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变身艾达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33章 传国玉玺,靖康之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书接上回——

熊熊圣火,燃我残躯,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怜我世人,忧患苦多。

道君皇帝赵佶便即令童贯任江、淮、荆、浙等路宣抚使,宗泽改为两浙路兵马总管,调集京畿的禁军和西军一共十五万,南下镇压起义。

冬去春来,转眼炎夏又至,山东路东平府内外,赤日炎炎,竟旬月之内,滴雨未下,亘广阡陌之间,禾苗枯焦,农夫心头亦是半枯半焦。

扈三娘因为七个月的身孕,在没有出现在众人面前,基本上许负完全代替了扈三娘。

历史上辽国自五代时从晋国抢来的那枚秦朝用和氏璧制作的传国玉玺,让许负十分在意,这传国玉玺终于回归伟大的华~夏。

此时的白胜等人带着乌黑的箱子,许负接过打开以后打开暗格之后,取出内里一方黄绸包裹的物事,打开一看,顿时帐内满是华彩,眼前赫然便是那方精雕玉彻的传国玉玺来!

许负心头激荡,翻过来一看,玉玺上果然刻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便是自秦始皇开始,一直传下来的传国玉玺!

看着受受伤的白胜等人许负立刻大赏,准备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此时的扈三娘快要生产了,许负心急如焚,手中紧握着那沉甸甸的传国玉玺,一路疾驰,风驰电掣般赶回梁山。

马蹄声在青石板上敲击出急促的节奏,仿佛与他的心跳共鸣。

刚刚回道梁山,还未等许负喘息片刻,就听见产房内传来一阵阵焦急而坚定的呼喊:“主公,用力,看到孩儿的脑门了……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息,每个人的神经都紧绷到了极点。”

许负一脸懵,脚步不由自主地加快,心中暗自嘀咕:自己一回来扈三娘就要生了?

又过了半个时辰,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每一秒都充满了煎熬与等待。

突然,猛听得屋内一阵清脆而响亮的孩儿啼哭之声传来,如同天籁之音,瞬间打破了所有的紧张与沉寂。

稳婆满脸喜色,声音因激动而略显颤抖:“大喜之事,母子平安,诞下个大胖小子!”

此言一出,满园人等都欢声雷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大家纷纷围拢过来,想要一睹这新生命的模样。

然而,就在这欢庆之际,却有人突然惊呼道:“大家请看,这头上怎会有五彩光芒闪烁?”

众人闻言,纷纷定睛细看,只见婴儿的小脑袋上,果然有一缕缕五彩光芒若隐若现,如同神祇降临般的奇异景象,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震惊不已。

好在一个月的时光很快过去,扈三娘刑期满了,便沐浴更衣,得出屋来,重见天日,见到师傅许负归来,立刻让许负给取名。

在得出月子,扈三娘便感觉好似重获自由一般,许负给取名晁岚明以后,居然自己退守幕后,另一边,闻焕章让童贯奏报尽数剿灭便可,枭首送往东京,一般的也是全功。

童贯沉吟片刻后,也明白过来,哈哈大笑,江南造反的大军已然剿平。

同时黄裳,字冕仲,号演山,延平人。

黄裳才学渊博,元丰五年进士第一,状元及第,累官至端明殿学士。道君皇帝十分赏识,至宣和元年,命七十高龄的黄裳负责修订《万寿道藏》。

此时,黄裳刚刚将《万寿道藏》修订完毕。

黄裳在修订《万寿道藏》之间,悟得了道家养气谦冲的高深道理,居然无师自通,得了延年益寿的法门,此刻年逾七十六岁,居然皓首不在,又生出黑发来。

道君皇帝赵佶也素喜道教,见得黄裳道家法门精湛,便官封端明殿大学士,这些天都早晚请教。

道君皇帝有意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正在询问是不是时机,李良嗣七次出使金国,道君皇帝也甚是器重这李良嗣,更是赐姓赵氏,改名赵良嗣,加光禄大夫,这趟童贯出征北伐,这赵良嗣也在军中任军机参军。

