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开始下雨。江黎攥着采血包回到疗养院时,阁楼里空无一人。墙上的《黎明》草图旁新增了复杂的血液分析公式,孟迟的笔记本摊开在角落,密密麻麻记录着她的体温和用药时间。
“孟迟?“江黎的声音在空旷的走廊回荡。
地下室的响动引她向下。昏暗的储藏室里,孟迟正用偷来的显微镜观察什么。听到脚步声,他迅速藏起载玻片,但江黎已经看到——那是她的头发样本。
“你知道。“江黎的声音发抖,“关于我的事。“
孟迟的瞳孔在暗处扩大。他缓慢地点头,指向显微镜旁的记事本。上面画着两条DNA双螺旋结构,在某段碱基序列上用红笔标出完全相同的变异点。
“RH-null...突变基因...“孟迟的声音轻得像羽毛,“我们...同源。“
雨声渐大。江黎解开衣领露出那个编号。孟迟的指尖悬在距离皮肤一厘米处,没有触碰却微微颤抖,仿佛在读取无形的信息。
“89757...“他念出这个编号时,阁楼突然传来玻璃碎裂的声音。
两人冲回阁楼时,画架上的《黎明》草图被某种液体腐蚀出焦黑色孔洞。孟迟抓起江黎的钛白颜料管,用刀片刮下少许放入矿泉水瓶。液体立刻泛起诡异的荧光。
“锶-90...“孟迟的声音绷紧,“半衰期...28.79年。“
江黎的胃部抽搐起来。这是母亲留下的颜料,从北极空难现场唯一找回的遗物。如果颜料被污染,意味着...
“不是意外。“孟迟仿佛读取她的思想,翻开那本被江黎忽略的医学日志。某页上用铅笔圈出一段记录:2008年7月,实验组JL出现异常脑电波,建议终止观察。
日期正是江黎母亲出发去北极的前一周。
夜色如墨。孟迟用床单堵住破碎的窗户,动作比平时急促17%。江黎注意到他每隔三分钟就会瞥向门口,像在计算追兵抵达的倒计时。
“我们得离开。“江黎收拾画具的手在发抖,“林妍说她在海边有间安全屋...“
孟迟摇头,突然抓住她的手腕。他的掌心有层薄汗,温度却高得不正常。“先治疗。“他指向江黎的头,“肿瘤...锶-90诱发。“
他从床底拖出偷来的医疗设备,动作娴熟地组装成简易透析仪。江黎这才意识到,过去三周孟迟频繁的外出“散步“,实则是去收集医疗物资。
“你早就计划...“江黎的话被头痛打断。这次发作比以往剧烈,她跪倒在地,视野里炸开无数光斑。
孟迟的手臂环住她下坠的身体。恍惚中,江黎感觉冰冷的针头刺入肘窝,某种液体缓缓注入血管。孟迟的声音从很远的地方传来:“螯合剂...绑定放射性核素...“
意识消散前,江黎看到孟迟将她的血样滴在试纸上。那抹鲜红在月光下,竟与墙上未完成的极光同色。
江黎在高烧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改装过的浴缸里。水中漂浮着某种草药,散发着苦涩的清香。孟迟跪在浴缸旁,正往她太阳穴涂抹冰凉的膏体。
“车前草...络石藤...“孟迟指着窗台上晾晒的植物,“重金属排出率...提升39%。“
窗外暴雨如注。阁楼里点着十几支蜡烛,在墙上投下摇曳的影子。江黎发现自己的衣物被换成宽松的病号服,锁骨处的编号被人用防水笔做了标记。
“林妍...?“
“封锁诊所。“孟迟递来温热的草药汁,“孟家...追踪到DNA检测。“
江黎小口啜饮着苦药,突然意识到什么:“你懂医术?“
孟迟指向书架上那排被翻烂的医学专著:“血库...需要自我维护。“他露出一个近乎苦涩的表情,“每次抽血...偷学注射技术。“
雨水从天花板裂缝渗入,在木地板上积成小洼。孟迟用烧杯精确测量着降水量,突然说:“极光...其实是...“
江黎等着他组织语言。这是孟迟的特点——越是重要的信息,越需要时间从记忆库中提取精确词汇。
“带电粒子...与大气分子碰撞。“孟迟的手指在空中画着螺旋线,“氧原子...557.7纳米波长...翡翠绿。“
烛光下,他苍白的脸忽然焕发出科学家般的光彩。江黎想起母亲笔记里的描述:“极光如同宇宙的呼吸“。此刻的孟迟,正用数学公式重现这种呼吸。
“你该去当物理学家。“江黎轻声说。
