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3章 汉纪二十七 孝哀皇帝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孝哀皇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己未年)

春天正月辛丑初一,汉哀帝下诏让将军、中二千石官员各举荐一名精通兵法的人,顺势任命孔乡侯傅晏为大司马、卫将军,阳安侯丁明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就在这一天,发生了日食。汉哀帝下诏让公卿大夫们认真反思并陈述自己的过失,又让他们各举荐一名贤良方正且能直言进谏的人,还大赦天下。

丞相王嘉呈上奏章说:“孝元皇帝继承大业,为人温和谦恭,**很少,当时京城国库有四十万万钱。元帝曾到上林苑,后宫的冯贵人跟着到了兽圈,猛兽突然受惊跑出来,冯贵人冲上前去挡住猛兽,元帝赞赏她的大义,赐给她五万钱。对后宫中受宠的人,有所赏赐时,元帝会叮嘱受赏者不要到处声张感谢。这表明元帝追求公平,厌恶偏袒,很重视不失去人心,赏赐也很节俭。那时外戚中财产达到千万的很少,所以少府、水衡掌管的钱财很多。虽然遭遇初元、永光年间的灾年饥荒,再加上西羌叛乱,对外要供应军队,对内要赈济贫民,但始终没有倾覆危亡的忧虑,就是因为国库充实。孝成皇帝时,谏臣们多次说他私自出宫的危害,以及过于宠爱女色,沉迷酒色,损害德行,影响寿命,谏言非常恳切,但成帝始终没有怨恨发怒。宠臣淳于长、张放、史育,史育多次被贬退,家里财产不到千万,张放被驱逐回封国,淳于长被拷打死于狱中,成帝没有因为私人喜爱而损害公义,所以虽然朝廷内部有很多批评,但国家还算安稳,皇位传到了陛下您手中。陛下在封国的时候,喜欢《诗》《书》,崇尚节俭,被征召来京城的路上,人们都称赞您的品德美好,这就是天下人心归附您的原因。刚即位时,您更换了帷帐,去掉了锦绣装饰,皇帝坐的车的席子边缘只用普通的绨缯。共皇的寝庙本应修建,您忧虑百姓,考虑到费用不足,就按照大义割舍亲情,暂时停止修建,现在才开始动工。然而驸马都尉董贤却在上林苑修建官署,又为他建造大府邸,大门朝着北阙,引来王渠的水浇灌花园池塘,还派使者监督施工,赏赐给官吏士卒的财物,比修建宗庙时还多。董贤母亲生病,长安的厨房提供祭祀用品,路过的人都能得到饮食。为董贤制作器具,器具制成后,要先奏报给皇帝才送去,有的器具特别好,还特意赏赐工匠。就算是供奉给宗庙、三宫的物品,也没有这么讲究。董贤家有宾客宴请、婚礼或者亲戚相见等事,各官府都一起操办,赏赐给奴仆、奴婢每人十万钱。使者去市场上采买物品,商人们都受到震动,道路上喧哗吵闹,群臣都感到惶恐疑惑。陛下下诏废除苑囿,却把两千多顷地赐给董贤,均田制度从此被破坏。董贤奢侈僭越、放纵无度,搅乱了阴阳秩序,灾异现象频繁出现,老百姓谣言四起,拿着筹互相惊吓,上天都被迷惑了,这种情况无法自行停止。陛下向来仁爱明智、做事谨慎,现在却遭到这么多指责。孔子说:‘盲人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还要辅助的人干什么呢!’我有幸担任丞相之职,内心暗自悲伤,无法让我的忠诚得到陛下理解;如果我的死对国家有益,我不敢吝惜自己的生命。希望陛下谨慎对待自己所偏爱的,审察众人都怀疑的事情!以前的宠臣邓通、韩嫣,骄横显贵没有节制,贪图安逸没有满足,小人无法克制自己的**,最终陷入罪恶,扰乱国家,丢掉性命,不能善终,这就是所说的‘爱他反而足以害了他’啊!陛下应该好好看看前代的教训,节制对董贤的宠爱,让他能保全性命。”汉哀帝从此对王嘉渐渐不满。

