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一个月后,九月的风带着点初秋的凉意,刮得四合院的老槐树叶子沙沙响。苏青家的厨房里,煤炉上炖着的鱼汤正咕嘟咕嘟冒着泡,奶白色的汤汁散发出浓郁的鲜香,勾得路过的棒梗直咽口水。
"苏婶,您家又炖鱼呢?真香!"棒梗扒在厨房门口,小鼻子使劲嗅着。
秀兰正往锅里撒葱花,闻言笑着回头:"棒梗放学啦?等会儿让你苏叔给你盛一碗,跟光儿一块儿吃。"
"哎!谢谢苏婶!"棒梗乐得蹦了个高,转身就往院里跑,"苏光!你家炖鱼啦!"
苏青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个搪瓷盆,见棒梗风风火火的样子,笑着摇摇头。他走到煤炉旁,掀开锅盖看了看,对秀兰说:"汤浓了,加点开水。"
秀兰点点头,刚要去拿水壶,突然脸色一白,捂着嘴快步走到院子里干呕起来。苏青赶紧跟出去,拍着媳妇的背,眼里满是心疼:"又难受了?"
秀兰吐完,接过苏青递来的水漱了漱口,点点头,声音带着点虚弱:"没事,老毛病了。"
苏青看着媳妇小心的护住小腹,心里又是欢喜又是心疼。自从上前些日子秀兰确认怀孕,这害喜的反应就没停过,吃啥都没胃口,跟怀苏光那会儿截然不同。
"准是个姑娘,"苏青笑着说,"不然咋这么娇气,跟你似的,小时候肯定是个爱哭鼻子的小丫头。"
秀兰嗔怪地看了他一眼,脸颊泛起红晕:"就你嘴贫。"
这时,苏光从外面跑进屋,手里拿着个铁皮青蛙:"爸!妈!你们说啥呢?是不是妹妹要来了?"
苏青抱起儿子,刮了刮他的小鼻子:"你咋知道是妹妹?"
"我就是知道!"苏光仰着小脸,一脸笃定,"妹妹来了我就有伴儿了,我还要教她玩铁皮青蛙呢!"
秀兰看着父子俩,心里暖暖的,之前的孕吐不适也减轻了不少。她轻轻抚摸着肚子,眼里满是期待。
—————————————
正说着,傻柱拎着个菜篮子咋咋呼呼地从外面进来,篮子里赫然躺着两只肥硕的老母鸡,鸡毛还在扑棱着。
"苏哥!秀兰嫂子!"傻柱嗓门洪亮,整个院子都能听见,"看看我买啥了!"
苏青和秀兰对视一眼,都有些惊讶。傻柱把菜篮子往地上一放,擦了擦汗,得意地说:"市场上有鸡卖了!活蹦乱跳的,就是现在买好贵,一只两块五还要布票,我买了两只,回头一只给小燕,一只我炖好给秀兰嫂子补补身子!"
"真的?市场上有鸡了?"苏青蹲下身,仔细看了看篮子里的鸡,确实是农家散养的土鸡,羽毛油亮,爪子粗壮。
"可不嘛!"傻柱搓着手,脸上洋溢着兴奋,"说是六月那阵子开放政策下来,公社让农民自个儿养鸡,现在三个月过去了,第一批鸡能杀了,农民都拿出来卖,换钱换票,补贴家用呢!"
苏青点点头,心里了然。这确实是六月政策的好处,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在市场上看到成效。他站起身,拍了拍傻柱的肩膀:"行啊你傻柱,消息挺灵通啊。这可是近几年第一批土鸡了。"
"那是!"傻柱挺了挺胸膛,"我这不是想着秀兰嫂子怀孕了,小燕也念叨着想要老二嘛,正好赶上有鸡卖,赶紧买两只回来。苏哥,还是您厉害,前些日子说要孩子,孩子就来了,这不,正好市场里的鸡也来了,正好不缺补身子的好东西!"
苏青笑了笑,没接话。傻柱凑到他跟前,压低声音,一脸神秘地问:"苏哥,您跟兄弟我说说,您说要孩子,这孩子就来了,这里有啥秘诀没有?你看红星都四岁了,我跟小燕也想再要一个,咋就这么难呢?"
