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前夜的雪粒子敲在染坊的瓦檐上,像千万颗硌牙的碎米。苏璃赤脚踩在账房的地砖上,寒意顺着脚心直窜天灵盖。她左手握着半块硬如石头的麦饼,右手朱笔在算盘边沿轻轻一点,三枚檀木珠子便齐齐跳上半空。
“东家!“染匠韩九撞开雕花门扇时,苏璃的朱笔正悬在“腊月应缴捐税“那栏数字上方。老工匠蓼蓝染就的指甲深深掐进门框木纹里,“宫里来人了,要征用全部玄纁二色。“
笔尖的朱砂滴在“柒佰两“字样上,洇开一朵血似的花。
苏璃慢慢蜷起冻得发青的脚趾。透过糊了明纸的窗棂,能看见前院晃动的火把将落雪染成猩红。那些光斑游移不定,像极了三个月前她车祸濒死时,眼前浮动的急救车顶灯。
“玄色要多少?“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出奇平静。
“所有。“韩九的喉结上下滚动,“说是祭天大典要用,可老奴瞧着...“他忽然压低声音,“来的是羽林卫。“
算盘珠噼里啪啦砸回底板。苏璃抓起搭在椅背上的靛蓝棉袍裹住单薄的中衣,发间木簪在奔跑中松散,鸦羽般的长发扫过门框上挂着的验布样本——那是她上个月刚研发成功的“九重绛“,用茜草根反复浸染七次才得到的正红色。
前院十名铁甲侍卫呈楔形阵列,霜雪在他们肩甲上积了半寸厚。为首者掌中黄绢在火把下泛着诡异的橘光,苏璃一眼就认出那是御用云龙纹绫——三个月前崔氏绸庄进贡的珍品。
“奉旨征调。“侍卫统领的嗓音像生锈的铁片相刮,“红黑染料即刻封存,违者以欺君论处。“
苏璃的指甲陷进掌心。她经营的虽是小染坊,却因独创的“冰裂纹“染法被选为今年祭天礼服的供料商。如今库房里堆着刚染好的三百匹玄纁——那是她抵押祖宅才凑足的本钱。
“大人明鉴。“她屈膝时嗅到铁甲上熟悉的腥气,是边关特有的铁锈混着血痂的味道,“这些料子已收了定钱,若交不出货...“
“咔嚓“一声,侍卫的佩刀斩断了晾布架的竹竿。断裂处露出竹心诡异的黑斑,像是被什么毒液浸透的痕迹。苏璃瞳孔骤缩——这是三日前崔家送来的号称“江南第一竹“的原材料。
“明日辰时。“铁靴碾过竹竿,碎屑在雪地里扎出密密麻麻的黑点,“少一匹,一颗人头。“
待马蹄声消失在巷口,苏璃立刻反锁大门。她抓起最近的一匹玄色布冲向里间,布匹在奔跑中展开,掠过墙角时突然发出细微的“嘶啦“声。
“果然。“苏璃捏着被木刺勾出的丝缕对着油灯细看。灯光穿透织物,经纬间浮现出细密的菱形暗纹——这根本不是祭天礼服该用的平纹织法,倒像是...战袍内衬的防箭结构。
染缸区的女工们惶惑地聚在庭院里,呵出的白气在寒夜里结成霜雾。苏璃数了数,算上刚收留的流民女子,统共二十三口人。若交不出布,最先遭殃的定是这些无依无靠的姑娘。
“东家,后墙根...“最寡言的哑女春杏突然拽她袖子,沾了炭灰的手指在雪地上画出歪扭的马车轮廓,又添了几道波浪线。
苏璃心头一跳。春杏画的是谢家商队的标记——波浪代表他们走漕运的船队。她猫腰钻过晾晒的布匹,果然在染坊后巷的积雪中发现新鲜的车辙。车辕旁散落着几粒赤豆大小的黑丸,捡起时闻到隐约的火药味。
“韩师傅。“她捻着那黑丸轻声唤道,“去地窖把《织经》残页取来,还有...“指尖触到雪下硬物,扒开一看是半块鎏金铜牌,上面“谢“字缺了最后一笔。
铜牌边缘还沾着抹胭脂——苏璃认得这绛红色,是妙音庵特制的朱砂胭脂。三个月前,正是这群尼姑散布“红布招灾“的谣言,险些让她的染坊倒闭。
“东家!“前院突然传来惊呼。苏璃攥着铜牌冲回去,看见管账的孙先生正对着被翻乱的账架发抖。最紧要的三本账册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是块叠成方胜状的素绢。
展开素绢的瞬间,苏璃闻到了混合着沉香的酒气。绢上墨迹晕染,像是醉后挥毫:
“玄为天,纁为地,婚书也。“
子时的更鼓从城墙方向飘来时,苏璃正用银簪挑开《织经》残页的装订线。泛黄的桑皮纸簌簌落下碎屑,露出夹层里的前朝盐引——这是她穿越后最大的底牌。
“东家算出来了。“孙先生捧着新誊的账本进来时,差点被满地算筹绊倒。老人惊愕地望着墙上墨迹未干的演算过程,那些横竖撇捺的符号他一个都不认得——那是苏璃用现代会计公式重算的赋税结构。
“我们能活。“苏璃蘸着朱砂在麻纸上画出示意图,“按《周礼》,王公婚服需玄纁各十二匹。但征调令要三百匹...“她圈出数字间的巨大差额,“多出来的必是给边军用的伪装色。“
