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疑神疑鬼
贾环把《清静经》贴身藏在胸前衣襟内,走路时总是不自觉地用手按着,生怕它突然消失。自从那日从栊翠庵得了这本经书,他总觉得有一双无形的眼睛在暗处窥视着自己的一举一动。
"三爷,您这几日怎么总是心神不宁的?"贴身小厮茗烟端着新沏的龙井进来,见贾环突然回头望向窗外,吓得差点打翻茶盏。
"没什么。"贾环接过茶盏时手指微微发抖,茶水在杯中荡起细小的波纹,"你去吧,没叫你别进来。对了,告诉厨房,今晚的饭送到书房来。"
待茗烟退下,贾环又仔细检查了一遍门窗,确认都关严实了,这才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掏出那本已经有些皱褶的《清静经》。这半个月来,他每天夜里都要研读到三更天,可那些玄之又玄的文字就像一团乱麻,越看越糊涂。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贾环轻声诵读着经文,忽然听到屋顶传来"咔嚓"一声轻响。
"谁?!"他猛地站起,衣袖带翻了烛台,滚烫的蜡油溅在手背上也浑然不觉。他死死盯着房梁,右手已经摸向了腰间——那里藏着一把他特意找来的匕首。
等了半晌,却是一只花斑野猫从屋檐跳过,在月光下投下灵巧的影子。
贾环长出一口气,自嘲地摇摇头。堂堂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居然被一只猫吓成这样。他掏出手帕擦拭着沾满蜡油的手背,忽然又僵住了——万一不是猫呢?万一是什么神仙鬼怪变化来试探他的...
"夫君?"门外传来黛玉轻柔的呼唤,"还没歇息吗?"
贾环慌忙将经书塞到案几底下,又用一叠公文盖住:"娘子怎么来了?荃儿睡了吗?"
黛玉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莲子羹:"孩子早睡了。我看你这几日总是茶饭不思的..."她放下碗,突然伸手摸了摸贾环的额头,"可是身子不适?怎么满手都是汗?"
贾环握住她冰凉的小手,那细腻的触感让他稍稍安心:"没事,就是衙门里有些棘手的公务..."
黛玉叹了口气,从案几下抽出那本《清静经》:"夫君可是为这个烦心?"
贾环脸上一热:"娘子都知道了..."
"你我夫妻一体,有什么看不出来的?"黛玉翻开经书,纤纤玉指划过那些古朴的文字,"这经文我幼时也读过。'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讲的是心性功夫,夫君何必钻牛角尖?"
贾环苦笑一声,拉着黛玉在窗边坐下:"我这不是...不是想寻个长生之道嘛。那日见了跛脚道人,才知道这世上真有神仙..."
黛玉忽然正色,月光下她的眼眸如秋水般清澈:"夫君,看着我。"待贾环抬头,她一字一句道,"我不求长生,只求与夫君平安相守这数十载。若夫君执意..."
贾环心头一震,连忙将人搂入怀中:"娘子别多想!我就是...就是好奇罢了。"闻着黛玉发间的幽香,他忽然觉得那些虚无缥缈的仙道,哪有怀中的温香软玉实在?
窗外,一片乌云悄然遮住了月亮,院子里顿时暗了下来。
二、钦天监之行
次日散朝后,贾环特意等在金水桥边的柳树下。五月的阳光已经有些灼人,他不停地用汗巾擦拭着额头的汗水,眼睛却一直盯着太和殿的方向。
不多时,一个穿青色官袍的中年男子缓步走来,正是钦天监监正周大人。这位周监正已年过五旬,须发花白,但步履稳健,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周大人留步!"贾环上前深深一揖。
周监正见是他,微微讶异:"贾大人有何见教?"
贾环左右看看,确定无人注意,这才压低声音道:"下官对天文历法有些兴趣,不知能否借阅钦天监的藏书一观?"
周监正捋了捋花白的胡须,沉吟道:"这...按理说非本监官员不得..."
贾环早有准备,从袖中掏出一卷画轴:"听闻大人雅好丹青,这是拙荆临摹的《千里江山图》,还请笑纳。"
周监正展开一看,眼睛顿时亮了:"好画!笔法细腻,设色淡雅,颇有王希孟之风!"他爱不释手地抚摸着画卷,"既然贾大人如此好学,明日午时来监中便是。"
贾环大喜,再三道谢。望着周监正远去的背影,他握紧了袖中的《清静经》,心想总算找到门路了。
三、道藏浩瀚
钦天监的藏书阁位于皇城西南角,是一栋三层的木结构建筑,飞檐翘角,古朴庄严。贾环跟着周监正穿过重重院落,沿途见到不少身着道袍的官员正在观测天象、推算历法。
"这是《正统道藏》,共五千四百余卷。"周监正推开三楼的一扇雕花木门,指着那一排排樟木书架说道。阳光从高处的气窗斜射进来,照得那些青布书套上的金字闪闪发亮。
贾环看得目瞪口呆,他从未想过世间竟有如此多的道经。书架间飘荡着淡淡的檀香和墨香,让人不自觉地屏住呼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贾大人要看哪方面的?"周监正问道。
贾环回过神来,有些不好意思:"下官初学,不知从何看起..."
