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木易宫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番外:兰陵公主(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耶耶封了我为兰陵公主,食邑三千户。

同时,封了母妃的小叔父杨师道为侍中,位列宰相,接替的是魏征的位置。

叔祖父来见母妃,说是还未想好应当如何去做这个侍中。

母亲却是淡淡道:“小叔其实挺适合这个位置的,只管做自己就好了。若是真要说的话,皇帝不爱听什么小叔你就说什么就是了,有点道理就行。性子要直些,做事要谨慎些,十年之后不好说,但十年内咱们这位陛下就好这口。”

叔祖父听完蹙了蹙眉。

贞观十一年初,三哥被封为安州都督即将前去赴任,耶耶说他这些个儿子中三哥最像年轻的时候耶耶,因此也很是看重三哥。

临行前三哥来探望母亲,我知母亲在小憩便前去寻他。见宫人们守在了殿门外说是三哥吩咐的,他正坐在殿中等候母亲醒来。我也放轻了步子走进殿中,生怕将母妃吵醒。只见三哥坐在了母妃的床头,凝望着母妃熟睡的面容,他的手顿在母妃的脸旁,想要触碰却又不敢触碰。他的眼神并不是一个儿子看向一个母亲该有的,而是一个男人看向一个女人,那眼神和耶耶看向母亲时很像。

母妃一直对耶耶不冷不热的,反倒是耶耶比之前更喜欢粘着母妃。我这辈子见到母亲最失态的一次还是在洛阳宫,耶耶本是想带着母妃一道去的,可母妃不愿去。没过多久,耶耶派身边的宦官回来接我过去,说是想我了。可我打小跟在母妃身边没离开过,如今亦是不想离开,那宦官就暗示我拉着母妃一起去洛阳,但母妃却依旧不肯。

耶耶在洛阳时听说母妃有位表妹生的极美,便下旨召其入宫封为了才人。

的确是极美的,连我见了都觉得心动,这世间能与母妃媲美的恐怕也只有她了,肤若凝脂,巧目盼兮,她的眸子和母妃很像,清澈又妩媚,耶耶见了也甚是欢喜,赐号“媚娘”,并召她当晚侍寝。

我心中酸酸的,觉得耶耶这是背弃了母妃,便急忙给长安去了信。可洛阳到长安快马加鞭也要一天一夜才能赶到,于是便想着如何能拖住耶耶两日再说。

可耶耶却是重色轻女的,任凭我如何耍赖都抵不过他去见美人的心,我急得直跺脚。可不曾想千钧一发之际,我的母妃竟然来了。

母妃风尘仆仆、脸上透着疲惫,一看就是策马而来,我还没来得及告耶耶的状,她就开口问我的父皇现在何处。宫人引路母妃可谓是一路飞奔至父皇的落榻之处,寝殿外的宫人拦住了母妃,却被母妃直接推倒在了一旁。

母妃让我留在殿外,她一人推门而入,我不知里面究竟发生了何事,只听到耶耶轰母妃出去的怒吼声。

母妃说有话对父皇讲,请那媚娘先行出去。可父亲却说有什么事情等第二日再说,让宫人赶紧把母妃带出去。母亲说的坚定,若是今天不让她把话说清楚,耶耶一定会追悔莫及。

只见那媚娘衣衫齐整,神情镇定的缓缓而出,与站在门口的我相视一笑。

母妃将宫人们尽数遣出不得靠近,因着我是母妃的女儿,宫人们也不好把我拉走,于是我就在门口听起了墙角。

母妃告诉耶耶,媚娘不是她堂姑的孩子,而是母妃当年与我四叔李元吉所生之女儿。耶耶不信,说母妃若是吃醋可以直说,大可不必找个如此荒谬的理由,若媚娘是元吉的女儿又为何要交给武家抚养!

母亲却讽刺耶耶贵人多忘事,当年全拜他所赐,四叔认定母妃与耶耶有染,说这孩子不是自己的。母妃这才不得已说这孩子夭折了,并将女儿送走,若是耶耶不信大可以去查证。

母妃说,总之媚娘是他的亲侄女,耶耶不可以碰她。难不成还要她们母女二人一同侍奉他不成?

耶耶一时语塞,半信半疑。

而我却早已被震惊掉了下巴。看母妃的样子不像是在诓耶耶,听说耶耶是遣人去查了媚娘的出身,我不知结果如何,只知道自此之后耶耶再没有召幸过她。

母妃静静的注视着眼前的媚娘很久,眼神中尽是复杂的情绪:“我可以抱抱你吗?”母妃试探性的问道。

媚娘温柔的点点头,也上前抱住了母妃。母妃将她紧紧的抱住,我看到了她眼中泛起的泪光:“梅湘长大了。”

“梅湘也常听母亲说起娘娘,母亲说入宫后让我一切都要听娘娘的话,娘娘也会像母亲一样爱护梅湘、宠爱梅湘。”媚娘轻声细语道。

母妃含泪点点头,似要将她融入骨血之中。母妃注意到媚娘头上的银色步摇有些出神,玉石镂空的梅花形下是用银线穿成三条玉珠碎,每颗珠子上都雕刻着不同的花纹:“这是?”

