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维校的三好学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章 五洋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海军学院内,身材挺拔的刘浩行正在阅览新学校的课程——以便确定自己这个年龄阶段能否承受得住。

海军学院当前的主要课程,主要是体能训练、海洋地理、世界人文,以及六种方言。

贞汉曾统一了整个陆块,进行过文化统一;所以天竺半岛(沿海城市)以及大食(世俗城邦)都建立了方块字的记录体系。但这两地汉学者的开腔,是和天朝正音大不同,更别提颠陆上蜀音。宣冲:东蜀人方言堪比温州话。

相对于陆军学院内那体育生的氛围,海军学院要偏文一点。

宣冲从前身刘浩行的的记忆中可以知道,陆师那边,每周文化课就四节;而拉练结束后,就开始蹴鞠,并且讨论去哪个酒馆潇洒。

而现在进入了水师后,发现这密密麻麻的课程排列,一场又一场考试,约有三成的人都戴上了眼镜。宣冲在入学后放眼望去,都是文质彬彬的学弟们。

入学六日后,宣冲发现海军的课程是比较难,相对十三岁年纪的孩童,是属于强人所难,但是相对于自己这个“穿越者”来说,刚好合适。

宣冲主修航海课。其中一道题:牵星器各项数据摆出来,学生必须在十分钟内算出经纬度。这就让不少刚入学,比刘浩行大几岁的学员们抓耳挠腮。

宣冲在做这类题目时,将足足十四页的数据表背下了,这样可以不用查表,直接用笔头算。

而进一步算多了后,可以不用笔,直接心算。——宣冲讲述:这并不是什么数学天赋,就是对一个表格熟悉到了千百遍后就行了。

海军学院态度苛刻的老师,在确定“刘浩行”在算学上没问题后,于是乎态度就温和起来,并且拿着“刘浩行”作为鞭子抽打那些倒霉蛋。

穿着海魂衫(长衫)的老师:“你们看看!比你们小的,都能算的清楚明白;你们心思用在狗身上了?”

受到这样公开的夸赞,宣冲有些“羞愧“,自己其实是作弊了。

宣冲直接用“文具盒工具“的画线功能,打造了跨越五公里的观瞄测绘工具;上面旋钮的刻度相当精确。通过多次测量,每一次测量,就缩圈精确锁定一次。基本三次测量就能锁定结果。

每次遇到这类题目,直接展开这个自己才能看到的“计算系统”,读数就可以了。

就在宣冲担心,自己被老师提出来教训别的同学,会不会因为不合群被针对的时候。

几天后宣冲发现自己想多了,海军方面的合群和陆军方面不一样。

由于非常善于计算,在海军学院小组的合作中,宣冲因为自身这个特长,被拉入进来。

当这些同学对刘浩行赞叹:“小老弟在算学上有天赋!”并且旁敲侧击地想了解是宣冲家中长辈是不是某个票行内的账房。

宣冲苦笑,因为这就和前世白佬们认为东亚人善于数学一样。哦,哪有什么善于数学,不过是坐在课桌前的题海战术罢了——外加白佬们嗑药把脑瓜嗑麻了的缘故。

…六月后,波涛不惊…

“今天是五洋祭,诸位上午穿礼服!”在课程结束后,上校军衔的教官对所有人撂下了一句话。

而随后所有人都开始准备。

“五洋祭”是现汉水师建军的节日,即太宗建立本朝大型舰队下洋前的祭祀日;而那三次下洋,现汉重新夺回了南半岛诸地,将交趾缅泰一带版图重新纳入。

宣冲和众多同学在寄存点翻出来各自的礼服;宣冲心里默念道:“总而言之,是一个庄重日子,随大流一起做就行了。”

这里参考旧时候当铺,春季把棉衣存入当铺,冬天赎回来的模式,相当于租棉衣。汉军的礼服有金银丝线纹路,一套下来老贵老贵;不少学生自然是买不起,只能交押金,从寄存处解取。

宣冲这个班,属于预备军官团,全体要着锦衣礼服。礼服上绣着青鳞纹,即东方青龙的尾巴。现汉的天子曾声称,每一艘舰都是王朝的龙鳞,所以海军预备役们允许穿这样的礼服。至于为什么只是龙尾?——帝王身上才有龙,能给海军将领们一鳞半爪已经属于天恩。

话说海军院校隔壁还有水手学院。水手学院是速成班,所有在校课程加一起只有三个月,随后就是上船实习。水手学院内没有单间宿舍,都是上下床大通铺。

他们穿着蓝布衣服,胸前两个口袋对称如同蟹钳。两侧一共有八个功能口袋如同虾蟹的八条腿,俗称虾兵蟹将。

刘浩行同届,学生要么是勋贵,要么是寒门苦读的精英;舰队指挥是要脑子和以及上层资源的。

那些个万里挑一寒门苦读选拔出来的脑子就不用说了,上层资源是什么?