韩九蹲在染缸旁磨刀,闻言猛地抬头:“他们要打仗?可今早楚将军的亲兵还说...“
“所以这是密令。“苏璃指向账册某页,“三个月来兵部采买的都是夏布,突然要冬用玄纁,除非...“她突然噤声。窗外传来瓦片轻响,像是夜猫踩过,但苏璃分明看见一道黑影掠过月下。
孙先生抖着手点亮所有灯烛。在突然明亮的室内,苏璃发现《织经》残页上的霉斑组成了奇特的图案——像极了春杏方才画的波浪线。
“备轿。“她突然将残页凑近烛火,霉斑在高温下逐渐变成深蓝色,“我要见谢景。“
老账房死死按住她的手:“谢大公子午后就被召进宫了!方才街坊说看见谢家马车往妙音庵方向...“
铜牌、胭脂、醉书。苏璃抓起那块鎏金牌子对着灯光转动,缺笔的“谢“字凹陷处露出些许金丝——是故意磨去的。她突然想起穿越前在博物馆见过的密信铜符,指腹用力一按,“咔嗒“一声,铜牌裂成两半,中间夹着片薄如蝉翼的纸。
纸上画着古怪的表格,左侧列着“靛、茜、苏木“等染料名,右侧则是“盐、铁、硝石“等军需。最下方一行小字让苏璃浑身血液结冰:“腊月十八,玄纁轿帷,酉时三刻。“
这是盐铁走私的交接暗号。而腊月十八,正是三日后——皇子大婚的日子。
丑时的梆子响过三遍,苏璃终于拼凑出全貌。她盯着重新装订好的账册,封面下藏着那张要命的密信。染坊女工们按照她的吩咐,正将最后几缸红染料往地窖转移。
“东家,按您的算法...“孙先生拨着算盘的手在发抖,“就算用抵税方案,我们也亏空两百两啊。“
苏璃咬断绣线,将刚改好的嫁衣摊在案上。这是按《织经》记载的“九章纹“改制的,衣摆内衬却偷偷缝进了盐引残页。她摸出袖中铜牌——现在该叫它“谢“字铜符了,轻轻叩击嫁衣上的金纽扣。
“我们亏的,有人会补上。“她指向账册某处,“过去三个月,谢家通过我们染坊走账的私盐利润,正好两百两。“
韩九的磨刀声戛然而止。老人浑浊的眼珠倒映着嫁衣上诡异的纹样——远看是喜庆的云凤,近看才能发现凤尾实则是番文拼写的“谋逆“二字。
前院突然传来重物坠地的闷响。苏璃抄起验布用的铁尺冲出去,看见月光下一个锦衣男子正从墙头跌落。那人玄色大氅下露出绛红袍角,腰间玉佩撞在石阶上,发出清越的哀鸣。
“谢景?“苏璃愣在原地。酒气混着血腥味扑面而来,谢大公子向来梳得一丝不苟的发冠散了,几缕黑发黏在渗血的额角。他挣扎着要起身,右手却还死死攥着个青布包袱。
包袱落地散开,露出染血的账册——正是傍晚被羽林卫顺走的那三本。
“苏...姑娘...“谢景的嗓子像是被烈酒灼伤,他踉跄着抓住苏璃的手腕,掌心烫得吓人,“令尊...与我父亲...婚约...“
苏璃猛地抽手。谢景失去支撑摔在雪地里,玉佩“铛“地砸在青石板上。她弯腰去捡,突然僵住——这枚蟠螭纹白玉佩的缺口,竟与她母亲临终所给的信物严丝合缝。
“你...“
醉醺醺的谢景突然暴起,将她扑倒在晾布架后。几乎同时,三支弩箭钉入他们方才站立的位置,箭尾缠着的红布条在月光下像毒蛇吐信。
“嘘...“谢景滚烫的呼吸喷在她耳畔,酒气里混着某种药香,“听着...崔家...二皇子...“他的手指在苏璃掌心划着字,却是现代阿拉伯数字的“3“和“7“。
苏璃突然读懂了他的暗号——这是她穿越后改良的记账法代码,37指代“盐税“。她反手扣住谢景手腕,在他掌心写下“68“——“军械“。
墙外传来靴子碾雪的声音。谢景突然扯开自己的衣领,露出锁骨处新鲜的鞭痕。他抓起地上一把雪按在伤口上,在疼痛刺激下短暂清醒:“玄纁征调是幌子...他们要运的是...“
一支弩箭穿透窗纸,精准地钉在谢景肩头。他闷哼一声,从怀中摸出个油纸包塞给苏璃。纸包展开,里面是半块吃剩的龙凤喜饼,饼皮上印着清晰的牙印。
苏璃浑身发冷。这是皇室大婚特供的喜饼,而饼馅里露出的分明是——靛蓝染料的渣滓。
寅时的更鼓声中,苏璃将嫁衣最后一道褶裥熨平。谢景昏睡在染缸旁的矮榻上,肩头箭伤已包扎妥当。她盯着他腰间那枚玉佩,想起母亲咽气前塞给她的半块残玉。
“若见蟠螭...“母亲咳出的血染红了玉上缺口,“...逃...“
窗外传来布谷鸟叫——是韩九的暗号。苏璃吹灭油灯,借着雪光看见老工匠蹲在染缸边磨刀,刀锋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蓝。
“东家,都安排好了。“韩九的刀尖挑起地窖入口的毡布,“按您吩咐,红染料掺了明矾水,黑染料混了铁锈粉。“
苏璃点头。这是《织经》记载的古法——用明矾染红的布遇碱变黄,掺铁锈的黑布遇酸褪色。若有人想用这些布料做文章...