媚娘轻轻将头上的步摇取下,递给母妃:“这是义父送给梅湘的,义父说他曾有个无缘的妻子和被遗弃的女儿,若是有一天孩子的母亲见到这步摇定能认出,届时义父一家三口便能相认了。”

“你的义父是?”母妃问道。

媚娘轻声答:“我义父姓高,名元简。”

我看到母妃满脸的震撼,她细细的打量着媚娘的眉眼,似乎要透过媚娘看到什么。她哭着笑了,点点头看向梅湘:“一定能相认的。”

我和媚娘无事时总是喜欢围在母亲身边,听母亲讲讲最近发生的故事。最近听说三哥因游猎过度被御史柳范弹劾免了职。

我和母妃都是眉头紧锁,三哥一项稳重克己,又怎么会干出这种事情来?

面对母亲的问话,三哥默不作声,在母亲再三逼问下,三哥却来了一句:“因思念母妃与弟、妹,故意而为之。”

我听的更是一个头两个大,一边是差点变成小娘的同母异父姐姐,一边是想当我耶耶的同父异母哥哥。我问母妃,有没有可能把媚娘和三哥凑成一对?母妃听完不置可否。

耶耶面色不善责问三哥为何过度狩猎?母妃却是护着三哥:“陛下不是总说恪儿最像你吗?这点不是也刚随爹?房玄龄不是也经常阻止陛下过度游猎?”最后耶耶被母妃说的一点脾气也没了。

几年前,耶耶命皇后的舅舅高士廉等人修《氏族志》,听说最近已经完成,将崔氏排在了第一位。耶耶知道后很是不满,要求重修。

我和媚娘不懂一个姓氏录修来修去有什么意义,于是便一起跑去问母妃。

母妃说修订《氏族志》的目的在于提高李家和当朝庶族臣子的地位,打压一些老的门阀世家,同时以此笼络人心。

我很疑惑耶耶都已经是天下人的皇帝了,为何还需提高皇家的地位。母妃却让一旁的三哥给我们讲讲。

李家的兴起要从六镇起义后说起,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西魏宇文泰为了与东魏抗衡,创立了府兵制,建立起了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逐渐形成了陇西的势力。

我们的曾祖父李虎就是当年的八柱国之一,从西魏到如今的皇帝也都是出自于这些个家族,得天下依靠的是陇西的贵族支持。陇西李氏虽贵为皇族、当世风光,但繁荣距今不过百年之久,不比博陵崔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这种世家大族根系庞大。

这些世家历代通婚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掌握了一国大部分的资源,同时在朝中互相支持,也威胁到了皇权,因此都说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像李家、长孙家、杨家、韦家虽都属于这陇西的贵族,但其中也有不同。京兆韦氏、弘农杨氏从汉朝时就是世家大族根基深厚,特别是在这关中,如得到韦、杨两家的支持皇位便能做得更稳。

母妃说,这就是为什么韦贵妃、韦昭容和她,虽都嫁过人却依旧可以在后宫身居高位,也是长孙氏虽贵为皇后,但能被她们无形之中架空的原因。

耶耶提出修这《氏族志》本意是想要将李氏放在这第一位的,只是高士廉没能摸清帝王的心思,同时朝中有不少新贵们上赶子去和世族结亲,这才成了如今的模样。

母妃作为弘农杨氏的子孙,所能做的不过是维系、保全家族地位与荣耀。但作为帝王,要走的恰恰是一条相反的路。

当前我们看到的盛世只是少数人的盛世罢了。如今兵戈未歇、国之人口也只有隋时半数、皇城外仍有冻死骨、百姓仍有不果腹者。国之根本在于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民生为首,使流、氓安居乐意、丰衣足食便不会心生怨怼。民心次之,打破世家专权,使庶族、寒门上有通天之路,所言之事可上达天听,便成心之所向。如此皇权稳、天下安,否则盛世之下也终难长久,当遭到反噬的那一日,这《氏族志》也将成为索命符。

母妃说三哥外公与耶耶想缔造盛世的心是一样的,不过三哥外公行的是创业之法,耶耶重的是守成之道,其实并无高下之分,只是取自时宜。但要切记,凡是皆不可操之过急,避免适得其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