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江南有一座繁华的城镇,名为锦绣镇。镇上人口密集,商贾云集,每日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镇中有一条热闹的主街,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其中有一家名为“丰裕米行”的店铺格外引人注目。这米行的老板姓钱,是个心狠手辣、唯利是图的黑心商人,大家都暗地里叫他钱黑心。
这一年,江南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旱灾,田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失去了生活来源,温饱成了最大的问题。而米价却随着旱灾的加剧一路飙升,钱黑心看到这情况,心中打起了坏主意。他不仅将米行里的米囤积起来,还四处收购周边小商贩手中的米,企图进一步抬高米价,大赚一笔。
一时间,锦绣镇上的米价高得离谱,普通百姓根本买不起米。许多人家断了炊,老人和孩子饿得面黄肌瘦,哭声和叹息声回荡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
这天,济公和尚摇着那把破蒲扇,哼着小曲,慢悠悠地走进了锦绣镇。他看到镇上的景象,尤其是百姓们饥饿无助的眼神,心中十分不忍。他决定要治一治这个黑心的钱老板,让百姓们能吃上便宜的米。
济公来到“丰裕米行”前,只见钱黑心正站在店门口,得意洋洋地看着过往的行人,嘴里还不停地吆喝着:“上等好米,价格公道啦!”其实那米价高得吓人。
济公走上前去,笑着说:“钱老板,贫僧济公听说你这儿的米好,想买点回去。”钱黑心看到济公那疯疯癫癫的模样,心中有些不屑,但还是假惺惺地说:“大师要买米,那当然没问题。不过我这儿的米可是上等货,价格可不便宜。”
济公拍了拍自己的破袈裟,说:“钱不是问题,只要米好就行。贫僧要买你店里所有的米。”钱黑心一听,眼睛都直了,心中暗喜:这疯和尚还真是大方,看来今天能大赚一笔了。但他表面上还是装作镇定地说:“大师,我这店里可有上千斤米呢,你确定都要买?”
济公点了点头说:“没错,都要买。不过贫僧有个条件,你得先把米送到镇东头的破庙里,贫僧在那里付钱给你。”钱黑心为了做成这笔大买卖,也顾不上多想,连忙答应道:“行,大师,我这就安排人把米送过去。”
钱黑心叫来几个伙计,将店里的米一袋一袋地搬到了车上,然后浩浩荡荡地朝着镇东头的破庙驶去。一路上,他还想着等拿到钱后要去哪里挥霍。
到了破庙,钱黑心让伙计们把米都卸了下来,然后满脸堆笑地对济公说:“大师,米都送来了,您看这钱……”济公笑着说:“别急,钱贫僧自然会给你。不过贫僧要先检查一下这米的质量。”
说着,济公拿起一袋米,打开袋子,抓了一把米放在手里看了看,又闻了闻,然后突然大声说:“钱老板,你这米有问题啊!”钱黑心心中一紧,但还是强装镇定地说:“大师,您可别开玩笑,我这米可是上等好米,怎么会有问题呢?”
济公将手中的米扬了出去,说:“大家来看看,这米里掺了这么多的沙子和小石子,这能吃吗?你这分明是在坑人!”周围闻讯赶来的百姓们一听,纷纷围了过来,对着钱黑心指指点点。
钱黑心见事情败露,恼羞成怒地说:“你……你这疯和尚,别在这里胡说八道。不买就算了,别妨碍我做生意。”济公却不慌不忙地说:“钱老板,你别着急。贫僧济公既然说了要买你的米,就一定会买。不过这米的质量太差,贫僧只能按沙子和小石子的价格给你。”
钱黑心一听,气得跳了起来:“你……你这简直是强词夺理!”济公笑着说:“钱老板,你要是不愿意,那贫僧就把这米的事情宣扬出去,让整个锦绣镇的人都知道你卖的是掺了沙子的劣质米。到时候,看谁还敢来你的米行买米。”
钱黑心心中暗暗叫苦,他知道如果这件事传出去,自己的米行就彻底完了。他犹豫了一下,说:“那……那你说怎么办?”济公说:“这样吧,贫僧给你一贯钱,这米你自己拿回去。然后你把这些米重新处理一下,把沙子和石子挑出来,再以合理的价格卖给百姓们。”
钱黑心虽然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答应了济公的条件。他拿着那一贯钱,让伙计们搬米,垂头丧气地离开了破庙。
周围的百姓们见了,纷纷要当场买米。而且一起给伙计们帮忙,把米里的沙子和石子挑出来。不一会儿,米就卖光了。
在济公的监督下,钱黑心不得不以正常的价格将仓库里的米卖给百姓们。百姓们终于买到了便宜的米,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们对济公感激不已,纷纷称赞他是活菩萨。
从那以后,钱黑心也不敢再做黑心的买卖了。而济公智斗黑心米商的故事,也在锦绣镇流传了下来,成为了人们口中惩恶扬善的经典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