谢景在梦中突然抽搐,右手无意识地抓挠胸口。苏璃掰开他手指,发现掌心攥着片枯叶——是岭南特有的红蕉叶,叶脉间沾着可疑的白色粉末。
“孙先生。“她低声唤来老账房,“去查查过去三个月谢家商队往岭南运了什么。“
老人刚转身,院墙外突然亮起火把。苏璃迅速将嫁衣盖在谢景身上,自己抓起铜盆装作要打水的模样。大门被踹开时,她正“恰好“端着水盆走到院中。
“大人夜半破门,“冰水顺着苏璃的指缝滴在雪地上,“可是圣旨有变?“
为首的税吏穿着簇新官服,袖口却沾着靛蓝痕迹。苏璃盯着他腰间晃动的令牌——那是可以夜间搜查的特别通行证,边缘刻着细小的番文。
“奉萧大人令,提前核验抵税方案。“税吏的视线黏在苏璃湿透的衣襟上,“姑娘深更半夜...“
“在赶制呈堂证供。“苏璃侧身露出案几上摊开的账册,“大人可知,用茜草根染红的布匹,浸泡后会渗出什么?“
税吏脸色突变。苏璃已掀开染缸上的麻布,一瓢红水泼在账册上。朱色液体流过纸页,渐渐显出密密麻麻的蓝字——是她用绿矾水预先写好的真实账目。
“茜草遇碱变黄,但掺了绿矾就...“苏璃的声音戛然而止。税吏的袖口在缸沿蹭过,露出内衬上古怪的刺绣——正是《织经》残页上那种波浪纹。
谢景突然在榻上剧烈咳嗽起来,带血的唾沫星子溅到嫁衣上。税吏如获至宝地扑过去:“这不是谢大公子吗?深夜私会...“
“民女未婚夫。“苏璃抢先抓起谢景的玉佩,“大人若不信,可比对信物。“她亮出自己颈间挂着的半块残玉,两玉相合,蟠螭纹组成完整的“谢“字。
税吏的狞笑凝固在脸上。苏璃趁机将嫁衣甩开,露出内衬上金线绣的九章纹——那是唯有皇室姻亲才能用的图案。
“萧大人没告诉您?“她抚平嫁衣褶皱,“三日后皇子大婚,谢苏两府...“话未说完,谢景突然暴起,醉醺醺地将她搂进怀里。
“阿璃...“他带着酒气的唇擦过她耳垂,“那年你五岁...在染缸边...说要做我的...“
税吏尴尬地后退两步。苏璃趁机将油纸包塞进他袖中:“大人辛苦,这点心带回去...“
当税吏们的身影消失在巷口,谢景立刻松开手。他眼中醉意全无,从舌底吐出一枚薄如柳叶的铜钥匙。
“崔家地窖...“他声音嘶哑,“藏着三百套玄纁军服。“
苏璃握紧玉佩缺口。母亲临终的画面突然清晰——那日雨巷里策马而过的青年,腰间晃着的正是这蟠螭纹的另一半。
“谢景。“她盯着他锁骨处的鞭痕,“你父亲与我娘...“
晨光刺破雪幕时,谢景的答案混着远处钟声飘来:“三十年前,盐铁使私印案...“
染坊大门突然洞开,一队红衣宦官捧着杏黄卷轴踏入庭院。为首者展开圣旨,露出内里玄色镶边的暗纹——正是苏璃昨夜在征调令上见过的特殊织法。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苏璃跪在雪地里,看见圣旨背面若隐若现的番文水印。她忽然明白谢景写在她掌心的“37“与“68“意味着什么——盐税与军械,从来就是这场血色婚礼的聘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