舰队的维持和运转需要造船厂,码头,复杂工业!总之需要堆砌一个体系。——现汉帝国主义的官僚主义体系,如何监督保障这样一支凝聚庞大资源,供应链条复杂的军事力量上下都没有错?!

现汉开国皇帝给出了标准的解答:在水师船上塞入勋贵们就行了。

陆军塞勋贵那是万恶之源,因为陆军这边是很容易松懈;只要不打仗,长期执行驻扎任务时,谁能看得出自己在裸泳?

但在海军船上,勋贵们多少都知道自己脚下的船沉自己就没了,没法乘驴车逃跑。所以即使是勋贵从一线岗位退下来,回到军校选新人时,也是抓技战术;即使是自家弟子没有那个能力,也要压着自诩身份的家伙,对技术岗位低头。

并且海军不存在不出海,混军饷的问题。

海军的存在就是要维系霸权,而霸权需要从各处索要孝敬。且正由于勋贵的能量,这百年海军中,从风帆到铁肋木壳,再到战列舰,资源都能按部就班到位。

外面水手学院招收的学生来源就宽泛多了,只要保证忠诚就行了!说来有趣,这年头的“忠诚屠狗之辈“,对朝廷来说也是有价可询的。

…龙蟠靛洋,虾蟹啄沙…

在入学的三个月后,宣冲是见识了那些水手们,其中一些水手在大比中的武功对拼颇为精彩。其中一位水手长从码头上对着船甩出一根绳索,而后走钢丝一样,三个呼吸间跑到船舷上。显然都是有内力。

一开始宣冲是这么理解:话说战舰这种高价值装备,某些内部设施门禁堪比大内防护。是要招募一些帮会弟子来合作。

这江湖上侠以武犯禁的人很多,有时候手持两把驳壳枪,飞檐走壁窜到战舰内部,来一个单人手撕鬼子,殉爆一条战舰那可就丢人了。

所以精英水手是要侧重于体能,以及海上搏杀。必要时,要会跳帮。

本朝太宗在位时,组建的舰队下西洋,招抚了当时沿海的“巨鲸帮”。这么一算,朝廷在维持这个“用人关系”上算是历史悠久了。类似于大清漕运,由于用的久了,漕帮后期几乎成为尾大不掉的国企了,百万槽工衣食所系。

上述是宣冲带着前世对“明清”的认知进行的臆想,但后来宣冲发觉自己肤浅了。海商们根本没有到达自己想象的那么高的层次。

水师和巨鲸帮,海沙帮,游龙会这些帮会的合作,其根本原因是军商勾结。

如果真的说“需要”,现汉王朝对帮会的需要度是“一成“;那么各地帮派对于朝廷的海军的需要就是“九成”了。

这些出身帮会的水手们的忠诚度如何?

他们若是忠诚,官家就会给他们兜底,他们凭借海军中认识的关系能够办事方便;他们要是不忠诚,叛变了,账会算到帮会身上,而帮会内的家法,会比国法先一步到。

至于当今朝廷还需要的那“一成”,这是因为皇权在下县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没法照顾得到。需要这些帮派在接触三教九流时强调“天地君亲师”的重要性。

因为官府没有足够的基层人手,去调查每一个人手的可靠性;但是帮会内部则是对所有人的来路清清楚楚。帮会内部都是有担保人,以及大哥,举荐到海军来当水手的,都是身家清清白白的。帮会能帮助朝廷用最低成本从乡野中调动可靠的人。

宣冲前世的“天庭”对下面“黑风寨”那是“一成”都不需要。

每个土丘都有山神,每个小溪都有河神。没有编的小妖平日自称大王,当地山神笑一笑,一旦山神换届了,不想笑,你小妖识相点,自己遣散自己。

所以能看到不少老板在头顶上大人物退休后,由于身上那点不能上秤的事可能被新官上任翻出来,匆匆忙忙的跑了。

总体来说,随着时代发展,“天庭”的力量是逐步强化,现汉虽然不如前世,但在东南沿海富庶的控制,绝对容不得“妖王”来兴风作浪。

这杭港繁华街道上,一切都是有序的,而在这有序的暗面,江湖是先论“贫富”然后再讲“豪爽”。

这一百年的工业革命中,很多帮派都转型了;例如当代的唐门已经转型成了“汽车”制造,机械加工。

没错,宣冲第一次看到那个“五菱”的商标后,还以为自己穿越了,结果搞明白这是唐门的“车驾堂”注册的商标。

…细说江湖生态…

而巨鲸帮嘛,和大多数帮派一样,潜藏起来,变成了行会。钱江沿海的船运中,有四成的资本运作由他们负责。

他们已经不招募混混盘踞渔市收份子钱了;但若是有小帮会跟他们耍横——宣冲刚来时就听说老同学们说了这样一个案例:几年前某个卖鱼崛起的小帮会想要抢占一片渔市,他们不懂规矩,掀翻了好几个个体户的摊子。然后狂妄地直接掀翻了一个老头子的摊子。

