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70:让你守门,你整了个蘑菇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5章 榨干所有潜力!终极歼7Z、巅峰歼8Y问世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一句话,如同在黑暗的房间里划亮了一根火柴。

屠达的脑子嗡的一声。

他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墙边那张巨大的歼-7M外形图前,目光死死钉在机翼根部。

他脑子里瞬间浮现出余宏给他的那份【基于耦合三角翼-边条翼一体化布局】的天书。

那个一体化布局,现在绝对造不出来。

可是……如果只截取其中关于边条翼来提升涡流增益的设计思想,在现有的歼-7三角翼前面,加上一小片精心计算过的边条,那不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它在跨音速状态下的机动性和大迎角控制能力吗?

“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

屠达一拍大腿,声音都在发抖:

“不用全盘照搬,只用其形,借其神!这技术是跨代的,但它的原理是可以降维应用的!”

“还有我这里!”

陈坚也激动了起来:

“余副厂长那个分布式共形天线我们肯定搞不定,但那个【信号合成与干扰抑制算法】,完全可以移植到我们给歼-8II开发的新式脉冲多普勒雷达上!只要算力跟得上,光是抗干扰能力就能提升一个数量级!”

技术的窗户纸一旦被捅破,思路便如洪水般倾泻而出。

三大飞机研究所的领军人,在这一刻找到了填补那三年窗口期的唯一答案。

用余宏给予的未来技术,去改进强化他们手里的现有装备!

“我们的歼-7目前保有量最大的M型,有差不多八十架可以立刻进入改装升级。”

顾勇语速飞快地计算着:

“歼-8II的生产线已经准备就绪,只要新发动机和雷达改装方案确定,随时可以开动。”

“我估计了一下。”

陈坚冷静地评估道:“用这些技术改进后的歼-7,如果把三代机F-16的标准定为十成,那么它应该能达到三成的战力,而深度改进后的歼-8II,乐观估计……能达到五成,甚至六成!”

三成,五成,六成!

这些数字听上去依旧可怜,依旧处在绝对的劣势。

但相较于之前推演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生存率,这已经是天壤之别!

这意味他们有了还手之力,有了用数量和战术去博取一线生机的可能!

飞行员不会再是毫无意义地驾机冲向天空,去面对无法抵抗的屠杀。

“那就这么干了!”

屠达猛地一拍桌子,作出了决定。

这位执拗了一辈子的老人,眼中燃烧起前所未有的火焰。

“时间不等人!顾勇,你的材料立刻出样品测试!陈坚,你的算法马上进计算机模拟!我这边,亲自带队去吹风洞!我们三大所,马上把手头能抽出来的人都抽出来,同时启动歼-7终极改进计划和歼-8巅峰应急方案!”

他们都是各自研究所的一把手,这种基于现有型号的改进项目,他们有权自行决定并启动。

电话那头,顾勇和陈坚斩钉截铁的声音同时响起:

“没问题!”

放下电话,屠达按下内线,对着话筒吼道:

“通知所有课题组长,半小时后到二号会议室开会!把库里封存的歼-7M和歼-8II的所有设计总图,全部给我搬过去!”

一声令下,三大研究所,继投入到8610工程的巨大洪流之后,又开辟出一条全新的战线。

本就已经彻夜通明的灯火,烧得更旺了。

改进就完事了!

不就是不睡觉吗!不就是头发再掉光吗!

和天上那些准备拿命去填代差的飞行员比起来,他们这点苦,这点累,又算得了什么!

……

一年的时间,如白驹过隙。

这一年里,没有人计算过自己究竟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个夜,有多少人把办公室的行军床睡出了家的感觉。

这一年里,8610工程小组下发到601、603、611所的技术资料,堆起来足足有一人多高。

从最初那三份震撼人心的核心技术清单开始,各种技术任务开始源源不断地送来。

【新型抗荷服分管加压技术设计】

【座舱水滴型风挡一体化制造工艺】

【微型化雷达告警接收机电路原理图】

【基于二元逻辑的初步火控数据交联方案】……

每一项单独拿出来,都是能让某个领域的专家兴奋到发抖的宝贝。

于是,空军在西城郊外的秘密试飞场。

阳光照在停机坪上,反射出凛冽的金属光泽。

一百架崭新的战斗机,整齐划一排列着,如同一柄柄即将出鞘的利剑。

其中八十架,保留着歼-7的经典三角翼构型,但在机翼根部,多出了一小片精悍锐利的边条翼,这让它原本略显单薄的身躯多了几分现代战机的凌厉感。

座舱换上了视野开阔的水滴型风挡,进气道唇口和机身连接处的蒙皮,光滑得如同镜面,毫无冗余的铆钉痕迹。

它们的新编号【歼-7Z】。

另外二十架,则是身材更加修长威武的歼-8Y。

它的机头雷达罩更大,双发动机喷口也明显换用了不同的材料,在阳光下呈现出内敛的暗金色。

屠达、顾勇、陈坚三位老人并肩站立,他们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疲惫,但那一双双浑浊的眼球里,却倒映出一百架飞机的影子,闪耀着巨大的喜悦。

屠达的手有些颤抖,他身边的秘书想扶他,被他摆手拒绝了。

他往前走了几步,伸出手,掌心贴在一架歼-7Z的机身上。

冰凉的触感传来,这是他和整个611所,以及兄弟单位无数人,用一年生命换来的杰作。

对于歼-7和歼-8这两个他们研究了一辈子的飞机平台,可以说,到今天,已经没有遗憾了。

这已经是奇迹,是榨干了所有潜力的最终形态。

这其中的每一项进步,每一次突破,都烙印着余宏的名字。

他们只是执行者,真正的总设计师,远在洛城的351厂,那个连面都很少见的年轻人。

这时,一名作战参谋快步走到三人面前,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地递上命令:

“三位首长!奉石总长令,即刻起,第一批八十架歼-7Z,第二批二十架歼-8Y,由空军精英飞行员接收,即刻移防鹭岛!全军进入一级战备!”

三位老人身躯一震,神色肃杀凝重。

“知道了。”

宝剑已经铸成,现在,到了检验它锋芒的时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