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之王狗儿科举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9章 回归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京城之外,一处山清水秀的山中,一僧一道正在盘腿修炼。他们四处奔波试图修改这已经和仙姑给的命盘完全不同的命格。可惜都无功而返。

“道兄,这可如何是好,该死的人一人未死,所有人的命格都是一盘散乱,我们该如何修正?”赖头和尚着急的问道。

“无能为力,我们的法术不知为何最近被压制的厉害。”跛脚道士回道。

这时候,天地间有肉眼看不见的震动,二人被惊动,起身查看。就见一股气势直接进入二人的身体。

一僧一道直接喷出一口鲜血,赖头和尚惊叫:“道兄,不好,我的法力十不存一。”

跛脚道士不语,坐下调息,奈何气息不稳,法力眼见着就要消散。

他叹息一声:“这红尘入不得啊。”

说完似乎是下了某种决心对着和尚说道:“我不会再入世。一生修为付诸流水,警幻误我。”说完头也不回的往山的更深处走去。

和尚想了一会,也下定了决心,紧随老道身后。二人的身影逐渐消失不见。

这些都和王信无关,他此时正在品尝生鱼片。

生鱼片是咱们现代人的叫法,此时称鱼脍。

很多人可能会说,这难道不是小日子那边的吃食吗?宝贝,你脑子秀逗了吧?

把你看小说吐槽的脑子拿出来想一想,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一个小小的鱼脍而已,我们吃的时候,小日子还在进行村子内战呢。

《后汉书》中记载,广陵太守陈登因喜欢吃鱼脍而接受过华陀的治疗。到了隋唐时期,吃生鱼片达到了顶峰,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时尚。隋炀帝品尝了苏州进献的金齑玉脍后,不禁赞叹其为“东南佳味”。

此外,李白、王维、白居易等着名诗人都曾在他们的作品中提及鱼脍,反映了生鱼片在当时社会的流行程度。

所以那些总是贬低自己祖国,抬高他国的小说黑子们,被你们喷,让人觉得是对于那本小说的耻辱。

今日,薛掌柜得到了几条新鲜的大鱼,贾珠便提议做鱼脍吃,大家约定不能光吃,还要作诗才行。

王信有些觉得那种想吃的心在退缩。这做什么都要作诗一首的毛病是怎么流传下来的。

跟现代时候一样,光是为了美食而来,吃就完事,不行吗?

好难为他这不爱作诗的人。

大船上的厨子还真的是有手好刀工,这鱼去头尾肚皮,薄切,摊白纸上晾片刻,细切如丝。以萝卜细剁,布扭作汁,姜丝拌鱼入碟,杂以生菜、胡荽,芥辣和醋浇脍。

王信尝了一口,鲜甜可口,非常好吃。

其他人也都露出享受到的神色。

吴福兴第一个作诗,大家纷纷响应,王信只能够硬着头皮跟随。

他顿时觉得入口的鱼脍都不香了。

哎,处处诗,事事诗,人生皆是诗。这头疼的诗意人生啊!

一顿色香味俱全的鱼脍诗会完美落幕,大家都不住的回味,怪不得这东西就是诗仙老祖宗都爱吃,确实是让人沉迷。

.............

离家的日子越来越近,王信觉得有些近乡情怯。他想念爷奶和爹娘,想念姐姐, 甚至还想念自己的那群表哥们还有自己的同窗好友。

几日后,大船在通州码头靠岸。

王信等也不敢继续在甲板上流连,这靠岸之后有脚夫帮忙搬运行李,这要是被撞一下,掉到河里他可是就哭都没地哭去。

贾珠自然是带着贾理回贾家居住,刘文秀也准备带着任家合去他师父府上。

钱有仁随王信回家,王信也邀请吴福兴、梁存志随他回家。

二人却觉得太过于打扰,有些不好意思。

最终二人决定租住一个民宅,有时间能够去王府和王大人领教一番学问就行。

王信问了王丁,附近可有这样出祖院子的人家。

王丁想了想说道:“回少爷,还真的有,咱们府挨着南城,那边虽然是鱼龙混杂一些,可是也有离咱们府中近些的小院子,都是用来出租的,以往也有南边来的老爷都住在那边。”

吴福兴一听大喜,他和梁存志对视一眼,二人彼此心照不宣。

他对王丁说道:“那等会子还需要劳烦王管家为我等引路。”

王丁看一眼王信,见他微微点头,忙拱手回道:“两位相公放心,我确实和那里的人家有交往,到达城内,为二位相公寻一处幽静所在。”

吴福兴和梁存志对王信道谢。

车马行很快就全部出动,码头上的脚夫们也开始帮忙搬运。

王信他们都是身穿举人服饰的老爷,大家搬运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生怕毁坏了这些举人老爷们的书籍砚台。

就算这样,王丁和贾家的管家也都小心的叮嘱:“小心搬运。”

等所有的货物都上车之后,大家也都上车,车轮滚滚往京城而去。

码头上的脚夫们拿着大把的赏钱和工钱,心中期盼,这样子的读书人多来一些。

工头突然一拍脑门说道:“我知道了,开年二月就要春试,这些老爷们都来考试了。各位兄弟们都打起精神来,这些日子咱们的活计估计就要多起来了。”

大家精神振奋,有不明白的还问:“什么是春试?”

他的问题让工头一愣,他想了半天才说:“我听说就是春天考试,考上能见到皇帝老爷,还能够做大官。”

脚夫们认真的听着,有人还非常向往的说道:“那真好,我家的小子若是也能够考春试就好了。要不就跟刚才的老爷们一样也成。”

说完这人不好意思的看了一圈周围的人,生怕大家笑话他不自量力。

这次倒是没人笑话他,就连工头都有着这样的幻想。

还有人说:“那些老爷们的穿戴真好看,料子我从来都没有见过,今天回去我可以好好和村子里人说道说道。”

他的话立马引起来更多人的共鸣,大家都开始七嘴八舌的说起这些举人老爷们的穿戴和用品,从头到脚都记得清清楚楚,说得头头是道。

工头有些怀疑,他不记得他们有盯着那些老爷打量啊,那他们这眼神这么好吗,不认真看都看得这么清楚?

这时候码头上又有船停靠,工头放下心思,喊道:“弟兄们,打起来精神,咱们来活了。”

众人立马停止七嘴八舌的话语,开始静悄悄的等待新的活计。

王信是没有听到他们的讨论内容,他要是听到一定会问:“你们说的是谁?是神仙吗?不是他们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