老学长说到这,表情煞有介事:“结果第二天,就被一帮退役水手堵住,一顿好打;然后官府介入。”

斗狠?小帮派敢打赢退役老水手,接下来就名正言顺镇压,更何况压根打不赢。

据说巨鲸帮调来的老水手就两个,但是从其他地方调来的青壮足足是小帮派的几倍甚至十倍。

在这种冲突下,欺负一个没有官身的,打死了,最终会被地方官们当成“互殴”上报。

宣冲疑惑:“小帮派就没法翻身,江湖就是大鱼吃小鱼了?”

老学长:不一定,除非小帮派能够联系到一个武功非常厉害的“独行侠”,且能让这个独行侠出手,巨鲸帮才会给几分面子。

独行侠犯案,可以凭本事全身而退的,若是没有同级别高手来盯着他,就是法外狂徒。

犯事的独行侠往往会选择换身份逃到别处,在他下一次亮出江湖的名号之前。没人知晓他是谁。

但若是有高手盯着他,独行侠犯案后,那就是流窜几个省份,都摆脱不了这些高手的紧盯。独行侠在逃亡过程中是不能坐火车,不能走枢纽的,而高手们则是可以接力,以至于独行侠最终被逮捕。

故,各大帮会一般不招惹独行侠,但也不是要彻底让步;只要把供奉高手拉出来,独行侠在过两招后,发现手头上功夫不如对手,就会大大咧咧表示不管这件事。

不过说到这,老学长感慨:“近百年来,能够一人逼退大势力蓄养高手的独行侠,也越来越少了!侠客行已经越来越缥缈了。”

首先就是巨鲸帮(船业)唐门(机械业)长乐会(矿业劳工)这类老牌帮会势力在工业革命初期积攒了大量资金。而穷文富武,他们这一百年稳定下来后,也是传承了一些“武学”。

再者就是这年头,也越来越缺少无脑热血的大侠了;一流的武者是报效帝王家,其次则是投身军中沙场搏个出身,最次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乱搞。

学长点了点陈旧的花边小报上,那号称“江南小神龙”的陆长丰少侠;这家伙两年前还在江湖走,成名后就不见了。

宣冲联想到:东图那个教头,作为华山派弟子,早年属于标准的愣头青,被小帮派设了套,不得不出手,犯了事后,最终无处可躲来到东图。

宣冲再一次坚定信念:所以说嘛,江湖?这玩意,充满了尔虞我诈,虚伪客套,我这种老实人是绝对不该和这类人打交道的。

…闻风…

宣冲又一次拿着直尺,在面前划了一千条直线,构成“感音栏”类似于琴弦。

琴弦能发声,同时遇到声音也会震动,故这是一个感应音波的结构;宣冲随后将这个音栅推送到隔壁水手学院1344.54m处开始感知。

顺便拿出直尺,做出一条长实线,使得自己拥有目标的镜头。宣冲:“啧啧,现在音画同步了。”

话说有异能怎么用?直接欺负人太孬了。且太欺负人被同级别的大佬们撞见,那就不好了。所以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获取有用信息,才是王道。

两个水手正在用桌面玩手指拔河,这是常见的酒吧小游戏,即桌面上摆着一张牌,双方各用一个手指,看谁能把牌挪到自己这边。牌是铁质地,不容易碎,牌下面自带滚珠。

“喂喂喂,听说了吗!这次奏乐的是天音团!”

两位血气方刚的水手一边较着劲一边说

“知道,知道,你喜欢的‘天依姐姐’主持这次祭祀的雅乐。

“你知道吗,天依小姐的父亲可是三品游击将军!”

“真的假的?”

