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秦时:我在天宗误入歧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一十一章 对话青年祖龙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新郑,紫兰轩。

修缘神色有些复杂地看着眼前之人,对于韩非等人来说,他可能只是一个年轻的君王,但对自己来说,眼前之人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王。

嬴政,一个开创时代的人,被后世赋予了很多的赞誉,比如说祖龙,千古一帝。

后世之人对其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对其丰功伟绩都有极大的肯定,统一七国,改变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万里长城,奠定多民族国家版图,这些都是历史无法磨灭的政绩。

当然,评价也不都是正面的,反面的也有,教员曾站在客观的角度下评价始皇帝的一些作为,例如他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就是在秦始皇“暴政”的推动下所发生的,始皇帝身后站着的并不是天下百姓,而是世家大族,天然的站位也就决定了对方的出发点,很难从百姓的角度出发,更多的是维护自己的统治,这是人性的使然。

而后期秦被刘邦项羽代领人的推翻,则恰恰说明了这个问题,“暴政”的根源是背离百姓的管理方法。

当然,更多是赞赏,例如黄河水利,当年齐桓公联合各方诸侯都没打通的水道到了秦始皇之后才得以打通;还有“焚书坑儒”这件事,秦始皇当年坑的是孟子一派的儒生,当年孟子一派主张以法先王,这是厚古薄今的理念。秦始皇的态度是相反的,他是厚今薄古的典范。焚烧的都是占卜类的书籍,一些好书还是被保存下来的。

对于这位千古一帝,每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的喜恶,修缘自然也有。

严苛的法是为乱世而生,而在盛世却没有生存的土壤。

“小友就是修缘?”

看到来人,嬴政愣了一下,他从卫庄等人口中听说是一个少年,他还以为是一个十五六岁,就如同张良一般大小的少年,却没想到会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

“是。”

修缘缓步走了过来,卫庄眉头一挑,抱着鲨齿站在一旁,修缘面对他和韩非履履有惊人之言,他倒是很好奇面对秦王,他又会说些什么。

“你不该来这里的。”

听到此话,嬴政洒然一笑,来到新郑,这句话他已经听到数人跟他提起过了。看起来这个年纪尚小的少年已经猜到了他的身份。

“但对我来说,这似乎又是一件幸事。”

听到此话,卫庄眼睛一眯,心里暗自警觉,但嬴政却并未放在心上,反而笑着问道:“此言何解?”

修缘轻轻叹了一声。

“若是你没有来,我想我们的相见会在很久之后。”

听对方的话,嬴政眼底泛起一丝异样,听眼前这个少年的意思,对方似乎很肯定自己一定会找他。

“我该怎么称呼你?”

嬴政笑了笑,短短的几句话中,嬴政便能感觉出对方虽年少,但却是一个聪明人,像韩非一样的聪明人。

“你可以称呼我为尚公子。”

修缘点了点头。

“你似乎很肯定我们日后一定会再见,能告诉我原因吗?”

修缘缓步来到嬴政身前约半丈的地方,随后他抬起头,看向这个身材颀长的少年秦王。

“来到这里,想必尚公子已经见到了韩非,我知道你们在追寻一个答案,而这个答案每个人都会有所不同。”

嬴政眉头一皱,虽然他已经不将对方当一个小孩子看了,但对方的话依旧让他觉得低估了。

“哦,你知道我所求?”

卫庄侧目,也看了过来,至于张良则站在门口的位置,眼神复杂看向秦王身边的那个少年。

“山河一统,千秋万代。”

简单的八个字,却让嬴政微微失神,眼下这个乱世已经经历了数百年,各个诸侯国虽然都曾雄霸过一时,但山河一统,谁也不曾做到过。

而他的确有此志向。

听到此话,卫庄和张良眼中划过一丝慨叹,韩非曾经也说过类似的话,这七国的天下,他要九十九。

“那你的答案是??”

嬴政看着身前少年,平静的神态,古井不波的目光,似乎这样的事情也不值得他去动容,他有些好奇,眼前之人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能看淡这一切。

“自春秋始至今,天下混乱已有五百年,各国纷争不断,战乱不休,而从百姓的角度出发,他们并不希望打仗,因为打仗就会死人,这一场仗持续的时间太久了”

“随着这个时间的推移,百姓们期盼和平的呼声会越来越高。”

嬴政眼中闪过一丝异样,这还是他第一次从这个角度来感受当今的七国。

“儒家荀夫子曾在《王制》中说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历史的这股浪潮,作为主体的其实并不是世家大族,也不是那些极少数的君王,而是百姓。”

“打仗打的是人才,拼的是将士,消耗的是财富,但这些东西归根结底还是从百姓身上获得,对君王来说,身在最底层的这些人可能就是消耗品,但实际情况真的是如此吗?”

说到这里修缘轻轻一叹。

“人为万灵之长,是因为人有七情六欲,能言会道,有喜恶,而不是其他的动物,有这些复杂的情绪在,那也就注定了人们不会是任人摆布的玩偶,试想有一日农民宁可饿死也不去耕田,那天下有几人能活?若百姓无有繁衍的**,国家又有几人戍边卫疆?”

嬴政眉头紧锁,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个极为恐怖的猜想。

“寡人可用法来约束他们,让他们去”

下意识,嬴政便脱口而出,只是说到这里,他便又摇了摇头。

“小友说的这种情况太过极端,正常的情况下不会出现这种局面。”

站在原地,修缘的目光变得有些悠远,这种情况真的不会发生吗?就后者来说,在自己所处的时空,便已经开始发生了。

“只是一个假设,到底是真是假尚公子应该有所分辨,方才尚公子说用法约束,可当一个人连死亡都不再害怕了,法还有用吗?”