前凉州刺史杜邺以贤良方正的身份回答皇帝的策问说:“我听说阳尊阴卑,这是天道。所以男子即使地位低贱,在各自家中也是阳;女子即使尊贵,在国家中仍是阴。所以礼明确了女子三从的道义,就算有文母那样的德行,也必须依附于儿子。以前郑伯顺从姜氏的**,最终有叔段篡夺国家的灾祸;周襄王受惠后逼迫,遭遇流亡郑国的危险。汉朝建立后,吕太后偏袒亲属,几乎危及国家。我看陛下您约束自己、生活节俭,想要和天下人一起开创新局面,然而吉祥的征兆没有出现,却发生了日食、地震。按照《春秋》记载,灾异现象是上天通过各种迹象来表达意思。日食,表明阳被阴侵犯。坤代表地,代表土,代表母亲,以安静为美德;地震,就是阴不安静的表现。这些征兆非常明显,我怎敢不直言呢!以前曾子问顺从父命的道理,孔子说:‘这是什么话!’孔子赞赏闵子骞遵守礼仪,不随便顺从父母,所做的事都合乎道理,所以别人无法离间。现在外戚家的兄弟们,不管贤能与否,都在宫中侍奉陛下,分布在各个职位上,有的掌管军事护卫,有的率领军队屯守,陛下的宠爱都集中在一家,这种显贵的程度,是世间少见少闻的。甚至同时设置大司马、将军的官职,就算皇甫氏再强盛,三桓在鲁国再显赫,鲁国为此设立三军,也比不上现在的情况!就在任命他们的那天,出现了日食。日食不在前后,偏偏在任命时发生,这表明陛下谦逊,没有独断专行,接受的旨意不止一个,说的话就听,想要的就满足,有罪恶的人不受到惩罚,没有功劳能力的人都能得到官爵,这种风气逐渐积累,过错就在这里,希望能让陛下清楚明白,有所觉悟。以前诗人讽刺、《春秋》讥讽的,就是类似这样的现象,大概不是其他原因。从后世看前代,会愤怒地指责。等到自己做这些事时,却不能以史为鉴,就觉得自己做得对,这是考虑不周啊。希望陛下更加精诚,回想即位之初的做法,做事多参考古代,让百姓安心,那么百姓们都会喜悦,上帝和众神也会收起愤怒,吉祥福禄,怎么会不回报您呢!”

汉哀帝又征召孔光到公车府,询问关于日食的事情,任命他为光禄大夫,俸禄为中二千石,加官给事中,地位仅次于丞相。当初,王莽回到封国后,闭门不出,自我约束。他的次子王获杀了一个奴仆,王莽严厉斥责王获,让他自杀。在封国三年,官吏和百姓上书为王莽鸣冤的有上百人。到这时,贤良周护、宋崇等在回答策问时,又极力颂扬王莽的功德。汉哀帝于是征召王莽和平阿侯王仁回到京城,侍奉太后。

评论

这段时期,西汉王朝在汉哀帝统治下已显诸多乱象。从官员任命看,随意封傅晏、丁明为大司马等要职,缺乏合理考量,这背后可能是外戚势力对朝政的渗透与把控。日食这一灾异现象,引发了各方对朝政的反思与进谏。王嘉对汉哀帝过度宠信董贤进行了深刻批判,指出董贤的奢侈僭越不仅破坏制度,更引发诸多灾异与民怨,而汉哀帝却对忠言逆耳的王嘉心生不满,显示出皇帝的昏聩与不纳谏。杜邺则从阴阳、历史教训等角度,直指外戚势力过大,皇帝偏听偏信、赏罚不明的问题,揭示出当时朝廷内部权力失衡与政治的混乱。与此同时,王莽虽在封国,却因一些举动博得了官吏百姓的同情与赞誉,为其日后重返政治舞台奠定基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