苏青看了眼正在屋里收拾东西的秀兰,见她脸颊微红,便拉着傻柱走到院子门口,避开了秀兰的视线。
"想要孩子?"苏青挑眉,看着傻柱。
傻柱使劲点头,眼里满是期待:"嗯嗯!做梦都想!"
苏青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傻柱啊,想要孩子,首先得把你和小燕的身子养好。你以为生孩子就那么容易?"
饥荒三年女性没有营养都能停经,这种情况都有,更别说要孩子了,还有男人没营养,那小蝌蚪的质量也直线下降,这也是为啥饥荒三年能怀孕的少,上辈子信息显示到了63年才迎来怀孕的高峰期。就是因为没营养闹的。秦淮茹能怀槐花,那是因为电视剧赋予她超级能生的能力。
"不然呢?"傻柱挠着头,一脸困惑,"不就是晚上……"
"打住!"苏青赶紧打断他,"你以为光办事就行?没营养,身子虚,咋怀上?你看我家秀兰,为啥这么快就有了?"
苏青指了指厨房里还在咕嘟冒泡的鱼汤:"看见没?我现在每天变着法儿给她弄吃的,鱼啊,蛋啊,能弄到的都弄,营养跟上了,身子好了,自然就容易怀上了。"
傻柱恍然大悟,一拍大腿:"哎哟!我咋就没想到呢!我还以为只要……嘿嘿,你懂的。闹了半天是营养的问题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埋怨地看着苏青:"苏哥,你咋不早跟我说呢?早说我天天去后海摸鱼了,也让小燕补补!这不就跟您家一样,保不准咱们两家一起有孩子。"
苏青哭笑不得:"哪有那么容易?你以为后海是你家鱼塘?现在每天去摸鱼的人比鱼都多,轮得到你?要不是我钓鱼技术好,加上偷偷去厂区后的小河钓,哪来这么多鱼给秀兰炖?你还能天天班不上的,丢下炒勺能偷偷跑出去摸鱼?"
傻柱想想也是,挠着后脑勺说:"也是,现在去后海一看,乌泱泱全是人,别说摸鱼了,连个鱼鳞都摸不着。还是苏哥你有本事,钓鱼技术呱呱叫!"
"行了,别贫了,"苏青摆摆手,"赶紧把鸡拿回去杀了,给小燕炖点鸡汤补补。记住了,不光是女的要补,你也得补,不然身子虚,那啥……也不行啊。这市场鸡有了,以后有鸡你就买,你俩补个够,孩子自然就来了。"
傻柱嘿嘿一笑,脸上露出心照不宣的表情:"明白明白!谢谢苏哥指点!我这就回去杀鸡,晚上就给小燕炖上!"
说完,傻柱拎起菜篮子,哼着小曲儿就往中院走,那两只土鸡在篮子里扑棱得更欢了。
苏青看着傻柱的背影,无奈地摇摇头,转身回到厨房。秀兰已经把鱼汤盛出来了,正给苏光喂饭。
"跟傻柱说啥呢?神神秘秘的。"秀兰笑着问。
"还能说啥,"苏青坐下,给自己盛了碗鱼汤,"跟他说要孩子的秘诀呢。"
秀兰脸一红,嗔怪地看了他一眼,没再说话。
苏光一边吃着鱼肉,一边好奇地问:"爸,啥秘诀啊?生妹妹还有秘诀吗?"
苏青摸了摸儿子的头,笑着说:"是啊,生妹妹的秘诀就是——多吃鱼,多吃鸡,把妈妈喂得饱饱的,妹妹就会乖乖来了。"
"哦!"苏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我也要多吃鱼,这样妹妹就能早点来了!"