嬴政摇了摇头,在那种情况下,法的确已经没有作用了。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这是民心所向,并不会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经历了五百载春秋之后,这种呼声虽然看不见,但却早已深入人心,所以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没有人能够阻止。”

“而在最后这一场较量中,到底谁会胜出,没有人能够肯定。”

“只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秦国的机会比较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听到这里,卫庄轻哼一声,当然,对于这个结论他也没有反驳,因为秦国的国力远胜中原六国。

“至于另外的一个问题.”

说到这里,修缘的目光变得有些凝重,制度的更新需要时间来过渡,如今子承父爵已经历经数百年的时间,早已深入人心,要想在短时间内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能问尚公子一个问题吗?”

嬴政轻轻点了点头。

“可以。”

张良看着站在嬴政身边的小家伙,嘴角勾起一丝苦笑,他知道这个少年又要语出惊人了,道理虽然是对的,但恐怕没有人能够接受的了。

“尚公子能否保证后世之君都是贤明的,或者说能够掌控全局,让国家稳定发展下去。”

嬴政沉默了一会儿,沉声回道:“不能。”

修缘点头。

“这种情况是正常的,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对年幼的孩子来讲,若是一出生就站在阶层的顶端,不识人间疾苦,那他就永远不会明白世道的黑暗。”

“这样的人,真的能肩负起一座天下的重量吗?”

“各国传承至今,起起伏伏,有的国家曾经兴盛一时,但最后又归于沉寂,甚至也有国家成为历史的尘埃,正如江中的流水,起伏不定,没有谁能够保证国家一定会兴盛下去。”

“在我看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国家的制度出现了问题。”

听到这里,嬴政和卫庄同时看了过来,两人都是聪明人,到底是对还是错,他们心知肚明。

“一个国家要想长盛不衰,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就是君王本身,若每一代的君王都是贤明的,那国家就不会出现太大的波折。”

“而如何保证这一点,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听到此话,卫庄冷冷一笑。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若是每一代君王都是贤明的,这个乱世早就结束了。”

嬴政目光紧紧盯着眼前这个少年,他在等着对方的答案。

“你知道这个答案对吗?”

修缘看到了嬴政的目光,那是一种坚定。

随后他点了点头。

“在此之前,我这儿还有一个问题,还请尚公子仔细斟酌。”

嬴政点了点头。

“可以。”

修缘神色罕见的郑重起来。

“这个天下到底是一个人的天下,还是天下人的天下?”

嬴政默然,卫庄默然,就算是张良再度听到这个问题,亦是默然。

房间之中静悄悄的,没有人言语,这是一个冒犯了整个时代的问题,若是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那效忠君王还有什么意义?

“修缘想说什么?”

修缘悠悠一叹。

“尚公子是执着国家姓秦,还是执着国家姓嬴?”

嬴政负在身后的手不自觉地松了有握,握了又松,良久他悠然开口说道:“你胆子很大。”

修缘忽然一笑,这个答案或许他早就已经猜到了。

“当一个人的心被束缚在一口井中,那也就注定了他能看到的只有当前,而当一个人的格局能够俯瞰岁月长河的时候,或许才能得到不同的答案。”

“人生于世,便注定了会有私心,这是人之常情,就如同现在,我们每个人站在这里,都有自己的私心,尚公子是想招揽韩非,卫庄先生和子房是担心尚公子出事,韩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情景,而我也有自己的目的.”

见眼前这个少年似乎并不生气,嬴政心里忽然有些好奇。

随后他再度开口问道:“能告诉我,世间真的会有这样的国家吗?”

修缘眼底闪过一丝追忆,随后他点了点头。

“有的.只是对于现在来说,还是太早了”

房间之中,卫庄再度看向这个少年,眼神之中多了几分思索,方才的那一问,看似是在姓秦还是姓嬴,实则说的是另外一件事儿。

一个君王的后代贤明者可能会有,也可能没有,但对于整个天下来说,贤者并不缺,有能力的贤者也不缺。

如何将一个国家传承百世千世乃至万世,这的确是一个极为大胆的想法。

“如何保证那些人会按照约定去做呢?权力可是腐蚀人心的毒药,再贤明的人都有可能堕落。”

嬴政眉头微皱,卫庄似乎对这个少年的提议很感兴趣。

修缘轻轻摇了摇头。

“这个问题的关键其实是韩非所述的法,究竟是法在王之上,还是王在法之上,当权力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不会导致一个人的堕落。”

卫庄眼睛一亮,只是随后他嘴角勾起一丝讥笑,不过这丝讥笑却不是对修缘的,而是针对这个时代的。

“有趣的论述,可惜.”

听到此话,嬴政眼底闪过一丝精光,这样的论述绝非普通人能够言说,当他再度看向眼前这个少年时,心里不禁升起一丝招揽之意。

“修缘既有济世之志,可愿随寡人.”

一旁的卫庄听到此话,神色多了一丝意外,不过随后他似乎也明白了,眼前之人虽然年少,但他不得不承认,对方无论是见识和能力都足以胜任。

不过修缘的反应却很平淡,嬴政有此反应,在他看来并不奇怪,他所说的东西并不是单纯个人的见解,而是来自后世千年的智慧,可以说,这是降维的碾压。

沉默了片刻,修缘轻轻摇了摇头。

“那不是我的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