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昆仑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城隍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这是一座刘君临从未见过的庙宇,依海而建树立海面,似乎在哪里见过。

男警对着站着的少年喊道:“小弟弟下来了,马上就要到了。”

刘君临一坐,重新坐入车内,只是坐到了一旁真在睡觉的方丈:“哎呦,你个臭小子看着点啊。”

女警急忙关切询问:“没啥,大师傅。”

方丈吹这,被这势大力沉一座给坐的有些发红的手:“哎呦~哎呦~造孽呦~没啥大事,没啥大事。”

少年对着方丈一脸坏笑:“怎么,我一屁股你就不行了。”

方丈被这一句话激的,那里还顾得上什么,我佛慈悲,丝毫不顾刚刚建立的得道高僧作态,一手佛光普照抓住刘君临肩膀作势要打,而车辆刚刚好也到达了,城隍庙前不远的路边。

女警阻止方丈轻声道“大师傅,到了大师傅,正事要紧。”

少年率先跑下车跑去一旁的沙滩,方丈在女警打开门后搀扶下车:“大师傅地方送到了,我们的任务也完成了,我们还得回去继续交接任务,就没法继续陪你们了。”

秃顶老人笑道:“没事没事本来还想做公交过来呢,现在有你们专车接待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敢让你们配呦。”

女警笑道:“哪有,份内的事,您不也帮我们解决了大麻烦嘛,府内不都是互帮互助的吗。”

方丈哈哈笑道:“好好好,那你们快去忙吧,那小子都快跑没影了我们不送了,我带这小子走了啊。”

准备打开车门坐进去的女警笑道:“好嘞,我们走了”

方丈追着少年:“哎呦,你小子跑错方向了”

女警坐上车俏笑道:“这爷孙俩真有意思。”

男警随口答复:“什么爷孙俩,和尚哪来的孙子,应该叫师徒俩才对。”

女警看着后视镜正在追赶少年的方丈好奇问道:“你说这小子有什么特别之处,你有见过武祭官对你笑吗,那可是武祭官啊,在军中人称武疯子,在他继任祭官的这几天我就没见过他给我们过好脸色过,你再看看他对那个小子什么表情?”

女警阴阳怪气道:“‘我们,来日方长’,咦~恶心。”

男警一脸正色:“那是武长官,军中出来的有点脾气很正常,你也是倒霉不过也是幸运,倒霉是刚刚上任,就更替祭官没有什么做事经验容易挨骂,不过幸运也再此,武祭官新官上任,三把火,行事迅猛,现在也急需一套班底做事顺手,你作为刚刚上任的清白背景,武祭官定会将那当做心腹培养,不然我们老大为什么让我们来送这两人,肯定是看出来这武祭官对这小子青睐有加,比起在那清理一件令祭官挫败的失案,我们俩来送的这二位肯定能在这位祭官心中占据更高的位置。”

女警恍然大悟:“这样啊,可是我还是看不出这少年有和特别,能获得一名实权祭官的青睐。”

“滴滴滴,呼叫洞幺呼叫洞幺,我是洞拐,两位我们已经安全送到,正在赶回案发现场准备归队,完毕,嘟——。”

“嘟——,洞拐,洞拐,我是洞幺,你们无需归队,保护二人安全,确认其通过测试及时上报后送二人安全回家后归队,完毕,嘟——”

男警无奈笑道:“你看,我们看来是走不了了,得回去保护那两人咯,开的有点远了得找个地方掉头了。”

见少年跑远,方丈边追边喊:“你个臭小子,跑哪去,庙不就在那,咋往那跑啊。”

少年跑和尚追变成了海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方丈竭力停下,大口呼吸这口气,自己已是垂暮之年还要跟着小子在这脑,况且这周围人也太多了,要不是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随意使用神通,这小子自己早就抓到了。

后面方丈叫骂声消失,刘君临回头看到方丈气喘吁吁站在原地,换了口气:“方丈,不行了吧,跑不动就慢慢跑嘛,我们去玩完水再去考核也来得及嘛。”

方丈在连喘几道气后,大声骂到:“你…你这臭小子,我们在路上已经耽误了一段时间了,你以为啥时候都可以进行考核吗?你个臭小子,快回来。”