周监正笑了笑,从架上取下一部《云笈七签》:"先看这个吧,算是入门。里面收录了各家要诀,浅显易懂。"
就这样,贾环开始了他的"修仙自习"。每天散衙后都要来钦天监看两个时辰书,回家还要挑灯做笔记。黛玉见他如此用功,又是心疼又是好笑,只得每晚都备好参汤等他。
四、渐入佳境
秋去冬来,转眼过了大半年。这日贾环正在书房奋笔疾书,窗外飘着今冬第一场雪。忽然他拍案而起,墨汁溅了一身也不在意:"原来如此!我终于明白了!"
黛玉抱着裹得严严实实的荃儿进来,见丈夫满脸墨迹,忍俊不禁:"夫君这是悟到什么了?"
贾环兴奋地拉着她坐下,指着桌上密密麻麻的笔记:"我终于明白《清静经》说的'内观其心,心无其心'是什么意思了!修道先修心,不是要真的把心弄没,而是..."他指着自己的胸口,"是要让心像镜子一样,物来则应,物去则空。"
正说着,小荃儿突然"咿呀"一声,小手抓住了贾环的毛笔。
"哎呀,小捣蛋!"贾环笑着把笔夺回来,却见儿子瘪着嘴要哭,赶紧又还给他,"好好好,给你玩。"
黛玉看着父子俩闹腾,眼中满是柔情:"夫君如今可还想着什么掌心雷?"
贾环一愣,随即失笑:"早不想了。这些日子读道经,最大的收获倒是明白了'道法自然'的道理。"他摸摸儿子红扑扑的小脸,"与其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不如珍惜眼前人。"
黛玉欣慰地笑了,忽然想起什么:"对了,夫君前日说要找什么功法..."
"哦!"贾环一拍脑门,从书柜深处掏出一本蓝布封面的旧书,"差点忘了。这是我从道藏里抄录的《太上感应篇》,据说修习后可延年益寿,还能..."
他忽然住口,因为黛玉的眼神变得有些忧郁。贾环连忙放下书,握住妻子微凉的手:"娘子放心,我不会再像从前那样走火入魔了。修仙也好,做官也罢,都不及咱们一家平安喜乐重要。"
黛玉靠在他肩上,轻声道:"夫君明白就好。我只是怕..."
"我知道。"贾环搂紧她,"这一年我读遍道藏,最大的感悟就是'仙道贵生'。若为了求道反而伤了身边至亲之人,那才是本末倒置。"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但书房里却暖意融融。小荃儿已经趴在父亲怀里睡着了,小手还紧紧攥着那支毛笔。
五、感应初现
腊月二十三,小年夜的清晨。贾环按照《太上感应篇》所述,在院中的梅树下盘膝而坐,调息凝神。这几个月来,他已经养成了每日寅时起床修炼的习惯。
寒风刺骨,但贾环却感觉不到冷。他的呼吸越来越绵长,渐渐进入一种玄妙的状态。忽然,他感觉丹田处有一丝暖流涌动,像是一条小鱼在体内游走。
贾环心中一喜,正要细究,那感觉却消失了。他并不气馁,知道修行之事急不得。按照经文所说,继续专心调息。
如此坚持了月余,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清晨。贾环正在院中打坐,忽然听到身后传来黛玉的惊呼:"夫君!你...你的手!"
贾环睁眼一看,只见自己平放在膝上的双手竟然隐隐有白光流转,那光芒如同月光般柔和,却又转瞬即逝。
"这..."贾环自己也吃了一惊,连忙查看双手,"莫非是..."
黛玉又惊又喜地跑过来:"夫君练成了?"
贾环摇头:"差得远呢。不过总算入门了。"他起身活动了下筋骨,只觉神清气爽,耳聪目明,连远处丫鬟们窃窃私语的声音都听得一清二楚。
正欣喜间,忽听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茗烟慌慌张张跑进来,连礼都忘了行:"三爷!不好了!西府琏二奶奶...琏二奶奶出事了!说是...说是被妖怪缠上了!"
贾环和黛玉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贾环下意识摸了摸怀中的《太上感应篇》,心中突然涌起一种不祥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