而这边,宣冲正在测量他们拔河时的肌肉力矩分布。宣冲根据两人从胳臂到脚下的发力动作,测绘出力矩。同时发现两人在谈到美人时,都暗中用上了内力。

至于他们所说的“天依小姐”,来到这个时代,宣冲自诩了解礼法,对此不屑。

即使是宫廷乐伶,依旧是乐伶。真正高门大户的小姐,学的都是被朝中公认的,女子应当有的才学;要么是学的是“卜天”(天气预报),要么在桑蚕部,主导农作物育种。

至于“乐伶”招摇过市,常因为容貌,被市井追捧。在真正能进的了宗庙的大人物眼里,只是一个负责“演”的人。

贞汉有理学大师有这么一句话:女子以貌为德,难养品性。这一句话前面则是,男子兴怒而动,勿掌重器(不可能成大器,也不能让他掌握重器)。

宣冲猜测了一下:“那个天依,如果真的是游击将军的女儿,应当是庶出吧。”

作为第一红朝的独生代,宣冲对于文、艺是毫不掩饰的恶意。对于数理化工几乎是有着狂热的执念。

…维校是有艺术生…

在乐团中,秦天依指挥编钟编韵,每一个编钟的音色,她都在仔细校音;她抬起袖口,布绢延长如同灵蛇一样拉动编钟,控制“宫商角徵羽”。

五洋祭的礼乐部分是落在她肩上。她追求的音乐效果,有着外行人不知道的指标,但是却又是大众很敏感的要素。

在电影动画等传媒发展之前,音乐是承担着引导个体情绪,精神,朝着社会的宏大意志靠拢的任务。

祭祀所用音乐非常庄重,悠然严肃。编钟的轻盈开头,随后悠长号角奏响,随后各类金属清脆敲击,如同军队入场。给人带来一种处在“众志”之中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宣冲前世新罗和港城是没有这种音乐。

所谓流行文化的乐曲充满了快节奏,只能感觉到是一个少年在挥霍青春嗨起来,亦或是独自伤情的忧伤。一种只为了“今天的灿烂”“今夜的阴郁”的宣泄。没有意志长久耕耘的叙述。

因为那两地的文化是残缺的。就如同和英法殖民的诸多岛屿一样,当地大量原生文化都被摧毁了,以至于后世一听到粤,闽语,完全想不到庄重的概念。(音乐推荐:浸春芜,闽语)

什么是礼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礼乐的核心目的是“主导”而不是迎合“**”,礼乐的核心目的是,让个体受众贯彻来自文明的意志。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相应的礼乐,那么某种程度上,是凝聚不起来足够的庄重,给一件国家层面要办的大事定性。

和当时新罗、港区流行文化盛行同时期的日本音乐中,反而会出现一些足够大气的乐曲,表现出礼乐的风格;可见,抢过去典籍,那是真的在研究。

…课堂是多样化…

穿着素服的秦天依一点一点调节音色。她不单单是在分析音乐曲调,更是带入群众听音时,情绪上的变化。

在二十六世纪,音色引导群体情绪,有着一套详尽的科学体系。

二十六世纪,有着更加先进的让人类情绪同频的“记忆规划”手段。

作为“艺术生”的秦天依,尝试在古代世界中,如何使用“音乐”让这个时代的人对海洋概念产生认知上的同频!那就要抓住一些要点,唤起共同记忆。

参与五洋祭的人有商人、水手、海军,但是他们都是在海边长大。他们的共同记忆,会被海涛,轮船汽笛,风帆,以及船锚等声音唤起。

这些“声音”都是“固化记忆点”,礼乐在奏响的时候,这些音色的插入,唤醒这片土地上的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向着中心靠拢。

秦天依本次课堂自选的第一小题:我要奏响最有威力的礼乐。

这一点,宣冲时代的那一代是完全不懂。被理工腌入脑的宣某人,会嗤笑“音乐,音乐,他值几个师?”

实际上礼乐是相当厉害的一门技术;从宣冲时代向前推百年,无论是黄河大合唱,还是义勇军xx曲,还有松花江上,都是“通过共同记忆,进行情绪同频”概念下,最顶级精神武装。

这是古老文明在科学技术全面落后的低谷时期。展现出的压箱底的底蕴。

故第一红朝建国前期,国家最危亡时,完成了其他民族势力想不到的“血税”上缴。

相较于一个世纪后,宣冲那个年头;世界上不乏人口突破上亿,文化独特的民族国家群体。但是那些庞大人口不能凝聚起来交血税,所以他们工业时代就是奴种。

奴种们靠着卖血,卖器官,支撑着“米刀”绿纸这种日益脱离实际生产的货币的币值。英勇的反抗,铭记住牺牲;对于这些蛮夷们来说,还是太难了。

秦天依开始沉浸在这种礼乐背后的“精神唤醒”,身上出现了微弱的光学流动。显然,她也在动用“觉醒”异能之力。

秦天依对于“觉醒”力量的认知是:这是一个“祖巫神通传承”体系,发展到近代工业社会的剧情位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