就当方丈准备继续追上去时一个踉跄,摔倒在地没有了动静,少年对着方丈做了个鬼脸:“这还想骗到我,当我三岁小孩啊,快起来。”

可是少年怎么叫方丈都没了动静,少年心里一沉,联想到刚刚公交车上老人念完经之后,就憔悴不堪在车上就一直睡到下车,气力还没回复便就因为追击自己而剧烈运动,刘君临急忙跑到老人身边,见老人依旧没有下一步动作,少年都快要急哭了,双手摇晃这老人:“我去,方丈爷爷你别吓我啊,我这都没事您可也别出事啊。”

见老人丝毫没有反应,刘君临向周围的游客求助颤抖大喊道:“你们有谁有手机啊,快打120啊这边有人晕倒了。”

周围的游客围上来时,晕倒的方丈一下抓住了少年摇晃自己的手笑道:“你个臭小子,怕了吧,嘿嘿不用点办法今天还真抓不到人。”

方丈将头抬起:“各位散了吧,老头我啊没事这小子太不乖了,到处瞎跑,这只是出以下测没办法。”

“老人,没办法呢也别吓孩子啊,看把孩子吓得。”

“这孩子也是,我刚刚都看见了这老人年纪都这么折腾老人。”

围上来的游客众说风云,指责这二人最终散开各自游玩。

方丈拉着少年的你手臂向城隍庙方向走去,刚刚抓回少年的方丈走到一半,就看见本来已经驶远消失与马路上的警车重新驶回,与少年呆立在原地,方丈敲了敲少年脑袋:“你看,叫你瞎跑,警察又回来了一看就是来抓你的。”

方丈与刘君临站在路边等待着警车行驶到面前,方丈慈祥笑道:“这里不是有我嘛,这你们怎么又回来了,有什么事吗。”

女警从副驾驶下车回答道:“大师傅,上面要求我们保护你们考核结束后,送你们回去才能归队,打扰了大师傅。”

方丈慈祥笑容:“哎呦哪里需要这么麻烦,你们的事不是更重要嘛,我们这在你们那事面前就是个芝麻豆大小的事,况且这里也没什么危险的,哪里需要保护不是。”

年轻女警走到老人身边:“那可不是啊,大师傅事不分大小,你们的事也是大事,上面安排的我们也就是个职务所在不做不行嘛,况且的确还有两人逃亡,二者虽然受伤,但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这里还请大师傅海涵,绝对不会打扰到大师傅的您放心,你们考核的时候我们就在旁边安安静静的。”

方丈依旧笑道:“哪里是打扰有二位保护,那自然是最好的,况且晚上不是还要送我们回家,还省了我们回去的车钱了一路换车的麻烦,来吧来吧我们一起进去”

被抓住的少年调皮唏嘘道:“切,就那两条小蛇,我一拳锤杀了便是。”

方丈敲打了下少年脑袋,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你小子不吹一天牛会死啊,跟你多呆一天迟早气死我。”

正当方丈第二拳要落下时,女警急忙阻拦,又双手护住少年额头:“哎呦,大师傅,小孩子年纪小,有点心气很正常的。”

“这叫有心气吗,这就叫吹牛逼。”方丈怒不可遏,老人拳头准时落在了少年额头,少年感觉不痛不痒却依旧故作吃痛,抱着头哎呦一声坐下。

“哎呦~好痛,哎呦~好痛。”事实证明刘君临的伪装并不高明,一眼就被方丈老人认出来。

方丈揪了揪少年后领,喊道:“站起来,别装了,警察来了”刘君临不情不愿的站起身子。

停好车的男警走来:“好了二位,基础情况,秦警官应该也已经和你们说过了此次我们二就是负责你们的保护与接送任务,打扰了。”

方丈醇厚笑道:“不打扰,不打扰,那人齐了就走吧。”

“好嘞”

一行四人踏上一条又青石铺地而成的石路,径直走向依海而建的庙宇,也许是考虑到了潮起潮落,这座庙底座十分厚实,足足用青石垒起有七八米之高,而两尊石狮树立在石梯两侧,被海水冲刷严重却依旧神武,可看得出雕功精湛入神,庙墙即便被潮水成年累月的不断冲刷,鲜红的庙墙却是神采依旧,走上石梯来到禁闭大门,方丈伸手捏住狮咬门环,轻叩三下,一段脚步声大门由外向内打开,眼前是一名身着朴素长衫,头顶束发,皓首苍颜的高大老者,来着眯了眯眼打量眼前四人,最终眼睛停留在少年身上,沉声开口:“李师傅,这孩子就是今天要接受考核的人吧。”

