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这个学霸过于自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0章 请一等功,兼任锦飞研究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今天徐铭没去镜春园那边,而是准备到数院理教楼这边的办公室,稍微整理一下数学手稿,拿给许逸阳他们算是属于很好的研究材料。

能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

另外既然同意了,空间技术研究院的邀约,帮忙编写相对导航算法。

总需要过去一趟。

而就在他到达理教楼下面,正准备上去时,视野中却刚好出现两道熟悉身影。

于是想都没想,便停下身子,稍微等了十多秒。

待那两人近前走过来,主动打起招呼。

嘴角挂着微笑。

“你们这是打算去找郑教授?”

“上周布置的小组作业,让导师看一下。”蒋旭强压着内心的激动沉声回答。

说起这句话时,还不忘扬了下手里的东西。

尽管两人之前是同寝室舍友,但如今徐铭作为院里最年轻前途无量的教授,数论学界公认的权威专家,想依旧保持平时轻松欢快的交流语气,属实是有些难以做到。

哪怕徐铭自身毫不在意。

反观朱志轩没多大改变,依旧满眼崇拜的,沿用从前的称呼笑着回应。

“铭哥。”

“可有日子没见到你了?”

不管别人怎么想,朱志轩很听徐铭的话,只要不是有很多人在的公开场合便亲切叫声铭哥。

徐铭对碰到朱志轩和蒋旭两人,并不觉得意外。

毕竟他们都是郑以中教授的学生,经常会来这边找导师请教询问事情。

面对朱志轩的话,他脸上堆着笑容,随口回答。

“这段时间在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待的比较多,我不回院里你们肯定见不到。”

“我知道这事,铭哥肯定能证明霍奇猜想。”朱志轩闻言想到什么迫不及待的肯定一句。

“那就借你吉言了。”徐铭打趣回应。

说完。

他又想到什么,再次抛出一个问题,向对方打探。

“最近有舍长的消息吗?”

在他们寝室四人中,只有宿舍长倪明杰,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深造,距离毕业典礼结束也将近过去了半年的时间,因为忙着研究数学参与课题,平时很少有机会在网上交流聊天。

朱志轩显然知道的情况更多些,面对这个询问,未作停顿便开口回应。

“杰哥家里面给他找了工作,说以后留在魔都发展。”

几人边聊边朝楼梯走去。

如果是让学校外面的人看见,只会当做是同学。

断然想不到其中竟有一位数学教授。

徐铭听完这句话点了点头,待来到自己办公室所在楼层的时候,却见朱志轩一脸神秘的凑过来。

询问道:

“铭哥这两天有关注网上的消息吗,听说咱们的国产隐身战斗机爆出来了。”

“这事具体还不知道真假呢,毕竟真要是有隐身第五代战斗机,那升级迭代速度也太快了,国内恐怕找不到这方面的顶尖技术人才吧?”蒋旭没有任何迟疑,立刻接过朱志轩的话忍不住补充一句。

显然他也没少去看网商新闻。

朱志轩闻言则颇为认同的点点头道:“说的也是,可能图片真是假的。”

徐铭把两人的话悉数听进耳中,脸上浮现出的表情并没有什么波澜。

网上关于国产新型战斗机的讨论,热度可以讲已经能用爆炸来形容,连海外媒体都发表了相关文章,他自然不可能一点没有看到。

况且早在那几张图片曝光出来,他便接到了锦飞那边的消息。

邀请他参加下周首飞仪式。

为此空间技术研究院那边的算法工作,都不得不往后推了一周。

不管怎么说。

在国产新型隐身五代机研发上,他帮忙解决了隐身涂层材料的方案设计,尤其成功优化出能完美驾驭战机操作的航电与飞控系统。

所以面对首飞这么重要的历史性时刻,肯定要过去亲眼目睹才行。

并且这同样是对飞控系统的一场考验。

不过对眼前的朱志轩和蒋旭来讲,显然不知道他们心中的理论数学偶像,还是参与了多项重点项目的人才。

徐铭念头停留在这里,还没来得及开口,耳旁顿时又响起朱志轩的声音。

“铭哥。”

“以咱们的技术水平,能跨代搞出隐身战斗机吗?”

