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李承乾,在大唐和李二斗智斗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7章 白发玄甲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贞观十六年四月二十三。

大唐太上皇李世民以秦琼、尉迟恭为先锋,李积、薛礼为副将,调玄甲军、翻江营、左右卫、左右武侯卫、左千牛卫共十五万战兵,御驾亲征高句丽。

朱雀广场拜将台上。

大唐新皇李承乾看着自己的父皇李世民矗立在自己面前,一头白发垂落在他身披的皂衣玄甲上,让人生出一股英雄迟暮之感。

忍不住哽咽着道:“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父皇如今银发如雪,却还要劳师远征。儿皇心中实在不忍,再次恳请父皇坐镇长安,让儿皇代父皇领兵出征。”

李世民闻言大怒,转头看向拜将台下整齐林立的玄甲军,大声喝道:“将士们,新帝嫌我们老了。”

这些从前隋大业年间就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玄甲军,年长的已经接近六十岁,年纪最小的也有四十出头。这些人身经百战大多都负过伤,身上有暗疾。所以老得极快,那些四十来岁的人看起来最少也有五六十岁。

这些人虽然面色苍老,身形却极为强壮,加上又将腰杆挺得笔直,如一根根擎天柱矗立在大唐的天地之间!!

三千玄甲老卒听到自己将主的话,愤怒的扯掉头盔扔在地上,顿时玄甲如林,白发如雪。

三千玄甲在风中齐声怒吼:

“天策玄甲,纵横天下!!”

“今虽白头,问谁能敌!!”

秦叔宝、尉迟恭、翟长孙、程知节也摘下头盔,露出满头银发,擎出兵刃环视李承乾身后的一众青壮将领,怒喝:“谁敢说能稳胜我四人?!”

李龙象、裴行俭别过头去,不想在这样的场合堕这四员老将的威风。

席君买、苏烈等将领则是低下头,他们是真没有把握能胜过这玄甲军的四员老将。

见一众青壮不说话,李世民一把从李承乾手中抢过帅印,二话不说,转身就走。

程知节急忙来到李世民的坐骑前趴下,为自己的将主做上马石。

李世民一脚踢开程知节,一拍马背,借力一个翻身跃上马背,一抖缰绳,冷冷的道:“出征!!!”

“出征!!!!”

秦叔宝、尉迟恭、翟长孙、程知节等三千玄甲老卒大吼着策马,跟在了他们的将主之后。

身后大唐新帝李承乾单膝跪地,顿首大喊:“父皇凯旋!!”

长安城中紧接着响起山呼海啸:“陛下凯旋!!!”

如林的玄甲中,为首的白发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嫡长子,又深深的看了眼他为之付出半生心血的长安城。

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最终却又倔强的抿上嘴,策马向高句丽。

送行队伍中的一个小女孩见状,翻身上马,扬鞭追上那白发玄甲的将主,用稚嫩的声音高喊:“玄甲军小卒李曌,请命出征。请将主恩准。”

李世民看着自己这个还未满五岁的孙女,面无表情的道:“当兵很苦的,女子当兵更苦,劳师远征更是苦上加苦。你小小年纪能吃下这个苦吗?”

李曌郑重的一点头:“能!!”

“那好,从此刻起,你为本帅亲卫,即刻归队。”

“遵命!!”

李承乾看着这一幕,想了想,转头吩咐李龙象与裴行俭,“你二人从即刻起担任太上皇亲卫,负责贴身护卫太上皇此次远征,不得擅离半步。”

“臣遵旨。”

--------------

李世民率领玄甲军出城之后,一路向北。沿途左右卫、左右武侯卫的将士拿着折冲府的调令向李世民的帅旗汇集。

翻江营统领刘仁轨则是在李世民的帅令下,率部从渭河乘船出发,准备从海路在平壤登陆,配合大军水陆夹击高句丽。

六月初,经过一个多月的行军,李世民率领大军正式进入高句丽境内。

先后攻破辽东、卑沙、乌骨等十城,尸骸塞辽水。

李世民每战身先士卒、亲自率玄甲铁骑冲锋陷阵。

白发玄甲,锐不可挡!!!

高句丽国主高建武与权臣渊盖苏文见白发玄甲有席卷高句丽之势,暂停内斗,集结重兵于安市城。

准备依托坚城,阻挡唐军锋锐。同时遣使游说新罗、扶余、百济等国,以唇亡齿寒之理,求诸国发兵,共抗大唐.......

----------------

高句丽境内,萨水。

前隋大业八年,杨广一征高句丽,将三十万大隋精锐葬送于此。

“九军并陷,将士奔还者不过两千七百人”

高句丽于萨水南岸以隋军尸骸、盔甲、兵器堆砌,覆土夯实,筑成京观...........

并在京观旁立碑铭文:筑冢耀武,永镇隋夷。

三十年后,李世民领兵再次踏足萨水南岸,仍见“白骨如山,铁镞遍野”。

李世民命人收拢前隋将士遗骨,设太牢祭之。

祭祀仪式上,李世民亲自为前隋将士的遗骨上香。

三次鞠躬之后,大唐千古一帝,天可汗含泪高喊:“先烈们,朕带你们回家...........”

祭祀完毕之后,李世民命人砸毁高句丽碑文。

再以十万高句丽军人尸骸、盔甲、兵器筑京观十五座。

李世民用镇唐在新立起的石碑上刻下“虽远必诛!”四字之后,

剑指安市城:“为我中原先烈复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