数日后,童贯将西军与河北军合编的消息摆在了扈三娘案头,许负看过摇头对扈三娘说了几句话以后,就带孩子去了。

随后消息到来,童贯即种师道为副手,下令招募勇士,散发招降的檄文,只种师道进兵白沟,隔河对垒之势。

不久宋军战败,童贯见得宋军惨败,顿时不知所措,急忙请闻焕章、赵良嗣等人前来商议。

自古以来,尚未有如此丧邦辱国的岁币纳贡条约被一览无遗的呈现军民百姓眼前,这一趟可谓是将赵宋的里子面子都丢了个干净。

宣和七年十月低,完颜晟聚合大军准备南下,梁红玉、李清照、李师师等阻止募捐号召众人抵御完颜晟,道君皇帝下旨教童贯自去处置此事,务必要处置妥当,金国罢兵,赵佶改宣和为靖康。

靖康元年八月,完颜晟再次命东、西两路军如狂风骤雨般大举南下,尘土飞扬,战鼓雷动,整个大地仿佛都在颤抖。

北宋兵部尚书孙傅心急如焚,他把最后一线希望寄托在了士兵郭京那虚幻的承诺之上。郭京,这个自诩身怀佛道二教无上法术的神秘人物,站在众人面前,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他妄图凭借道门的“六甲法”,以及佛教中神秘的“毗沙门天王法”,来抵御如洪水猛兽般的金兵。

然而,当所谓的“神兵”在战场上出现,却如同纸糊的灯笼,一触即溃。

金兵的马蹄声如同雷鸣,铁蹄之下,宋军的神兵纷纷倒下,鲜血染红了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绝望与恐惧。

郭京的法术如同笑话般被戳破,他的身影在混乱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金兵见状,士气大振,他们分四路如同豺狼虎豹,乘机攻入城内。汴京,这座繁华一时的都城,此刻却陷入了无尽的火海与杀戮之中。

城墙上的旗帜被鲜血染红,街道两旁,店铺被砸,民居被焚,哭喊声、求救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赵佶,这位曾经高高在上的帝王,此刻却吓得面如土色,他颤抖着手,将皇位匆匆传给了儿子赵桓。

宋钦宗赵桓即位后,面对满目疮痍的江山,他心急如焚,立刻遣使臣何㮚前往金营,恳请和谈,希望能为这片土地带来一丝喘息之机。

然而,完颜晟的眼中只有征服与扩张,他冷冷地拒绝了宋使的请求,仿佛是在嘲笑宋人的软弱与无能。

靖康元年十一月底,金兵再次如同怒涛般南下,他们誓要彻底征服这片土地。十二月十五日,东京之战再次爆发,这一次,宋军再也无法抵挡金兵的凌厉攻势。

城墙上,宋军的旗帜纷纷倒下,城内的百姓在绝望中挣扎,东京之战以宋军的彻底失利告终。

金兵欢呼着攻占了汴京,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都城,此刻却陷入了金兵的铁蹄之下,成为了历史的尘埃。

完颜晟,将赵佶、赵桓、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

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

由于金国南侵,宋廷上下一片混乱,主战派与主和派依然争执不下,另一边,许负让扈三娘召见一众首脑,各军州兵马开始备战,倘若金军南下,定将迎头痛击。

宋廷的软弱无能让人看了真是大开眼界。

二十余万勤王兵马虽然击退了金军,只救下了一位大宋公主,其他的人被金军带走,北宋悲歌,衣冠南渡,金国在靖康之难中俘虏了众多的宋朝宗室,康王赵构是其中的一位漏网之鱼。

赵构从济州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即位为宋高宗,于鸿庆宫谒太祖庙,改元建炎,重建宋朝。

衣冠南渡,亦作衣冠南度。语出唐史学家刘知几《史通》“邑里”篇。该文原仅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士族相随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权南迁。

后衣冠南渡逐渐演化为熟典,代指缙绅﹑士大夫等避乱南方并落地生根的事件。

华~夏~历史上有三次因动-乱而发生的大规模人口南迁现象,分别是:

第一次:西晋末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

第二次:唐“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庶避乱南徙;定都江宁府(南-京),建立南唐;

第三次:北宋末,宋高宗渡江,以临安(今杭-州)为行都,建立南宋。

其中,史学界亦有只认可西晋末与北宋末这两次为“衣冠南渡”(也有历史学者三者皆称),但在文学应用上,三次都冠以“衣冠南渡”者比比皆是。

由于南方天候潮湿河道纵横,加上南宋军民的英勇抗战,金主帅完颜兀术决定撤兵北上。

在北撤到镇江时,被宋将韩世忠断掉后路,结果被逼入黄天荡。

宋军以八千人之兵力围困金兵十万,双方相持四十八日,最后金军用火攻才打开缺口,得以撤退,金军又在建康被岳飞打败,从此再不敢渡江。

——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