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震动时,我正在编辑部熬夜赶稿。屏幕亮起,是晏执发来的消息:「明天下午三点,中日韩擂台赛选拔赛,我有张嘉宾票。」
我盯着这条没头没尾的信息,手指悬在屏幕上方。自从那晚在“星位“不欢而散后,我们已经两周没见面了,只通过短信交流棋局。我原以为他早把我划出了他的社交圈。
「对手是谁?」我回复道,尽量让语气保持专业。
「韩国金胜贤九段。他最近研究了我的棋谱,明天有好戏看。」他紧接着又发来一条,「你可以坐在解说席旁边,视角最好。」
我咬着下唇。金胜贤是近年崛起的韩国新锐,以凌厉的攻杀风格闻名。这场对决无疑是近期围棋界的焦点战。作为记者,我没理由拒绝这样的机会。
「好,把取票信息发我。」最终我这样回复,刻意忽略了这可能包含的任何私人意味。
第二天,我提前一小时到达了中国棋院。秋日的阳光斜斜地洒在棋院门口的石雕棋盘上,三三两两的棋迷已经在排队入场。我出示电子票证,工作人员将我引到了特邀嘉宾区——这里紧邻解说席,确实能清晰地看到大屏幕上的实时棋局。
“林记者?“一个温和的男声从身后传来。我转身看到中国棋院宣传部的杨主任,“没想到你也对这场对决感兴趣。“
“金胜贤最近在韩国联赛中表现很抢眼,“我微笑道,“想看看晏执九段会如何应对他的'屠龙流'。“
杨主任略显惊讶:“你很了解韩国棋坛啊。“
“做功课而已。“我谦虚地说,目光却不自觉地飘向选手入口。晏执还没出现。
直到比赛前五分钟,晏执才姗姗来迟。他穿着深灰色西装,没打领带,整个人看起来比平时严肃许多。经过嘉宾区时,他的目光扫过观众席,在看到我时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然后径直走向对局室。
大屏幕亮起,比赛正式开始。金胜贤执黑先行,第一手就落在了右上角星位。解说员开始分析这手棋的含义,但我全部的注意力已经集中在棋盘上。
前三十手,双方布局平稳,但我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金胜贤的风格是先稳后凶,而晏执则擅长在对手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发起突袭。
“黑棋第47手点入白阵!“解说员突然提高音量,“金九段开始发力了。“
我握紧了手中的笔记本。这手棋直指晏执左上角的薄弱处,如果应对不当,整块白棋都可能陷入被动。对局室里,晏执微微皱眉,手指轻轻敲打着棋罐边缘。
漫长的十分钟后,晏执落下了白48。不是常规的防守,而是一手看似无关的远挂。
“噢!“解说员惊呼,“晏执九段选择了无视攻击,这是在挑衅吗?“
我盯着棋盘,突然明白了晏执的意图——他是要引诱金胜贤深入,然后从外围包抄。这个战术风险极高,但确实是应对金胜贤这种攻击型棋手的最佳策略。
果然,金胜贤被激怒了。黑棋接连几手强势打入,誓要歼灭白棋。观众席上响起阵阵低语,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棋局中弥漫的火药味。
“白棋现在很危险,“解说员分析道,“如果这块棋被杀,晏执九段将面临巨大劣势。“
我下意识咬住嘴唇。棋盘上,白棋的大龙确实岌岌可危。但对局室里的晏执却依然保持着那副慵懒的姿态,甚至还有闲心转动左手腕上的手表。
就在这时,晏执突然坐直身体,拈起一枚白子,稳稳地落在了——天元!
