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3章 胶州湾跨海大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看着女儿懂事的样子,我心里既欣慰又不舍,拍了拍她的胳膊:“走吧,别耽误了上车时间。” 父女俩并肩走向小区门口,路灯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我知道,这一次分别,又得等好几个月才能再见面,可只要女儿能平平安安的,再远的距离,心里也是踏实的。

送女儿去青岛北站的路上,我突然想起常听人说胶州湾跨海大桥的夜景格外惊艳,便转头跟女儿提议:“妮儿,咱们绕点路走大桥吧?

听说晚上的大桥可好看了,咱们也去瞧瞧它的风采。” 女儿眼睛一亮,立马点头:“好啊爸!我早就想看看跨海大桥的夜景了,一直没机会呢!”

车子缓缓驶入大桥引桥,刚一上桥,眼前的景色就瞬间变了模样。

夜晚果然是胶州湾跨海大桥最美的时刻 —— 桥上的路灯沿着桥面依次排开,暖黄色的灯光像一条发光的丝带,从眼前一直延伸到远方,与远处城市的灯火连成一片。

桥两侧的护栏上,还点缀着彩色的灯带,红的、蓝的、绿的、紫的…… 不断变换着色彩,把漆黑的夜空都染得鲜活起来。

往桥的两侧望去,更是让人惊叹。

两岸的城市灯火辉煌,高楼大厦上的霓虹灯闪烁着,有的像流动的星河,有的像绽放的花朵,五彩缤纷的光芒倒映在海面上,随着海浪轻轻晃动,波光粼粼的,把大桥衬托得更加绚丽夺目。

我放慢了车速,一边开车一边跟女儿感叹:“你看这景色,真是没白来!比白天看壮观多了。”

女儿趴在车窗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外面,轻声说:“爸,这桥也太长了吧,感觉看不到头似的。”

我笑着点头:“可不是嘛,这胶州湾跨海大桥全长有三十多千米呢,光栏杆就有七种颜色,你从远处看,它既像一条横跨海面的彩虹,又像一条沉睡的巨龙,稳稳地卧在海上。”

说着,我指了指前方的桥面,夜色中,彩色的栏杆蜿蜒向前,真的像一条五彩斑斓的巨龙,在海面上舒展着身姿。

“而且啊,这大桥还是世界第一长桥呢!” 我语气里满是自豪,“你想想,这么长的桥建在海上,要克服多少困难?海水的腐蚀、海浪的冲击、恶劣的天气…… 这里面全是工程师们的心血和汗水,他们日夜钻研,才建成了这么伟大的工程。

这不光是咱们慈溪人的骄傲,更是咱们中国的骄傲!” 女儿也跟着点头:“确实太厉害了,能建成这么棒的桥,真不容易。”

我看着桥上的灯火,心里突然有了个念头:“你看它像不像一条飞腾在海面上的巨龙?我觉得它象征着咱们慈溪,象征着咱们中国,甚至能象征着全世界,都会像这条巨龙一样,展翅飞腾,变得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富裕!”

女儿听了,笑着说:“爸,你说得真好,我也觉得,看到这桥,就觉得特别有力量。”

车子在起伏的桥面上奔驰,因为桥面要适应海面的地形,偶尔会有轻微的上下波动。

坐在车里,能隐约感觉到车身的晃动,就好像坐在大海上一艘颠簸的渔船,虽然没有惊涛骇浪,却也有种劈风斩浪的错觉,仿佛下一秒就要驶向远方的星辰大海。

女儿掏出手机,想拍下这美丽的夜景,可车窗外的灯光有些刺眼,拍出来的效果总不尽如人意。她有些遗憾地说:“要是能停下来就好了,我真想下去走走,感受一下晚上大海的魅力,闻闻海风的味道。”

我也叹了口气:“是啊,真可惜桥面上不能停车,不然咱们还能多欣赏一会儿。不过没关系,能在车上看到这样的景色,已经很满足了。”

说话间,车子已经快驶离大桥,回望身后的桥面,依旧是一片灯火辉煌,那条 “巨龙” 在夜色中依旧闪耀。

我知道,这段夜游大桥的经历,一定会成为我和女儿心里一段难忘的回忆,不仅因为那惊艳的景色,更因为那份藏在景色里的自豪与希望。

车子驶离胶州湾跨海大桥,过了收费站没多久,青岛北站的轮廓就渐渐出现在视野里。

还没靠近,就能看到车站广场上的灯火亮得如同白昼,璀璨的灯光驱散了夜晚的寒意,也照亮了往来旅客的脸庞。

缓缓驶入广场附近,我特意放慢车速,好让女儿再好好看看这座独具特色的车站。

青岛北站的整体造型格外亮眼,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海鸥,洁白的建筑主体搭配流畅的线条,仿佛下一秒就要迎着海风冲上云霄。

“你看这车站,多像一只海鸥啊。” 我指着前方跟女儿说,“这造型可有讲究,象征着青岛的经济文化像海鸥一样,蓬勃发展,越飞越高。” 女儿顺着我的手望去,点点头:“确实挺像的,设计得真别致。”

再靠近些,就能看清车站的建筑结构 —— 采用了新颖独特的交叉拱作为主要支撑,一道道拱形结构相互交错,稳稳地撑起了曲线优美的屋顶,屋顶的弧度柔和又大气,从侧面看,就像一张张开的怀抱,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青岛门户形象。

“这交叉拱不仅好看,还很有寓意呢。” 我继续跟女儿介绍,“它象征着青岛以博大的胸怀,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来宾,不管是游客还是像你这样的游子,都能在这里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

女儿看着车站,眼神里满是赞叹,大概也被这独特的设计所打动。

到了停车点,我才发现这里的规划格外贴心。

为了避免出入的乘客发生拥堵,工作人员特意设置了限制,要求车辆随停随走,不能长时间逗留。

我把车稳稳停在临时停靠区,女儿立马解开安全带,弯腰从后座拎起自己的行李箱 —— 那是她上大学时买的深蓝色行李箱,边角已经有些磨损,却跟着她往返北京和青岛无数次。

“爸,我就先进去了。” 女儿站在车旁,朝着我笑了笑,语气轻松。

我也推开车门下车,想再跟她说几句话,可看着不远处陆续走来的乘客,知道不能多耽误,只能叮嘱:“到了北京记得给我报个平安,在火车上别睡太沉,看好自己的东西。”

“知道啦爸,你开车回去的时候慢点。” 女儿点点头,又朝我挥了挥手,转身就提着行李箱,一步步走向候车室。

看着她的背影,我不禁想起她第一次去北京上大学的场景。那时候她还没那么独立,拉着我的衣角,眼神里满是不安,我陪着她一起取票、找候车区,直到她检票上车,我还在站台上站了很久。

可从那以后,不管是放假回家还是开学返校,她都坚持自己来车站,不用我送。一次次的独自出行,让她渐渐养成了极强的自立个性,不管是整理行李还是规划行程,都做得井井有条。

就连车票,她每次都会提前买好往返票,用她的话说:“这样才有把握,要是临时买票,说不定就赶不上合适的车次了。”

我站在原地,目送着她的背影穿过人群,一步步走进候车室的大门,直到再也看不见她的身影,才缓缓转过身,坐回驾驶座。

发动车子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空荡荡的,可想到女儿已经能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得很好,又觉得很欣慰。

车子缓缓驶离青岛北站,广场上的灯火依旧明亮,那只 “海鸥” 还在夜色中 “振翅高飞”,我知道,女儿就像这只海鸥一样,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里,努力飞翔着,而我能做的,就是在她身后,默默守护,静静等待她下次归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