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天的梆子刚敲过第一遍,苏璃就醒了。她睁开眼的瞬间,耳边已经传来染坊特有的声响——木杵捣练的闷响、布匹过水的哗啦声、还有女工们压低嗓子的交谈。这些声音像一张密实的网,将黎明前的黑暗兜住,滤出几分生气。
她伸手摸了摸枕下的《织经》残页。粗麻纸的触感让她安心。这是三个月前在仓库暗格里发现的宝贝,上面记载的前朝秘法已经帮染坊度过了三次危机。
“姑娘!不好了!“春桃慌慌张张闯进来,发髻都跑散了半边,“韩师傅他...他...“
苏璃一把掀开靛蓝染的棉被。初冬的寒气立刻顺着脚底爬上来,像条冰冷的蛇缠住她的脚踝。她顾不上穿袜,赤脚踩在青砖地上,三步并作两步冲到院中。
染坊中央那口祖传的大陶缸前空空如也。往日这个时候,韩九应该已经带着徒弟们开始搅拌第一缸染料。可现在,缸边只余几片枯叶在晨风中打转。
“崔家连夜把人接走的。“林嫂攥着块湿漉漉的葛布,指节发白,“说是给了三倍工钱,还许了他儿子一个绸庄管事的缺。“
苏璃的指甲陷进掌心。她闻到了阴谋的味道,比**的蓼蓝叶还要刺鼻。三天后就是交付贡缎的日子,这种皇室专用的雪青色,整个江南只有韩九掌握火候。
“去把昨晚值夜的叫来。“她声音很轻,像在讨论今天要不要加一筐皂角。
春桃却吓得一哆嗦。自从姑娘从鬼门关回来,越是平静的时候越吓人。上个月发现靛蓝被掺假,姑娘笑着说话,转头就让掺假的人贩子在大牢里烂了舌头。
值夜的小厮跪在染缸前直磕头。苏璃盯着他衣领上的一点朱砂渍——妙音庵特有的祈福砂,鲜红如血。
“崔家给了多少?“
“二、二两银子...“
苏璃突然笑了。她弯腰从缸底捞起一把沉淀物,青蓝色的汁液顺着她雪白的手腕往下淌。“知道为什么韩九每次调完染料,都要往缸里扔把粗盐吗?“
小厮茫然摇头。
“因为这样...“她猛地将染料甩在小厮脸上,“叛徒的眼睛会烂得更快些。“
惨叫声中,苏璃已经走向库房。晨光爬上她的背影,将靛青色的襦裙照得发亮。林嫂突然发现,姑娘不知何时已经长得比染缸还高了。
库房里弥漫着发酵过度的蓼蓝味。苏璃翻开账册,墨字在纸上洇出毛边。韩九带走的不仅是手艺,还有三个学徒——都是练了五年的好手。剩下的女工里,最熟练的春桃也只能染些寻常青色。
“姑娘,要不去求求谢大掌柜?“春桃捧着热姜汤进来,“他家染坊有十几个老师傅...“
“然后呢?“苏璃吹开汤面上的姜末,“让全临安城都知道苏家染坊离了工匠就活不成?“
窗外传来布料撕裂般的哭声。苏璃撩开竹帘,看见几个年轻女工围着染缸抹眼泪。有个梳双髻的小丫头正试图搅拌染料,木杵却卡在沉淀物里纹丝不动。
苏璃突然推门出去。她走得很快,裙裾扫过沾满露水的茜草,掠起一片细碎的红珠。
“都聚着等发丧呢?“她抄起木杵,猛地捅进染缸。沉积的蓝渣翻涌上来,像一汪化开的星空。“看好了——“
女工们瞪大眼睛。只见苏璃手腕一抖,木杵在缸底划出个“之“字。沉淀的蓝靛突然活了过来,随着她的动作旋转成漩涡。
“第一下要斜着搅,破开板结的底子。“苏璃的鼻尖沁出汗珠,在晨光里亮晶晶的,“韩九没教过你们,因为这是奴婢干的活。“
她突然拽过春桃的手按进染缸。春桃惊叫一声,指尖已经染上青蓝。
“怕什么?染料又不会咬人。“苏璃抓着她的手在缸里划圈,“感受温度——太热颜色发闷,太冷又不上色。就是现在,提起来看看。“
春桃颤抖着举起手。指尖的蓝色比晨空还要清透,边缘泛着淡淡的紫晕。
“雪青色的底子成了。“苏璃松开她,转向其他女工,“从今天起,染缸前没有大师傅,只有七个工位。谁要是能在一个月内学会全部工序,工钱翻倍。“
女工们面面相觑。按规矩,染匠的手艺向来是师徒相传,哪有拆开了学的道理?
