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快穿之猫猫的治愈手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23章 昭昭山河9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南方湿热,不少将士都与她一样有些水土不服的症状,不过都是日日操练的武夫,不过两三日便都适应痊愈了。

毕竟是涉及到大部分将士的普遍现象,她只能上报,若只是她自己,她倒是不愿让清澜知晓,相隔两地,他知道也不过是徒增烦忧。

京都那边,同样萦绕着思念的滋味。

留仙阁的雅间,灯火通明。为庆贺前线连战连捷,几位相熟的官员非拉着魏清澜小聚。

新出的“兰陵醉”酒香四溢,清冽甘醇,赢得满座赞叹。

“丞相大人,尝尝这新出的兰陵醉!不愧是名满京都的好酒啊!”

“确是好酒。”魏清澜举杯含笑,温润如玉。酒液入喉,辛辣与甘甜并济,满座同僚都在品味这难得的琼浆。

他下意识地轻捻着杯沿,想起阿昭心中也提起了兰陵醉,不禁神思恍惚了起来。

她曾提起过南疆那边的酒,那是夹在军报中一小张信笺,墨迹洇染着风沙的粗砺感——“此地米酒甜腻,不及留仙阁兰陵醉三分刚烈。”寥寥数字,是她行军途中的一点微薄抱怨,却像一粒火星落进他心底。

此刻饮着这被众人赞誉的“刚烈”之酒,唇齿留香,心中却觉得索然无味。这酒滋味再好,又怎能比得上与她共饮的欢愉?

只有待她归来同饮,这酒才能称得上“真味”。

散席归府,更深露重,府邸内清雅依旧,桂树的香气浓郁得有些沉重。

魏清澜步入书斋,没有点灯,只在窗边借着月光坐下。指间无意识地摩挲着案上那把齐昭送的、据说是用边塞奇石磨成的镇纸。

指尖传来的粗砺感,奇异地安抚着连日周旋于朝堂与帝王偏执凝视下的紧绷神经。

方才席间的热闹散去,更深沉的忧虑浮上心头,陛下那道沉溺又压抑的目光,如同跗骨之蛆,让他后背生寒……

陛下深夜召见,讨论的却不是内侍所谓的急务,他屏退左右后那过分靠近的距离,亲自递来的温茶,还有临走时落在他袖口上那粘稠得令人窒息的目光……

齐昭郑重的叮嘱清晰地回响在耳边,要他小心陛下的警醒,竟是这般缘由!

他该如何既不失礼制,又在这步步惊心的旋涡中保全自身,等待他的阿昭凯旋归来?

朔风城。

齐昭站在烽燧台上。连日的雷暴冰雹终于停了,一弯冷月悬在铅灰色的天幕,脚下的关隘要塞一片死寂,血迹被雨水与冰雹融水所冲刷,留下深浅不一的暗斑。

她盔甲缝隙残留着腥甜的空气,耳畔的厮杀声渐渐遥远,五年了,从赤水泽的焚天烈焰到飞鹰涧的毒箭封峡,从云栖古渡的苦守到朔风城下这场足以载入大梁史册的血战。

她统御千军万马,斩敌将首级于麾下——身姿化作大梁北境一道巍峨的钢铁脊梁,令南蛮不敢北望!

这是她以剑锋劈开的血与火的荆棘之路,累累功勋以铁血铸就,早已盖过满朝勋贵。

最后一纸八百里加急的捷报,昨日已快马送入京都。不须多久,她便可班师凯旋,入宫受赏。

齐昭轻轻抚摸着冰冷的城垛,望向北方京都的方向。五载光阴如指间流沙,思念煎熬成炽热岩浆在胸中涌动。

魏清澜的身影从未如此刻般清晰——温润如玉,眸光似水墨浸染的山水,隔世经年,她终要得偿所愿!

冰冷的风灌入肺腑,却在胸腹间燃起一股足以融冰化雪的烈焰!五载血泪汗水铺就的荆棘之路,终将抵达那个温暖的、期盼已久的终点。

深宫之内,接到捷报的萧彻,指尖正缓缓划过奏疏上那“齐昭”二字,每一个笔画都仿佛带着战场金戈交击的锐气。

他抬眼,目光如毒蛇般缠绕在身旁静立、愈发显得清俊沉静的年轻丞相身上。

金面玉冠之下,一丝难以捉摸的冰冷笑意无声地在嘴角蔓延开来。

随着将星的归来,大梁朝堂五年暗涌积累的风暴正悄然汇集,已然在平静的表象之下,蓄势待发。

立冬后的京都,空气清冽如刀锋,却也掩不住那股子喧嚣的、几乎凝成实质的躁动。五年征南,铁血女帅齐昭亲率的大梁王师,终克顽敌,拓疆千里,正自京郊行宫拔营入城,准备觐见受封。

捷报早已传遍京城,街巷酒肆处处都在传唱“齐将军”的威名,唯有皇城深处,因这份凯旋的荣耀投下了浓稠的阴影。

御书房内,地龙烧得极旺,暖意却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寒流隔绝在外。

萧彻背身而立,明黄的龙袍在巨大的鎏金琉璃窗映照下,泛着冰冷的光泽。

他指尖缓缓摩挲着窗棂上精细的浮雕,目光投向远处隐隐传来凯旋乐声的城门方向,声音低沉得听不出情绪:“魏相今日,气色甚佳啊。”

站在下首的魏清澜,一身绯色仙鹤补子官袍,衬得他肤色如玉,身姿挺立如竹。听到帝王问话,他微微垂首,姿态恭敬:“陛下为社稷万民夙夜辛劳,臣等感念天恩,自然心神俱畅。”

他的语调一如往常的温和平静,听不出丝毫波澜。然而,那过于规整的回答,刻意保持的距离感,落在萧彻眼中,已是莫大的破绽。

萧彻缓缓转过身,他的眼窝略深,眸光锐利如鹰隼,带着审视,紧紧锁在魏清澜身上,似乎要穿透那层恭敬有加的书卷气,洞悉内里那颗已按捺不住雀跃的心。

“是么?”萧彻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那弧度极冷,“朕看丞相,眉眼之间,喜意萦怀。想必是为故人凯旋而开怀吧?”

空气骤然凝固。暖炉中炭火的轻微噼啪声似被无限放大。

魏清澜心头警铃大作,帝王的语气绝非简单的寒暄,那深重的压抑感、翻滚的妒意与偏执,几乎要化作实质的绳索缠绕上来。

他顷刻将所有关于阿昭的欢喜与期盼深深压入心底最隐秘的角落,面上依旧维持着那份清浅的温润,甚至显出几分恰到好处的茫然:“陛下明鉴,前线将士浴血报国,克成大功,乃社稷之福,朝廷之幸。臣身为宰辅,感同身受,确为君王分忧解劳、国威得张而深感欣悦。至于故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