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5章 岐仁堂的安神诀:一针一穴解心愁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岐仁堂的天井里,老榕树枝繁叶茂,筛下细碎的阳光。岐大夫坐在竹椅上,手里转着个牛角刮痧板,看小徒弟小砚给花盆里的薄荷浇水。"师父,现在睡不着觉的人咋这么多?"小砚直起身,额头上沾着片碎叶,"昨天隔壁张阿姨又来敲门,说她闺女整宿整宿睁着眼,眼圈黑得像画了眼线。"

岐大夫放下刮痧板,指着《黄帝内经》"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那页:"人睡不着,多是君火不安其位。你看这薄荷,夜里叶片会卷起来,到天亮才舒展,万物都有作息,人偏要逆天而行,能不失眠?"话音刚落,玻璃门"叮咚"作响,穿职业装的林女士扶着个姑娘进来,姑娘头埋得低低的,刘海遮住半张脸。

一、程序员的"睁眼到天明":三焦火盛证

姑娘叫小雅,是家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连续三个月赶项目,每天凌晨才下班。起初是躺下两小时才能睡着,后来发展到整夜睁着眼,盯着天花板数羊,数到天亮还精神。"西医说我是神经衰弱,开了安眠药,吃了白天头重得像灌了铅。"小雅的声音细细的,像怕惊扰了谁,"现在一到晚上就犯怵,怕又睡不着。"

岐大夫让她伸出舌头,舌尖红得像点了朱砂,苔薄白得几乎看不见。三指搭在腕上,脉浮数得像刚飞起来的蝴蝶。"《灵枢》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你这是三焦火盛,夜里九点到十一点最精神,对不?"他翻开经络图,指着无名指和小指间的凹陷处,"这是中渚穴,属三焦经,按它能把火气往下引。"

小砚在旁记录,岐大夫已拿起银针:"我先给你扎一针中渚,再教你个法子。"银针轻轻刺入穴位,小雅皱了下眉,随即舒展开来。"《难经》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你总熬夜,三焦气火逆行,就像茶壶盖没盖严,蒸汽直往上冒。"他一边捻针一边说,"等会儿教你按穴位,晚上九点就开始按,按到觉得手指发麻,保管能睡着。"

留针半小时后,岐大夫取下单针,又取来块刮痧板:"你脖子后面这两块肉硬得像石头,是火气堵在这儿了。"他蘸着橄榄油,从风池穴往下刮,没几下就出了片紫红痧,"刮完这'火路',脑子就清爽了。"

小雅摸着脖子,果然轻松不少:"我试了好多方法,喝牛奶、听白噪音,都不管用......"岐大夫递过个锦囊,里面装着酸枣仁、合欢皮:"《本草纲目》说酸枣仁'主心烦不得眠',合欢皮'安五脏,和心志',晚上泡水喝,比安眠药稳妥。"他又叮嘱,"睡前别刷手机,蓝光最伤神,你看这老榕树叶,到了晚上就收拢,人也得学会收心。"

三天后,林女士特意来道谢,说小雅能睡四五个小时了。岐大夫笑着加了味远志:"再巩固巩固,让心神扎个根。"他看着窗外的月光,"夜里是养阴的时候,非得耗着阳气干活,就像把井水往火里泼,早晚得干。"

二、单亲妈妈的"心头火":肝阳上亢证

小满那天,卖水果的王婶拽着个中年女人进来,女人眼圈红肿,手里攥着块揉皱的纸巾,一坐下就开始掉眼泪。"岐大夫,您救救我闺女!"女人哽咽着说,"她爸走得早,我一个人带她,最近总说活着没意思,放学就关在屋里,饭也不吃......"

这是李大姐,女儿上高二,成绩下滑后变得沉默寡言,夜里总说害怕,一睡着就做噩梦,惊醒后抱着妈妈哭。"西医说可能是抑郁症,让住院,我哪敢啊!"李大姐抹着眼泪,手背上的青筋突突跳,"她才十七,要是住了院,这辈子都抬不起头......"

岐大夫让李大姐伸出舌头,舌尖红得发紫,苔黄腻得像抹了层油。"《金匮要略》说'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你这是肝阳上亢,火气都冲到心上来了。"他指着肝经循行图,"肝主疏泄,就像家里的排气扇,堵了就会憋出火。"

小砚递过针盒,岐大夫却摇了摇头:"她这情况,扎针不如按穴位。"他拿起李大姐的手,按在大脚趾和二脚趾间的太冲穴:"每天晚上九点到十一点,按这个穴,按到酸胀,能疏肝火。"又指着手腕内侧的内关穴,"这是心包经的穴,按它能宽胸理气,就像给心里开扇窗。"