“目前海内外全网都在热议,估计很快官方就会作出正式的回应,到时候就知道图片里的战机是真是假。”徐铭想了想给出这样一句回答。

对此朱志轩和蒋旭都未多想,反倒是觉得很有道理纷纷点了点头。

下秒招呼一句,分开后继续朝楼上走去。

但其口中依旧念念有词。

全部飘进徐铭耳朵。

“真想看到咱们自己的隐身战斗机,希望那几张图片不是假的吧。”

“这谁不想。”

望向两人的背影,直到彻底从视野消失,他这才收回目光转身走进自己办公室。

嘴角微微上扬,挂出一抹欣慰的淡淡笑容。

……

……

12月14日,周二,锦城飞机工业集团机场。

今天对于锦城全体飞机设计人员来说,绝对称得上是历史性的时刻。

因为继三代机歼10首飞之后,国产新型隐身五代战斗机终于也迎来了这天,标志着国产航空工业力量的崛起。

徐铭昨天便从燕京又来到锦飞设计所,早上到达机场就被总设计师杨威喊住。

“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徐教授。”

杨威站在徐铭身旁,主动为其介绍,面前坐在椅子上的头发呈银白色的老人。

“这位是宋文璁院士。”

“宋院士好。”徐铭连忙恭敬喊了一声。

对于这位老院士,他肯定不会陌生,对方作为歼10的总设计师,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成功为国家攻克三代机的研发制造技术。

且其研究理论,还未隐身战斗机的气动设计,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但由于年龄和身体缘故,选择把身上的担子交给自己学生杨威去继续完成,今天特意出现在这里,正是说明对杨威所做出的成绩的认可。

而这时杨威也没保持沉默,脸上堆着欣喜,不忘详细介绍徐铭的情况。

“徐铭可是国内最年轻的数学教授,连续拿了两个国际数学奖项,凭一己之力推动国内数学界的进步。”

“另外他的算法水平,也称得上世界顶尖。”

“若非有徐教授帮忙优化飞控系统,我们的飞机可没法这么快进行首飞。”

宋文璁显然早就从杨威那里,了解到隐身战机的相关详细情况。

不等杨威把话说完,便同徐铭搭话。

“歼20的气动布局方案,堪称是最复杂的,为了追求高机动性,不得不接受了一些缺陷,如果没有你对原本的飞控系统进行优化,恐怕这架战机的综合性能会大打折扣。”

“我代表锦飞向你表示感激。”

“宋院士这话言重了,我只是尽自己的努力。”徐铭立刻摆手谦逊回应。

话音刚落。

只听宋文璁院士,神色很是认真的,继续往下说。

“另外还有一件事。”

“我和小杨交换了一下意见,想要邀请你,加入锦城飞机设计研究所担任研究员。”

“该有的待遇都按最高标准。”

徐铭听到这句话,不由得有些意外,显然没想到对方会提起这件事。

如今他除了在燕大数院担任教授外,还是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若又跑到锦飞设计研究所任职,相当于同时有了几个身份。

然正当他在脑海中考虑着的时候,杨威却像是猜到了他心里的顾虑。

立刻笑着接过话茬进行补充。

“徐教授。”

“你在算法编程上,有着很高的天赋和水平,能够帮助我国的飞控系统快速迭代升级,实现更稳定的系统优化。”

“若只用来研究理论数学,那实在太浪费了。”

“不过你尽管放心。”

“兼任我们锦飞的研究员,并不会影响你对理论数学难题的研究,只需要在一些重大科研项目上进行指导。”

“且身份不会对外公开。”

“关于这件事你可以先好好考虑,今天咱们主要是见证歼20的首飞。”

徐铭边听着杨威的话边进行思考,如果只是兼任锦飞研究员挂名的话,倒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起码像之前参与飞控系统的优化工作,不再是单纯的向燕大借人,况且他本来就没打算把全部时间投在数学上。

