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驭爱征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人脉助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林悦结束了与江宇的通话,心情格外舒畅。回想起江宇那激动的声音,她由衷地为他们团队感到高兴。

不过,林悦也清楚,在汽车研发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技术难题往往接踵而至。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江宇在一次交流中,不经意间又流露出对后续技术问题的担忧。

虽然他努力保持乐观,但林悦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了那一丝焦虑。

林悦深知,江宇团队所面临的技术瓶颈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彻底解决,新车型的研发犹如一场漫长而艰难的马拉松,每一个阶段都可能遭遇新的挑战。

她暗自思忖,自己虽不懂技术,却可以在人脉资源上发力,为江宇团队的技术攻坚之路添砖加瓦。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悦开启了一场紧张而有序的人脉联络行动。

她先是翻出了自己那本厚厚的采访记录册,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多年来在汽车行业采访中结识的各类人物信息。

从知名汽车企业的技术高管,到高校里专注于汽车技术研究的教授,再到行业内一些活跃的独立技术专家,这些都是她潜在的求助对象。

林悦首先拨通了一位在大型汽车制造企业担任技术总监的老朋友的电话。

电话接通后,林悦热情地寒暄了几句,随后便切入正题。

“李总,我最近在跟进一个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的报道,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想跟您请教请教。有个团队在电池续航和快速充电技术上卡壳了,您在这方面经验丰富,有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或者建议?”

李总在电话那头沉吟片刻,说道:“林记者啊,这电池技术一直是行业的难点。我们公司也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不过有些成果还处于内部研究阶段,不太方便对外透露。这样吧,我知道有几位高校的教授在这方面研究得比较深入,我给你推荐一下。”

说着,李总便将几位教授的联系方式发给了林悦。

林悦马不停蹄地开始联系这些教授。

她给每一位教授都发去了一封诚挚的邮件,详细说明了江宇团队所面临的技术困境,并表达了希望得到他们帮助的迫切心情。

其中一位在国内顶尖高校从事电池材料研究的王教授很快回复了她。

王教授在邮件中表示,对江宇团队的研发项目很感兴趣,愿意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指导和建议。

林悦收到邮件后,立刻与王教授约定了电话会议的时间。

电话会议当天,林悦早早地做好了准备,还邀请了江宇一同参与。

王教授在电话中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前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江宇团队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新颖的研究思路。

他建议团队可以从优化电池内部的微观结构入手,尝试采用一种全新的材料组合方式,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效率。

同时,王教授还分享了自己团队在相关研究中的一些实验数据和初步成果,让江宇和林悦受益匪浅。

然而,理论上的建议虽然宝贵,但要将其转化为实际可行的技术方案,还需要更多具体的资料和案例作为支撑。

林悦没有就此满足,她继续在自己的人脉圈子里寻找线索。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参加一个行业论坛时,遇到了一位曾经采访过的独立技术专家张工。

张工在汽车电子技术领域颇有建树,对电池管理系统也有深入研究。

林悦与张工攀谈起来,提到了江宇团队的困境。

张工听后,非常热心地表示,自己手头正好有一些关于电池管理系统优化的资料,或许对他们有所帮助。

论坛结束后,张工便将这些资料整理好,发送给了林悦。

林悦收到资料后,仔细翻阅了一遍,发现其中包含了大量实用的技术方案和案例分析,涉及电池管理系统的各个方面,从电路设计到软件算法,应有尽有。

她兴奋不已,深知这些资料对于江宇团队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林悦第一时间将这些资料转交给了江宇。

江宇收到资料时,双手微微颤抖,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文件,眼睛快速地扫过每一页内容,越看越激动。“林记者,这些资料太珍贵了!”

江宇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您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江宇立刻召集团队成员,将这些资料分享给大家。团队成员们围坐在一起,认真地研读着这些来之不易的资料。

原本因为技术难题而略显沉闷的氛围,瞬间被一股兴奋和期待的情绪所取代。

大家一边看着资料,一边热烈地讨论着,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负责电池技术研发的张博士兴奋地说:“这些资料里提到的一些技术思路,我们之前都没有考虑过。有了这些,我们的研发工作说不定能有新的突破!”

受到这些资料的鼓舞,团队成员们重新燃起了攻克难题的信心。

他们以资料中的技术思路为基础,结合自己团队的研究方向,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实验方案。

实验室里再次忙碌起来,工程师们日夜奋战,对各种新的材料和技术进行测试和验证。

在这个过程中,林悦并没有置身事外。她经常与江宇保持联系,了解团队的进展情况。

每当江宇遇到困惑或者需要进一步的资料时,林悦总是想尽办法帮忙解决。

她又联系了几位在电池生产企业工作的朋友,获取了一些关于电池生产工艺的实际经验和数据,为团队的实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团队在技术上逐渐取得了一些小的突破。

他们成功地优化了电池的内部结构,使得电池的能量密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虽然距离最终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但这些小小的进步让团队成员们看到了希望,也更加坚定了他们继续努力的决心。

江宇对林悦的帮助充满了感激。

在一次团队内部会议上,他特意提到了林悦的贡献。

“如果没有林记者的帮助,我们可能还在黑暗中摸索。她为我们联系了这么多技术专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建议,是我们团队能够取得进展的重要助力。”

团队成员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对林悦也充满了敬意。

在林悦的持续助力下,江宇团队的研发工作稳步推进。

他们不断地对技术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每一次的实验都让他们离成功更近一步。

而林悦与江宇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他们的合作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难题,更成为了汽车行业内一段关于人脉与技术创新相互促进的佳话。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宇团队在技术研发的道路上越走越顺,新车型的诞生也越来越近,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林悦在背后默默地付出和支持。

在后续的研发过程中,林悦又通过人脉打听到一个行业内的小型技术研讨会,主题恰好与江宇团队正在攻克的难题相关。

这个研讨会虽然规模不大,但参会的都是一些专注于电池技术前沿研究的专业人士。

林悦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她立刻为江宇团队争取到了几个参会名额。

江宇带领着团队的核心成员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来自不同机构的研究人员分享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思路。

江宇团队的成员们认真聆听,积极与其他参会者交流讨论。

他们从别人的研究中获得了许多新的启发,对自己正在进行的技术方案有了更多的优化方向。

研讨会结束后,江宇团队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公司。

他们将在研讨会上获取的新信息与之前林悦提供的资料相结合,对实验方案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完善。

这一次,他们的努力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效。

经过多次测试,电池的续航里程和快速充电性能都有了大幅提升,已经非常接近新车型的设计要求。

江宇再次拨通了林悦的电话,声音中充满了喜悦和感激。

“林记者,我们又有了重大进展!这次真的多亏了您帮我们找到这个研讨会,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关键信息。”

林悦在电话那头也为他们感到高兴,笑着说:“看到你们团队一步步取得进步,我也很有成就感。希望你们能早日彻底攻克难题,让新车型顺利问世。”

随着技术难题的逐步解决,江宇团队的工作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车型的整体优化和测试工作中,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尽善尽美。

而林悦依然在自己的岗位上,关注着汽车行业的最新动态,随时准备为江宇团队提供可能有用的信息和帮助。

她与江宇之间的友谊,也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深厚,成为了彼此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支持。

最终,在江宇团队的不懈努力和林悦的持续助力下,新车型成功研发并推向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变革和活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