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5章 六部成为考官的理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话音刚落,户部尚书侯蒙便往前迈了一步,躬身行礼道:“陛下圣明,臣等确实不解。

按例,今日是恩科初试收卷的日子,该由礼部牵头处理相关事宜,陛下只需召见礼部官员即可,为何还要召臣等其他部的官员前来?臣等实在想不通。”

侯蒙话音刚落,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陛下,臣等也有此疑问。”“是啊陛下,恩科是礼部的差事,跟臣等部门实在没什么关系啊。”“还请陛下明示。”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语气里满是困惑,眼神却都紧紧盯着赵翊,等待着他的回答。

赵翊看着众人的样子,脸上的笑意更浓了,他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别急,在回答你们的问题之前,朕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当过考官吗?”

这句话一出,殿中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愣住了,脸上满是不可思议的神色。

刑部尚书韩宗武瞪大了眼睛,下意识地开口道:“陛下,您说什么?考官?咱们大宋的考官,不都是由礼部选拔,再由礼部侍郎担任主考官吗?臣等从未当过考官啊。”

吏部尚书周彦清也连忙躬身道:“陛下,韩大人说得是。

按例,恩科的考官都是由礼部从翰林院和各部资深官员中选拔。

众人纷纷点头,眼神里满是疑惑,都觉得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陛下怎么会突然问这个问题?难道是要让他们当考官?可这根本不合规矩啊。

李彦站在人群中,更是紧张得手心冒汗,他下意识地抬头看向周围的官员,见大家都在看他,连忙低下头,低声道:“诸位大人别看我,下官入职才半年,连考官的名录都还没认全,更别说当考官了。”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赵翊又开口了,他的声音带着几分笑意,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既然你们都没当过考官,那朕再问你们一句——你们想不想当考官?”

这句话如同惊雷一般,在殿中炸开。

所有人都惊呆了,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

户部侍郎李昭张了张嘴,半天没说出话来,手里的账册都差点掉在地上。

兵部郎中马谦瞪大了眼睛,下意识地看向兵部尚书吴焕,见对方也一脸震惊,心里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陛下,您……您是说,让臣等当考官?”工部尚书王承业率先反应过来,他往前迈了一步,声音里带着几分激动,又带着几分不确定,“可是陛下,按例考官都是由礼部选拔,臣等……臣等从未有过当考官的经验啊。”

“是啊陛下,”刑部侍郎沈从安也连忙开口,推了推眼镜,眼神里满是期待,“考官是何等神圣的职位,能为朝廷选拔人才,臣等自然想当。

可臣等不知道,陛下是想让臣等当什么考官?是明年的武举,还是别的什么考试?”

众人纷纷点头,眼神里满是期待,都紧紧盯着赵翊,等待着他的回答。

赵翊看着众人的样子,嘴角的笑意更浓了,他缓缓开口道:“朕要让你们当的,就是这次恩科考试的考官。”

虽然很多人心里都隐隐猜到了这个答案,可当赵翊亲口说出来的时候,所有人还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脸上满是震惊和难以置信。

吏部尚书周彦清瞪大了眼睛,下意识地开口道:“陛下,这……这不合规矩啊!按例,恩科的考官都是由礼部选拔,而且主考官必须是礼部侍郎,臣等其他部的官员,从未参与过阅卷啊。”

“是啊陛下,”户部尚书侯蒙也连忙开口,脸上满是疑惑,“而且这次恩科初试刚结束,试卷还没清点完毕,怎么突然就让臣等当考官了?臣等对考题都不了解,怎么阅卷啊?”

众人纷纷附和,眼神里满是疑惑,都想不通陛下为何要打破惯例,让他们这些非礼部的官员来当恩科的考官。

赵翊看着众人的样子,脸上的笑意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严肃的神色。

他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朕知道你们心里疑惑,也知道这不合惯例。但朕这么做,自有朕的道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中的每一位官员,声音里带着几分沉重,“这些年,朝廷选拔人才,多以经义取士,可选拔出来的学子,大多只会死记硬背,却不懂如何处理政务,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人,就算入朝为官,也难以胜任其职,只会造成冗官、庸官泛滥,对朝廷、对大宋毫无益处。”

众人闻言,都沉默了下来。

他们都是官场老手,自然知道赵翊说的是实情。

这些年,确实有不少学子靠着死记硬背考中科举,可真到了处理政务的时候,却手足无措,只能靠着下属或者关系混日子。

赵翊见众人沉默,继续开口道:“所以朕这次恩科,就是想选拔出真正能学以致用的才子,而不是只会死记硬背的腐儒。

因此,这次恩科的考题,全都是策论,而且要求学子们结合实际情况来解答,知识面覆盖六部,每部三道题,总共十八道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话音刚落,殿中便响起了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工部尚书王承业眼睛一亮,下意识地开口道:“陛下英明!结合实际情况解答策论,才能看出学子们是否真的有能力处理政务。

而且考题覆盖六部,也能看出学子们对各部事务的了解程度,实在是高啊!”

“是啊陛下,”兵部尚书吴焕也连忙点头,脸上满是赞同,“这样选拔出来的学子,才能真正为朝廷所用,为大宋效力。

陛下此举,实在是深谋远虑啊!”

众人纷纷附和,脸上满是敬佩之色。他们此刻终于明白,陛下为何要召六部官员前来,原来是因为考题覆盖了六部,需要他们这些熟悉各部事务的官员来阅卷。

赵翊看着众人的样子,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继续开口道:“所谓术业有专攻,六部的事务各有不同,只有你们这些熟悉各部事务的官员,才能准确判断学子们的策论是否合理,是否有可行性。

因此,朕要求你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来审核并批改相应的考题。”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严肃起来:“阅卷的规矩,跟之前一样。你们觉得考生答对了或者策论合理的,就用朱笔标注‘通’;不正确或者不合理的,就标注‘不’。但是,为了防止某些考官不认真阅卷,或者随意标注,凡是标注‘不’的,都必须阐明标注‘不’的理由,并且在卷末签署考官的名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