众人扭曲的影子,宛如末日审判的剪影。

"我们得靠近它。"林夏听见自己的声音,仿佛来自另一个时空。

"你疯了?!"陈墨的眼镜片出现蛛网状裂纹,"接近史瓦西半径会被潮汐力撕成基本粒子!"

"辐射信号在传递信息。"林夏调出频谱转化的声波,扬声器里传出类似鲸鱼歌声的低频震颤,"这是原初黑洞蒸发前的'临终遗言',可能携带宇宙暴胀期的量子涨落数据..."

她的话被新一轮震动打断。控制台上的钛合金支架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天花板的冷凝管爆裂,液态氮在真空中瞬间汽化,形成冰晶组成的暴风雪。林夏在失重中翻滚,瞥见舷窗外的奇景——黑洞的辉光已变成璀璨的紫色,事件视界周围环绕着量子效应形成的彩虹色光环,那是时空曲率突破普朗克尺度的征兆。

"用机械臂采集辐射样本!"她抓住应急扶手,指甲几乎抠进金属表面,"启动量子态存储装置,就算我们回不去,数据也要传回去!"

张野突然大笑起来,带着某种歇斯底里的畅快:"反正都是死,不如赌把大的!"他猛地拉动操纵杆,"盘古号"的船头转向黑洞,反物质引擎喷出的蓝焰与霍金辐射交相辉映,宛如飞向烛火的飞蛾。

当机械臂触达辐射范围的瞬间,整个宇宙仿佛静止。林夏看见无数光点从黑洞表面溢出,在量子纠缠中形成复杂的几何图案,那是诞生于138亿年前的时空密码。她的神经接口突然被海量数据淹没,视网膜上浮现出星系诞生的辉光,恒星坍缩的剧痛,以及...某种超越维度的凝视。

"数据过载!量子存储器达到临界值!"陈墨的嘶吼中带着狂喜,"这是...暴胀场的涟漪,原初引力波的遗迹!"

就在此时,黑洞的辉光骤然熄灭。仿佛被突然拧灭的灯泡,黑色球体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空荡荡的虚空。"盘古号"在惯性中向前滑行,所有仪器陷入死寂,唯有量子存储器的指示灯还在微弱闪烁。

林夏摘下满是雾气的面罩,盯着漆黑的舷窗。她知道,他们刚刚见证了宇宙的胎动。那些在极早期宇宙中诞生的微小黑洞,并非宇宙的遗弃物,而是封存着创世秘密的时空胶囊。当它们最终通过霍金辐射蒸发殆尽时,释放的不仅是能量,更是跨越百亿年的宇宙低语。

控制舱的应急灯次第亮起,张野瘫在座椅上,望着逐渐恢复平静的星图:"所以...我们是该庆祝发现了新物理,还是该庆幸没被撕成夸克?"

陈墨擦拭着镜片上的血迹,嘴角扬起疯狂的笑容:"你们听见了吗?整个科学界即将被颠覆。那些嘲笑小质量黑洞的人...现在该看看我们带回去的数据了。"

林夏调出航行日志,在末尾写下:"公元2145年3月17日,人类首次探测到原初黑洞的霍金辐射。它不是深渊,而是宇宙的灯塔。当我们学会倾听微小的光芒,或许才能真正理解创世的奥秘。"

舱外,星尘依旧寂静。但在某个量子泡沫的涟漪中,另一个微型黑洞正在暴胀期的余韵中闪烁,等待着亿万年后来临的倾听者。而"盘古号"的量子存储器里,那些来自宇宙黎明的信息,正等待着被破译的那一刻——那将是打开时间胶囊的钥匙,也是人类迈向创世之门的第一步。

下一章可围绕"盘古号"返航后的科学界震动展开,林夏团队面临学术质疑与数据解读危机,同时神秘的辐射信号中隐藏的更高维度信息逐渐显现,而地球同步轨道突然出现的异常引力扰动,似乎暗示着宇宙中存在着监测原初黑洞的未知力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