只有不断接触新的领域参加课题,才能更好的碰撞思维诞生灵感。

于是念头停留在这里。

点头表态道:“谢谢宋院士和杨总师,我会认真考虑。”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都涉及到多个方面,肯定不能上下嘴皮一碰便直接答应下来。

但可以想象的是,等数院和研究中心知道,必然会喊上一句还是被其他机构挖墙角了。

而正如杨威所言,今天的主角是歼20,所以接下来的时间两人并未针对此话题过多讨论。

待空军方面负责人马晓鹏走过来,众人当即迎上去。

“马指挥。”

今天马晓鹏依旧穿着深蓝色的常服,近前满脸笑容同大家握了下手,很快便把目光锁定在徐铭的身上。

“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正教授,真不知道你究竟还有多少惊喜在等着我们,上次说好的要给你请功,但现在看来这功倒是请的小了点。”

马晓鹏上次见到徐铭时,因为对方凭借相场模型解决了涂层设计方案问题。

大幅度缩短试验周期。

关键以后每年都能节省不少科研经费。

为此他才特意表示要请功。

结果万万没想到,徐铭又参加了飞控系统优化,更是让歼20提前达到首飞的标准。

其意义非常重大。

完全配得上对科研有巨大贡献的一等功。

说着未作停顿,伸手拍了下徐铭的肩膀,表情很是认真的当场表示。

“今天只要咱们的新型战机首飞成功,我亲自为你请个一等功。”

伴随这句话讲出来,顿时让周围人羡慕不已。

毕竟能在和平年代拿到一等功,这含金量已然属于族谱单开光宗耀祖的程度,可不是什么国际奖项能比的。

里面的意义完全不同。

徐铭尽管清楚,在身份未解密之前,只怕不可能公开进行功勋授予,但单是想想一等功几个字便都欣喜不已。

因此没有任何迟疑,便脱口回应句。

“谢谢马指挥。”

“看来你对今天的首飞很有信心啊,这是好事。”马晓鹏闻言脸上笑容顿时更盛。

旁边杨威则接过话茬道:

“虽然今天是首次试飞,但我们的原型机早已经历无数次测试验证,我想所里全部人都早已胸有成竹。”

“大家都辛苦了。”马晓鹏点点头。

这两天他没少关注海外的舆论,看到很多媒体到了这个时候依旧认为,不可能有新型隐身战斗机,甚至把原型机直接说成了是无法飞行的验证机。

无疑是让人恼火。

越在这个时候,越是要真正亮剑,以歼20的公开亮相给世界一个强有力的回应。

就这样。

随着预定好的首飞时间逐渐到来,杨威带领众人前往塔台指挥中心。

作为飞行控制的大脑中枢,这里汇聚着所有飞行数据和遥测信息与通讯频道,可直接与试飞员沟通,实时监控飞机的各项关键参数。

而值得一提的是,现场除锦飞核心人员,和飞行试验研究院之外,参与隐身涂层设计的航空材料研究院,也均派遣了人过来共同见证这里程碑时刻。

上午11点35分。

机身已经完成涂层的原型机,从机库缓缓牵引到停机坪的位置。

徐铭从塔台上看过去,能发现其机头位置,写着2001编号数字。

尽管首飞还未正式开始,看到这架八翼天使,内心便忍不住澎湃激动起来。

至于作为现场总指挥的杨威,当试飞员进入驾驶舱后通过塔台指挥中心,下达各项关键指令严阵以待。

“2001,检查舵面。”

试飞员接到指令,操作各个气动控制面,由地勤人员确认动作是否正常。

……

“舵面检查正常。”

“2001,可以滑出。”

“2001,请求进入跑道。”

……

“可以起飞。”

“2001明白,开始起飞。”

几乎当最后指令下达,原型机抬前轮,顺利离陆并收起起落架。

而塔台指挥中心内,则爆发出一阵热烈掌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