孟迟摇头,指向自己锁骨下的编号:“实验体...只有编号。“他突然握住江黎的手,“但你...给了我名字。“
雷声轰鸣。某种比极光更强烈的电流在两人之间流窜。当江黎因寒冷颤抖时,孟迟做了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跨入浴缸,隔着衣物将她拥入怀中。
“体温...需要稳定。“他僵硬地解释,心跳却快得不像话。
江黎的头靠在他胸前,听着那急促而规律的心跳。两个被世界遗忘的编号,在这个雨夜里暂时拼成了完整的图形。
第三天清晨,草药终于起效。江黎的头痛减轻到可以忍受的程度,但孟迟坚持继续治疗。他每天黎明前外出采集新鲜药草,回来时总带着不同程度的擦伤。
“太危险了。“江黎替他包扎手腕的割伤,“我们可以换种疗法。“
孟迟摇头,指向墙上新增的图表:“锶-90水平...下降12%。“他的眼睛亮得惊人,“三个月...可能延长到五个月。“
这个数字悬在空气中。五个月——足够看到今年的第一场雪,足够完成《黎明》,也许还足够找到对抗孟家的证据。
午后,江黎在整理母亲遗物时发现夹在画册里的钥匙。小纸条上写着“青山银行-437“,字迹因年代久远而褪色。她刚把钥匙收好,窗外突然传来汽车引擎声。
孟迟的反应快得惊人。他一把拉过江黎躲到书架后,同时踢翻水桶弄湿地板——消除脚步声的最佳方法。脚步声在一楼徘徊,伴随着对讲机的静电噪音。
“私人侦探...“孟迟的嘴唇几乎没动,“雇佣兵...前KGB。“
江黎的呼吸停滞。孟迟怎么连这个都知道?但没时间思考,脚步声已经逼近楼梯。孟迟突然将江黎推向暗门,自己却朝相反方向跑去。
“不!“江黎抓住他的衣角。
孟迟掰开她的手指,塞来一张纸条:“银行保险箱...密码是你的编号。“说完猛地推开窗,故意发出响动引开来人。
江黎躲在暗门后,听着追兵呼啸而过。当脚步声远去,她展开那张纸条——是精确绘制的疗养院地下通道地图,某个角落标着“监控盲区:3分28秒“。
暴雨再次降临。江黎按地图潜入地下室,在排水沟边找到孟迟说的包裹。里面除了现金和假身份证,还有令她心脏骤停的物品——母亲的工作证,上面盖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特别调查组“的钢印。
银行的保险箱里只有三样东西:一封未拆的信,一个U盘,以及染血的记者证。江黎坐在银行厕所隔间里,用颤抖的手指点开U盘内容。
监控视频显示:2008年7月15日,孟氏生物科技实验室。母亲程雪伪装成清洁工,拍下了令江黎作呕的画面——儿童血液被注入培养皿,穿着白大褂的男人记录着“JL系列“的数据变化。
最后一段视频日期是2008年12月3日。母亲在机场贵宾室质问一个西装男子:“用孩子做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孟振国,你会下地狱的!“那个男人——年轻的孟父冷笑着说了什么,视频突然中断。
信是母亲出发前写的:
“小黎,如果你看到这封信,说明我失败了。不要相信任何人,尤其不要接近孟氏集团的人。你锁骨下的编号代表特殊基因突变,他们需要你的骨髓...“
江黎的视线模糊了。所有线索串联成可怕的真相:母亲根本不是去画极光,而是去收集证据;空难可能根本不是意外;而她与孟迟,都是这场庞大实验的**标本。
回到藏身处时,阁楼一片狼藉。画具被砸烂,墙上的《黎明》草图被撕得粉碎。孟迟不见踪影,只在地板上用血画着一个坐标——57.1106° N, 170.2543° E。
江黎打开手机地图,那个点位于白令海峡附近,最近的陆地是...北极圈内的某个无名小岛。
口袋里的记者证突然变得滚烫。江黎翻到背面,发现母亲用极细的笔迹写着:“RH-null群体收容中心,代号'黎明'“。
窗外,黑色奔驰再次驶入疗养院大门。江黎抓起背包,将钛白颜料管紧紧攥在掌心。这次,轮到她去救孟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