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大茂满不在乎地说:“爸,您就别操心了,我觉得京茹挺好的,而且这婚事两边都定下来了”。
许父许母听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盘算着从哪弄点结婚用的肉。
这头秦淮茹去了娘家,把许大茂提亲的事儿和父母说了一遍。
秦父秦母听了,虽然对许大茂二婚的事儿有点介意,但看许大茂准备充分,礼数周到,又拿出和前妻断亲的报纸,态度也十分诚恳,便也不好再说什么。
秦父斟酌了一番后说道:“大茂这孩子看着是有诚意,京茹嫁过去应该不会受委屈,不过毕竟是二婚,咱们也不能看你堂妹在他家受了委屈”。
秦母则不同意道:“当家的,人家两口子过好过孬那是人家家自己的事儿,淮茹顾好自己家就好,咱们能操那么多心吗?京茹既然看上人家了,咱们就不管了,淮茹你告诉为民别瞎掺和了”。
秦淮茹听着父母的话,陷入了沉思,母亲说得有理儿,日子是秦京茹自己过,自己不能过多干涉。
秦父见秦淮茹有些犹豫,接着说:“淮茹啊,你也别太为难,咱们就是给你提个醒,真有事儿还得看京茹自己,你们在一个院,有啥事咱们能帮衬就帮衬点”。
秦淮茹点点头,说:“爸,妈,我知道了,我肯定会多留意京茹的情况,要是她受委屈了,我不会坐视不管的”。
秦母笑了笑:“吃饭吧!”
这不知不觉到了中午,秦淮茹和父母围坐在饭桌前,秦父拿起筷子,招呼着大家:“来,都吃吧”。
秦淮茹夹了一筷子青菜放进嘴里,慢慢咀嚼着,心里还在想着秦京茹的婚事。
秦母看着她有些出神的样子,笑着说:“淮茹,你回来孩子怎么办?”
秦淮茹咽下嘴里的青菜,说道:“妈,钢蛋都15了,能照顾好弟弟妹妹了,我跟他们说了,让他们中午吃点剩饭,等我晚上回去再给他们做好吃的”。
秦母心疼地说:“淮茹,你也不容易,一个人拉扯几个孩子,还操心着京茹的事儿”。
秦淮茹笑了笑:“妈,这有啥,为民忙,他这几年的工资都交给我了,家里不差钱,我婆婆下班回来还能帮忙,我也不累,再说了,这几年京茹在家里帮忙,我也没啥事”。
秦父也点点头,“是啊,京茹这孩子也懂事,帮了你不少忙,这次她能找到个好对象,也算是好事,你不差钱,多给他们添点嫁妆”。
秦淮茹点头应道:“爸,我知道,家里有为民留下的钱和票,我会给京茹多准备些嫁妆,让她风风光光地嫁过去。
而且许大茂是厂里的放映员,工作稳定,收入也不错,京茹嫁过去生活应该不会差”。
秦母安慰道:“淮茹,别管那么多了”。
吃过中午饭后,秦父说道:“吃了饭早点回去吧,孩子们还在家等着你呢,淮茹,路上注意安全”。
秦淮茹点点头,从口袋里拿出二十块钱,又拿出几张布票粮票,放在桌子上说:“爸,妈,这钱和票你们留着用,平时多买点好吃的,照顾好自己身体”。
秦父秦母连忙推辞:“淮茹,你自己也不容易,拉扯几个孩子花销大,我们公分,你拿回去”。
秦淮茹把钱和票又往父母那边推了推:“爸妈,你们就别跟我客气了,我这边日子过得还行,你们就收下吧”。
秦父秦母见她态度坚决,只好收下,秦母收下钱票:“淮茹,你真是个孝顺孩子,我们没白疼你”。
秦淮茹和父母又聊了一会儿家常,看时间不早了,便起身告辞。
秦父秦母把她送到门口,千叮咛万嘱咐:“路上小心点”。
秦淮茹笑着点头:“爸,妈,你们放心吧,我知道了,你们也注意身体,有空我再回来看你们”,说完,她转身踏上了回家的路。
回到四合院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她加快脚步往家里走去,心里惦记着几个孩子。
一进家门,钢蛋就迎了上来:“妈,你回来啦,小姨呢?”
秦淮茹摸了摸钢蛋的头说:“小姨回你姥姥家去了,过几天就要和大茂叔结婚了”。
钢蛋有些好奇地问:“妈,小姨要嫁给那个大茂叔啊?”
秦淮茹笑着对钢蛋说:“嗯,做饭没?”
钢蛋挠挠头说:“妈,我煮了点粥,还热了点剩菜,奶奶没回来,我不会炒菜?”
秦淮茹笑着点点头:“行,挺好的,去院里薅点油麦菜,我给你洗了炒个油麦菜”。
钢蛋应了一声,欢快地跑向院子。
秦淮茹走进厨房,看着锅里正在熬的粥和剩菜,孩子大佬,懂事了,她熟练地开始择菜、洗菜,准备炒油麦菜。
这时,婆婆王母也回来了,手里还拎着一小包东西。
王母走进厨房,笑着说:“淮茹,我买了肉骨头,给孩子们熬点汤补补吧”。
秦淮茹接过骨头:“妈,辛苦您了,您上班还惦记着家里”。
王母摆摆手:“这算啥,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京茹那边事儿都定下来了?”
秦淮茹一边切菜一边说:“定下来了,三天后就结婚,我叔和我婶对许大茂挺满意的”。
王母点点头,“那就好,京茹也算是有个归宿了,对了,咱家多给点陪嫁,这几年你堂妹没少帮咱家的忙”。
秦淮茹表示赞同:“妈,我也是这么想的,我打算从为民留下的钱和票里拿出一部分,给京茹多置备些嫁妆。
被子、衣服、脸盆啥的都买新的,再给她100块钱,算是压箱底的钱,让她风风光光地嫁过去”。
王母满意地笑了笑,“淮茹,你想得周到,京茹这孩子实心眼儿,对咱家是真好,咱们不能让她嫁过去让人看轻了”。
说话间,钢蛋薅了不少油麦菜回来了,王母开始洗菜,秦淮茹开始炖肉骨头。
一家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不一会儿,饭菜就摆满了一桌。
有炒油麦菜、热好的剩菜,还有香气扑鼻的肉骨头熬的汤。
孩子们围坐在饭桌前,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大家坐好后,秦淮茹拿起筷子,招呼着孩子们:“来,吃饭,多吃点”。
孩子们纷纷动起筷子,吃得津津有味。
钢蛋一边吃着,一边问道:“妈,中午的时候我看见大茂叔驮着放映设备出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