看着儿子天真的样子,苏青和秀兰相视一笑,心里满是温暖。九月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厨房,照在热腾腾的鱼汤上,也照在这个即将迎来新生命的小家庭上,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
这时,院门口传来秦淮茹的声音:"秀兰妹子,在家吗?我给你送点自己腌的咸菜。"
秀兰赶紧起身去开门,苏青也跟着出去。只见秦淮茹手里端着一个粗瓷碗,里面装着绿油油的咸菜。
"嫂子,你咋来了?快进屋坐。"秀兰热情地招呼着。
秦淮茹走进来,看到苏青,笑着说:"苏厂长也在啊。这不,看秀兰怀孕了,没啥能帮的,自己腌了点咸菜,开胃。"
苏青心道这秦淮茹真会说话,扫了眼四个月的肚子,里头装着未来的小槐花,这秦淮茹是真的能生,她从嫁到贾家后就没过啥好日子,吃的都是窝头,还能长的丰腴,面色也好,天生的,电视剧赋予的能力。
"哎呀,太感谢了,"秀兰接过咸菜碗,"我这几天正没胃口呢,这下好了,有咸菜下饭了。"
苏青看着秦淮茹笑着说:"秦淮茹同志,看你这精神头,肚子里的小家伙挺乖啊。"
秦淮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摸了摸肚子:"还行,比秀兰妹子强,没怎么害喜。就是棒梗天天念叨着想要个弟弟妹妹。"
正说着,贾东旭也来了,手里拿着几个刚摘的西红柿:"苏哥,秀兰,听说秀兰有喜了,恭喜啊!这是我在市场买的西红柿,给秀兰妹子当水果解解渴。"
"谢谢东旭,快进屋坐。"苏青接过西红柿,这俩口子联袂而来,这是有事儿问他呢。
"苏哥,"贾东旭搓了搓手,声音压得低,"想把着跟您问个事儿。您懂的多。"
苏青回头,见他眉头紧锁,递过个马扎:"坐下说,咋了这是?"
贾东旭坐下,叹了口气:"不瞒您说,家里囤的粮食早就见底了。这些日子都是靠市场里的里的土豆萝卜糊弄。加上易中海种的菜也是我家拿的最多,不然真不知道咋撑。"他顿了顿,瞅了眼窗外玩耍的棒梗,"我想着如果这粮食短缺的光景还长的话,怕是再要去黑市买高价粮了。"
苏青挑眉说:"我知道,这年月谁家都紧巴。你家那囤粮还是56年跟着我开始攒的吧?"
"可不是嘛!"贾东旭拍了下大腿,"听您的话,偷偷摸摸攒了两年,本以为能撑到好日子,谁想这饥荒一拖就是三年"
"黑市上粮食啥价?"苏青擦了擦手,明知故问。他知道自从六月政策开放,农民有自己的粮食,还能养鸡养鸭,以前山里偷偷养的家畜都能光明正大的卖了,肯定会拿出来去黑市交易,这年头可不缺未雨绸缪的人。
"别提了!"贾东旭苦笑,"棒子面涨到三块多一斤,细粮五块多,这个价格我能买几斤?前阵子我咬牙买了十斤棒子面,就花了三十六,够买好几只鸡了!"他压低声音,"苏哥,您说这粮食啥时候能恢复供应?我这心里没底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苏青沉吟着,他知道贾东旭的意思,如果粮食短缺好转,黑市价格肯定会下降,他在买就不用花这么多钱,他的钱是每月工资省出来。
他清楚,还有一个月粮食部就会恢复定量,因为国家进口的粮食也会在京城粮店铺开。
苏青斟酌着开口:"东旭,你看最近政策——六月开放公社有自留地还能自养鸡鸭,现在市场上不光有鸡,蔬菜也多了,这是好兆头。我就直接告诉你,定量恢复就在国庆后,国家已经从二月开始就在进口粮食了,开始进口的量不大,都紧着军队和重要单位,外面也没有风声,但是一到国庆,粮食就会陆陆续续在京城铺开,到时定量全部恢复,黑市再卖粮也会恢复到五毛左右一斤。"
"真的?国庆就会好?"贾东旭激动的站起身确认问。
苏青肯定的对着点点头:"我没必要骗你,你再坚持坚持。我这还有些掺糠棒子面,你要是不嫌弃可以拿些回去,配着蔬菜,煮成糊糊。也就一个月,很快了。"
贾东旭眉头稍展:"您说要是真的,就算家里天天吃土豆白菜这日子也有了奔头。您已经帮了我家太多了,不能再拿您家的粮食,这些粮食您放在黑市卖都能卖不少钱了。"
"给你就拿着,你看我像是缺钱的人嘛?"苏青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下先别慌着买高价粮,多吃菜,粮票也留着以后买供应粮。"他顿了顿,补充道,"不过这事儿别声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
贾东旭点点头,心里有了盘算:"听您这么说,我就踏实了。大不了多吃两个月菜,权当刮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