方丈双手合十恭敬回答:“是的,这孩子就是我在民间新发现的修行胚子,张道长还请带他进入殿内进行考核。”

“进来吧”在众人进入院内后,道长将大门重新关上,带领众人走入一侧隔院内,沏上四碗茶水,放在桌面

“你们在这院内这里坐会,我带孩子去大殿那见见城隍爷。”道人带着少年走出隔院,又穿过前殿左右两侧坐立一黑一白两座神像怒目圆瞪似乎塞顶着二人入殿,进入主殿,大殿中心处供奉这一位身着锦绣华袍的玉面儒将。

道人笑道:“孩子你知道这位城隍爷爷是谁吗。”

刘君临摇头,别说是这位城隍是谁,自己就连自家门口庙里供那三个都只知识是佛主,让自己细分那就不行了。

年迈道人也不恼,从供台上抽出三根香却不点火对着,神像拜了拜:“没事孩子,现在那还有小孩子知道庙里的故事,那你想不想听听此地城隍爷爷是何人又为何承坐此地城隍?”

刘君临一脸好奇,到这不马上开始考核居然还讲起故事来了:“好啊,我也想天天这里拜的是谁。”

道人哈哈笑道:“好呀,如果你觉得烦了,就和爷爷说,爷爷就不说了,这里的城隍爷爷曾经为南宋抗元老将,虽未立不世之功,在世时也不曾获得官身,可就是国家存亡之际,却也是散尽家财献家卫国,当朝宰府张世杰曾要授予官身,城隍以一句‘吾为忠义所激而来,岂买爵乎’激昂谢绝首府之意辞别返乡。”

“而就当回乡不久后,便就传来噩耗,其侄陈文龙,遭遇叛将林华、陈渊二人与兴化通判曹澄勾结里应外合,夜开城门被俘北上,城隍想去侄子与自己所说的话为国为民,便就暗部宾客,招募义军,誓死抗元,杀叛将收兴化、,受命于败军之际,任命于危难之间,任职兴化通判后又收福、泉二郡,元将唆都于率领数万甲士在此攻打兴化劝降城隍,城隍爷与众将士哪里答应那是誓死不休,只愿死战,只可惜城中兵微将寡,早已无力再战,在那元军夜以继日的不断进攻之下,无力抵抗,兴化城破,而由于城隍的顽强抵抗城破时那元将愤怒不已,下令屠城更是将城隍车裂于午门街头死无全尸,事后众民为其与其侄共立衣冠冢以追悼,宋家皇帝更是追封其兵部侍郎更是并谥‘忠肃’二字!”说到此时道人更是心情激动。

“别看这‘忠肃’不过只是平谥,当在那赵家皇帝当家做主的时候,最珍切一个‘忠’字!那可是在当时连美谥都比拟不上的一等一的谥号,只可惜赵家皇帝没做几年就被推下龙椅,下一任天下共主更是那大元可汗,哪里容得下一位曾经痛击过自己的大宋将士来坐镇一州气运,还是大明太祖洪武大帝巡狩天下时得知叔侄二人功绩,感念其二人之爱国爱民之心更是念其抗元报国之举,命礼部集万民之愿补缺神魂,重塑金身,坐镇兴化山河一州气运,方才有了此地城隍。”

刘君临在一旁听的肃然起敬,城隍虽未立不世之功,却抗元卫国慷慨赴死,少年看身前神像眼神烨烨,心中充满敬畏与敬佩之情:“城隍爷爷那可是大英雄啊,我认为那赵家皇帝给的谥号不好,忠肃彰显不出城隍爷爷所作所为,认为应该将‘忠肃’二字中的‘肃’换为‘勇’,并非莽夫之勇,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天下倾轧在即依旧为国为民慷慨赴死,实乃真勇,城隍爷爷也配的上‘忠勇’二字。”

捕捉到少年神情激昂,年迈道人眼角闪过一丝察觉不到的认可,欣慰笑道:“各抒己见,孩子很好嘛。”

道人将三根供香递到少年面前:“给,孩子,去前面蜡烛为其点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