“天元一击!“解说员几乎喊破了音,“晏执九段再次使出了他的成名绝技!“
整个观战室沸腾了。这手看似偏离战场的棋,实则将整个棋局连成了一片。金胜贤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俯身死死盯着棋盘,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接下来的二十手,晏执如同一位精准的外科医生,一步步将黑棋的优势瓦解殆尽。当金胜贤最终投子认负时,观众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我长舒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汗。大屏幕上,晏执礼貌地向对手鞠躬,然后抬头望向摄像头,嘴角勾起一抹熟悉的、略带挑衅的微笑,仿佛在说:“看到了吗?这就是我的实力。“
赛后新闻发布会结束得比预期早。我刚走出棋院大门,就听到身后有人喊我的名字。转身看到晏执大步走来,西装外套随意地搭在肩上,领口微敞。
“怎么样,专业记者的评价是?“他走到我面前,身上带着淡淡的檀香气息。
“第48手的诱敌深入很精彩,“我客观地评价,“但前期的防守过于松散,差点给金胜贤可乘之机。“
晏执挑眉:“你看出那是故意的?“
“当然,“我不假思索,“你在测试他的应变能力。金胜贤攻击性强但缺乏耐心,你利用了这点。“
晏执的眼睛亮了起来,像是发现了什么珍宝:“林昭月,你比那些职业解说懂我。“他看了看表,“一起吃晚饭?我想听听你对那手天元的详细看法。“
这应该算工作交流,我告诉自己。毕竟分析顶尖棋手的对局对我的专业成长有帮助。
我们去了棋院附近的一家日料店。晏执要了个包厢,点完菜后,他直接从包里拿出便携式棋盘,开始复盘今天的对局。
“金胜贤的研究确实有成效,“他指着中盘一处变化,“这里他特意避开了我常用的陷阱。“
“但你立刻转换了策略,“我接话道,“从强攻转为持久战,这正是他最不擅长的。“
晏执笑了:“和你讨论棋真痛快,不用解释基本概念。“
服务员上菜时,好奇地看了眼铺满棋盘的桌子。晏执毫不在意,一边吃寿司一边继续分析。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讨论了近两小时,从今天的比赛延伸到中日韩棋风的差异。
“对了,“晏执突然想起什么,从钱包里抽出一张照片推到我面前,“下个月的中日韩三国擂台赛,我会是中国队主将。主办方希望每位棋手提供一位'最想感谢的人'的照片放在宣传册上。“
照片上是我和晏执在某次棋谱讨论时的侧影,不知何时被偷拍的。我正专注地指着棋盘某处,而他则认真倾听。
“这是什么时候的?“我惊讶地问。
“上个月在清风茶馆,服务员拍的。“方绪若无其事地说,“我觉得这张最能体现我的竞技状态——有优秀的智囊团。“
我皱起眉头:“这不太合适吧?我只是个记者。“
“你不仅是记者,“方绪直视我的眼睛,“你是我见过的最懂围棋的记者,也是最懂我棋风的人。“他顿了顿,“当然,如果你介意,我可以换一张。“
看着照片中两人专注讨论的样子,我竟找不出拒绝的理由。这确实是一张纯粹体现专业交流的照片,没有任何暧昧成分。
“只要注明我的记者身份就可以。“最终我妥协道。
方绪笑着收回照片:“没问题,林大记者。“
晚餐后,他坚持送我回家。路上,我的手机突然响起,是一个陌生号码。
“请问是《围棋天地》的林记者吗?“对方是个声音低沉的男性,“我是金胜贤九段的经纪人李明浩。“
我警觉地看了眼前面走着的晏执,放慢脚步:“有什么事吗?“
“今天比赛很精彩,不过...“对方压低声音,“您知道晏执九段赛前接受了韩国某企业的巨额赞助吗?这在职业棋手中可是很有争议的行为。“
我的心一沉:“您想说什么?“
“我们有些关于晏执九段的...敏感资料,可能对您的报道有帮助。“对方意有所指,“方便见面详谈吗?“
“不必了。“我冷声拒绝,“如果有新闻线索,请通过正式渠道联系我社。“
挂断电话,我发现晏执正站在几步外等我,脸上带着询问的表情。
“工作电话?“他问。
“金胜贤的经纪人,“我直言不讳,“想提供你的'黑料'。“
出乎意料,晏执竟大笑起来:“李经纪人这招还没玩腻啊?上次他对付日本的山本九段也是同样的套路。“他摇摇头,“韩国一些老派经纪人就这样,输棋后总想从场外找补。“
“你不担心吗?“我忍不住问。
“担心什么?“晏执耸耸肩,“我又没真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再说了...“他突然凑近,身上淡淡的古龙水气息扑面而来,“你不是已经拒绝他了吗?这说明你信任我,对吧?“
我向后退了一步:“我只是遵守职业道德。“
晏执不置可否地笑笑,继续向前走。月光下,他的侧脸线条显得格外分明。
回到家,我打开电脑准备整理今天的观赛笔记,却发现邮箱里已经躺着一封新邮件,发件人是晏执。附件是今天比赛的完整棋谱,以及他手写的几处关键点分析。邮件正文只有简单一行字:
「今天的讨论很有收获,期待你的专业见解。——晏」
我盯着这行字看了许久,突然意识到一个可怕的事实:我似乎开始期待与这个男人的每一次棋局讨论,不仅仅因为职业需求,更因为那种棋逢对手的智力激荡。而这种期待,正在模糊我作为记者应有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