李大姐半信半疑:"就按按穴位就行?"岐大夫从药柜里抓出把合欢花:"《神农本草经》说合欢花'主安五脏,和心志',泡水喝像喝花茶,不苦。再让你闺女每天傍晚去操场跑两圈,出出汗,把郁气排出去。"他又想起什么,"对了,多给她做小米粥,《本草纲目》说小米'益丹田,补虚损',比大鱼大肉养人。"

一周后,李大姐带着女儿来复诊,姑娘虽然话不多,但能抬起头了。岐大夫笑着说:"你看这薄荷,越晒长得越旺,人也得多晒太阳,别总闷在屋里。"他又教姑娘个小法子,每天对着镜子笑三次,哪怕是假笑,"《黄帝内经》说'喜则气缓',笑能松快肝气,比吃药管用。"

三、退休教师的"凌晨醒":肺气不宣证

入伏那天,退休教师陈老师拄着拐杖进来,眉头皱得像个疙瘩。"岐大夫,我这毛病怪得很,每天凌晨三点准醒,醒了就再也睡不着,眼睁睁等到天亮。"他叹了口气,"以前教了三十年书,倒头就睡,现在闲下来了,反倒成了'夜猫子'。"

陈老师说,他醒了就觉得胸口发闷,想咳嗽又咳不出痰,早上起来嗓子干得像冒火。岐大夫让他张开嘴,喉咙干红,扁桃体有点肿。"《素问》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凌晨三点到五点是肺经当令,你这是肺气不宣,郁火扰神。"他指着手腕内侧的太渊穴,"这是肺经的原穴,按它能通肺气,就像给窗户开条缝,让浊气出去。"

小砚好奇:"用麻黄汤宣肺?"岐大夫摇头,从药柜里抓出把麦冬:"他年纪大了,经不起发汗,用麦冬配玉竹,滋阴润肺,再加点桔梗,引气上行。"

提笔写方:

润肺安神方

麦冬15g 玉竹10g 桔梗6g 酸枣仁15g

百合10g 远志6g 炙甘草3g

"《本草经疏》说麦冬'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你这是肺阴亏了,得像给干海绵浇水似的,慢慢润。"岐大夫一边称药一边说,"晚上用川贝煮梨,梨得选母的,就是屁股那儿有个坑的,润肺效果最好。"

陈老师喝药三天,就能睡到五点多了。复诊时,岐大夫教他个呼吸法:"睡前平躺,吸气时默念'松',呼气时默念'静',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别想别的事。"他笑着说,"就像这老榕树,不管刮风下雨,根总扎在土里,人也得把心扎根在当下,别飘着。"

四、岐大夫的"安神诀"

处暑那天,岐仁堂的天井里聚了不少人,小雅、李大姐的女儿、陈老师都来了,手里捧着自家种的菜、做的点心,围着岐大夫听他讲安神的道理。

"《黄帝内经》说'人卧则血归于肝',睡觉其实是让气血回仓库歇着。"岐大夫拿起个茶壶,指着壶嘴说,"你们看,这茶壶嘴堵了,水就倒不出来;人的心火堵了,就睡不着。中焦就像茶壶肚子,要是堵了,上热下寒,哪能睡得安稳?"

小雅摸着手指上的中渚穴:"我现在每天按穴位,真的能睡着,就是有时候还会想工作的事......"岐大夫指着天上的云:"云聚了会下雨,念头聚了会上火,你看这云,来了又走,念头也一样,别抓着不放。"

李大姐的女儿小声问:"我还是会难过,是不是没好利索?"岐大夫递给她颗糖:"《素问》说'怒伤肝,喜伤心',喜怒哀乐本是常情,就像天气有晴有雨,别想着永远晴天,也别害怕下雨。"

陈老师捻着胡须笑:"我现在凌晨醒了,就起来浇花,看着花开了,反倒又困了。"岐大夫点头:"这就对了,顺应身体的信号,别跟它较劲。就像这薄荷,旱了就浇水,涝了就晒根,顺其自然最养人。"

说着,他拿起刮痧板,给大家演示刮脖子:"从风池穴往下刮,出痧别怕,那是火气在往外跑。刮完再按按脚底的涌泉穴,引火下行,就像把屋顶的积水引到地里,既解渴又不涝。"

夕阳西下,老榕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岐大夫看着众人,语重心长地说:"失眠、焦虑、抑郁,说到底都是心没找着家。人在哪儿,心就得在哪儿,吃饭时好好吃饭,睡觉时好好睡觉,就这么简单。"

小砚收拾着茶具,听见这话,偷偷在本子上记下:"心归本位,睡自安。"晚风拂过,薄荷的清香混着药香飘满小巷,仿佛在说,这世间最好的安神药,从来都藏在顺应自然的日子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