林嫂壮着胆子问:“姑娘,这不合行规...“
“行规?“苏璃冷笑,“崔家的行规就是挖走我的工匠,让我交不上贡缎,最后用三成价收了这片染坊。“她突然提高声音,“想不想知道韩九为什么总在半夜添料?“
女工们不自觉地往前凑。
“因为月光下的蓼蓝汁...“苏璃从袖中抖出一把淡黄色种子,“要配上这个。“
种子落在青石板上,发出细碎的脆响。苏璃用鞋尖碾开一粒,露出猩红的芯——这是韩九房里找到的,某种蓼蓝的杂交种。
正午时分,染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蜂巢。苏璃将雪青色分解成七道工序,每道工序配两名女工。她自己站在最关键的调温环节,手指不断试探染缸侧壁的温度。
“春桃,加三勺石灰水。“
“林嫂,现在把布浸进去,数到三十立刻提起来。“
汗水顺着她的眉骨滑落,在染缸里溅起微小的蓝色水花。有女工操作失误,整匹素缎染成了靛青。苏璃却只是让人挂起来晾干:“改作深色底布,绣金线一样卖高价。“
日头西斜时,谢家的马车停在了染坊门口。苏璃正教女工们用铜盆测染料比重,听到车辕声头也不抬:“若是来谈收购的,烦请去前厅喝杯茶。等我染完这缸再说。“
“苏姑娘好大的火气。“谢景的声音带着笑,“我带了降火的礼物来。“
苏璃这才转身。谢家少主斜倚在车辕上,月白袍子被夕阳镀了层金边。他手里晃着张泛黄的纸,纸角盖着朱红官印。
“韩九的卖身契。“谢景两指夹着薄纸,“他十岁那年老家闹饥荒,是签了死契的。“
苏璃的睫毛颤了颤。她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有这张纸在手,韩九就是逃奴,崔家收留逃奴按律要罚没一半家产。
“多少银子?“她擦着手问。
“谈钱多俗。“谢景突然凑近,苏璃闻到他袖口沉水香混着墨汁的味道,“我听说姑娘把染工拆成了七份?“
苏璃猛地抬头。她今早才做的决定,谢家下午就得了消息。目光扫过院墙,果然看见帮厨的张婆子正往门边缩。
“谢大掌柜在我这儿养的眼线,比缸里的蓼蓝籽还多。“她冷笑,“不如这样,您把人都领回去,我换批聋哑人来?“
谢景不恼,反而笑得更深。他随手从染架上抽了匹布,对着光细看:“经纬七十二道,雪青泛蟹壳青——这是贡缎的规格。姑娘好手段。“
布匹突然被抽走。苏璃将布料扔回染缸,溅起的蓝沫沾湿了谢景的衣摆。
“谢公子若是来看笑话的,现在看到了。“她指向大门,“三日后交不上贡缎,这染坊您尽管来收。“
谢景盯着衣摆上的蓝渍看了会儿,突然击掌。随从立刻捧上个紫檀匣子。
“南海珍珠粉,调进染料能增色三分。“他掀开匣盖,珠光映得苏璃瞳孔一缩,“换姑娘一个答案——为何要拆分工序?“
苏璃捏起一撮珍珠粉。粉末从她指间流泻,像一道mini的银河。
“因为工匠会老,会死,会被挖走。“她突然将珍珠粉撒向女工们,“但技艺不会。“
珍珠粉纷纷扬扬落下,女工们仰起的脸上闪着细碎的光。谢景怔住了。他见过无数商贾,却第一次听见有人把工匠之术说得如此...悲壮。
“有意思。“他摩挲着玉扳指,“那姑娘可知崔家接下来要做什么?“
苏璃转身走向染缸。暮色中,她的背影单薄得像张纸,却带着刀刃般的锐利。
“他们会断我蓼蓝。“她头也不回地说,“但韩九留下的种子,能长出不畏寒的杂交种。“
谢景眼中精光一闪。他忽然明白为何父亲总说苏家丫头危险——她看的不是明天的染料,是明年的种子。
三更梆子响过,染坊还亮着灯。苏璃伏在案前画图,发梢滴下的蓝水晕开了墨线。她正在设计一套奖励章程:每道工序最快的女工可以学下一道,全部掌握七道的升作管事。
“姑娘。“春桃捧着个包袱进来,“韩九屋里的东西都理出来了。“
苏璃抖开包袱。几件旧衣裳,半块松烟墨,还有...她突然捏住夹层里的小布袋。倒出来的种子比常见的蓼蓝籽小,表面有奇特的红色纹路。
“去取碗温水。“
种子浸入水中,渐渐浮起一层紫红色油膜。苏璃蘸了点捻开,指尖立刻传来刺痛——是了,韩九老家特产的赤蓼,与北方蓝蓼杂交后会...
窗外突然传来瓦片轻响。苏璃吹灭油灯,从妆台下摸出把剪刀。月光将人影投在窗纸上,修长挺拔,绝不是贼人。
“谢公子改行做梁上君子了?“她推开窗。
谢景蹲在窗棂上,手里拎着个竹筒。夜风吹散他的发带,几缕黑发扫过锋利的颌线。
“刚得的消息。“他递来竹筒,“崔家向番禺定了三十船蓼蓝,后日到港。“
苏璃展开纸条。熟悉的沉水香里混着一丝血腥味,她注意到谢景右手缠着新绷带。
“你...“
“不妨事。“谢景漫不经心地转着玉扳指,“倒是姑娘的种子,若需要试验田...“
苏璃突然抓住他的手腕。绷带下渗出一点暗红,在月光下像凝结的蓝靛。
“谢景。“她第一次直呼其名,“你究竟想要什么?“
夜风突然停了。一片落叶悬在他们之间,叶脉在月光下清晰如血管。
“我要看...“谢景的声音轻得像叹息,“女子掌家的商号能走多远。“
苏璃松开手。她转身从妆奁里取出个小瓷瓶:“止血散,用无根水调。“
谢景接过瓷瓶时,指尖擦过她的掌心。两人同时一怔——苏璃手上染着蓝,谢景指间沾着血,在月光下呈现出诡异的紫色。
“种子的事...“
“我会解决。“苏璃猛地合上窗。她靠在窗棂上,听见自己的心跳得像捣练的杵。
窗外,谢景摩挲着瓷瓶上的缠枝纹,忽然笑了。他想起父亲的话:“苏家丫头是匹烈马,但若能驯服...“
月光照亮他离去的背影。染坊的围墙上,几株野蓼蓝正在夜风中舒展叶片,叶缘泛着淡淡的红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