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笼罩着咸阳宫,深沉的黑暗仿佛要将这巍峨的宫殿吞噬。御书房内,昏黄的烛光摇曳不定,那闪烁的光影映照在贺渊年轻却凝重的脸上。他手中的笔锋凌厉,似要将竹简刺破,突然,他停了下来,眉头紧锁,目光投向窗外漆黑的夜空,仿佛那里隐藏着无尽的秘密。
翌日清晨,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得如同绷紧的弓弦。贺渊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缓缓扫过下方的大臣,一股无形的压力如潮水般弥漫开来。赵高身着官服,站在文官之首,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开口道:“陛下,近日关东地区匪患四起,臣建议增派兵力镇压。”赵高的语气看似恭敬,却暗藏锋芒。贺渊心中暗自冷笑,关东地区一向太平,何来匪患?这分明是赵高在试探自己的底线。贺渊嘴角微微上扬,声音沉稳而有力:“赵大人,朕听闻关东地区太平已久,如今你说匪患四起,可有确凿证据?莫不是有人故意造谣生事,妄图扰乱朝堂?”赵高听闻,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眼中闪过一丝慌乱,赶忙说道:“陛下恕罪,臣也是道听途说,未及详查。”朝堂上的大臣们听闻贺渊的话,心中暗暗钦佩,一些胆小的大臣原本就被这紧张气氛吓得瑟瑟发抖,此时更是大气都不敢出,而另一些大臣则在偷偷观察赵高和贺渊的表情。
赵高并不甘心,又提出几个棘手无比的政务,显然是故意刁难。贺渊却不慌不忙,应对自如,每一个回答都简洁有力又暗藏玄机,让大臣们听完后不禁暗暗钦佩,不露丝毫破绽。朝堂上的气氛愈发压抑,大臣们噤若寒蝉。贺渊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敌意,仿佛置身于一张无形的网中。
“朕欲巡视北疆,查看军队情况。”贺渊突然开口,打破了朝堂上的沉寂。此言一出,朝堂哗然。众臣纷纷反对,认为新皇不应过多干预军事。蒙恬也站了出来,神色复杂地看着贺渊,欲言又止。“朕意已决,不必多言。”贺渊语气坚定,不容置疑。他目光如炬,扫过反对的大臣,最后落在蒙恬身上,“蒙将军,你意下如何?”蒙恬沉默片刻,最终还是拱手道:“臣遵旨。”贺渊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他知道,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
“朕还有一事要宣布……”贺渊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缓缓展开,“这是朕新拟定的军事管理条例。”贺渊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竹简上的文字清晰可见,赫然是后世军队的管理模式,从军队的编制、训练到后勤补给,事无巨细,井然有序。朝臣们面面相觑,这些条例闻所未闻,却又似乎蕴含着某种奇特的道理。一些年轻的官员开始低声议论,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老臣们则大多面露不屑,认为这是胡闹之举。赵高的脸色变得铁青,他紧紧盯着贺渊,眼中闪烁着阴毒的光芒。贺渊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升起一丝得意,他知道,这些条例的先进性足以让一部分人开始反思旧有的制度,而这正是他想要的。他侃侃而谈,解释着这些条例的合理性,从提高军队战斗力到减少后勤损耗,每一个论点都掷地有声,令人难以反驳。
散朝后,贺渊回到御书房,内心的兴奋渐渐被焦虑所取代。他来回踱步,手指一下一下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召见蒙恬等将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盘旋,却始终无法下定决心,他担心此举会引起军方更大的反弹,甚至引发兵变。夜深了,御书房的烛火依然跳动着,映照着贺渊不安的脸庞。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一股寒风迎面吹来,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他望着漆黑的夜空,仿佛要将心中的迷茫和焦虑倾诉给这无垠的黑暗。
突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从门外传来,越来越近,最终停在了御书房门口。贺渊猛地转过身,屏住呼吸,目光紧紧地盯着那扇紧闭的房门。“谁?”他沉声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门外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陛下,蒙恬求见。”蒙恬身披战甲,步入御书房,脚步沉稳有力,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迟疑。他对着贺渊行了一礼,却并未下跪,只是微微躬身,眼中闪烁着审视的光芒。“陛下深夜召见,不知有何要事?”他的语气不冷不热,仿佛在试探着什么。贺渊示意蒙恬落座,亲自为他斟了一杯茶。“将军镇守北疆,劳苦功高,朕心中甚慰。”他语气温和,却暗藏深意。蒙恬接过茶杯,却并未饮用,只是放在一旁,目光依旧落在贺渊身上。“陛下过誉了,臣只是尽忠职守而已。”
贺渊放下茶壶,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缓缓开口:“朕欲改革军制,提升我大秦军队战力。”蒙恬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不悦。“陛下,军制乃国之根本,不可轻易变动。”贺渊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盯着蒙恬。“将军可知,如今六国虽灭,但天下并不太平,若不思变革,迟早会被时代所淘汰。”蒙恬沉默不语,他知道贺渊所言非虚,但祖制不可违,贸然改革,后果不堪设想。周围的大臣们屏息凝神,大气也不敢出,生怕卷入这场君臣之间的暗潮汹涌。
贺渊走到书案前,拿起一卷竹简,递给蒙恬。“将军不妨看看这个。”蒙恬接过竹简,展开一看,上面写着一些他从未见过的军事策略和阵法图。他先是不屑地笑了笑,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他越看越心惊,这些策略新颖独特,却又暗合兵法之道,若是能够运用得当,必能大大提升军队战斗力。但他心中依旧充满了疑虑,这些策略真的可行吗?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年轻帝王,为何会懂得这些?蒙恬放下竹简,抬起头,目光复杂地望着贺渊。“陛下,这些策略过于新颖,恐怕难以实行。”贺渊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他很快便恢复了平静。“将军多虑了,朕自有安排。”他走到墙边,伸手按在一个不起眼的机关上。
墙壁缓缓打开,露出一条通往地下的密道。贺渊转身看向蒙恬,嘴角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将军,请随朕来。”蒙恬迟疑地踏入密道,潮湿的空气夹杂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昏暗的通道里,只有墙上忽明忽暗的火把勉强照亮前路。他跟随贺渊走了一段路,密道豁然开朗,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巨大的地下沙盘。那沙盘上的山川河流,似是用精细的玉石雕琢而成,城池关隘更是刻画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赫然便是大秦疆域的全貌。贺渊指着沙盘,开始讲解他的军事战略。他以现代军事战略中的部分理念为基础,结合秦朝的实际情况,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前的局势和潜在的威胁。他指出了现有布防的漏洞,并提出了改进方案。他甚至模拟了几场战役,将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进攻路线、后勤补给等细节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蒙恬起初还有些不以为然,但随着贺渊的讲解,他心中惊叹不已,暗自反思自己之前的想法太过保守,脸上逐渐露出了震惊的神色。他开始对这个年轻的帝王刮目相看,心中原本的怀疑也逐渐消散。
讲解完毕,贺渊看向蒙恬,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将军以为如何?”蒙恬沉思片刻,拱手道:“陛下深谋远虑,臣佩服之至。”贺渊心中充满了欣慰,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他知道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回到御书房,贺渊遣退了所有侍从,独自一人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天空。夜幕降临,繁星点点,如同散落在黑色幕布上的宝石。他想起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后的种种经历,心中感慨万千。他不知道未来的路还有多少挑战。
突然,一阵细微的声响打破了夜的寂静。贺渊猛地转过身,目光如炬,扫视着空荡荡的房间。“谁?”没有人回答。他走到书案前,拿起一盏油灯,缓缓走向屏风后面。屏风后空无一人,只有一扇紧闭的窗户。贺渊走到窗边,轻轻推开窗户,一股冷风夹杂着淡淡的血腥味扑面而来。他低头一看,窗台上赫然躺着一只死去的鸟。它的羽毛凌乱,身上插着一支细小的箭,箭头上刻着一个奇特的符号。贺渊伸手拔出箭矢,仔细端详着上面的符号,眉头紧锁。“这是什么意思?”他低声自语,心中突然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个侍卫的声音:“陛下,一切准备就绪,可以出发了。”贺渊将箭矢收入口袋,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向门外。“走吧。”他语气平静,但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