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幽谷怨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97章 星芒里的新生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老槐树的第一缕新芽探出头时,小星正在调试工坊新添置的智能烤炉。屏幕上跳动的温度曲线旁,她特意保存了陈星手写的烘焙笔记——“艾草需蒸三刻,糖霜要晒七日”,那些带着墨迹晕染的字迹,和电子数据在同一界面上共存,像新旧时光在温柔对话。

法国学徒的孙女带着她的孩子来了。三岁的小家伙攥着枚迷你星星糖模具,在父亲的铁皮盒前挪不开脚,奶声奶气地用中文说:“太奶奶说,这里的星星会讲故事。”小星笑着把孩子抱起来,让她的小手摸到盒面的北斗七星:“对呀,你听,星星在说‘欢迎回家’呢。”

过街天桥的全息投影又升级了,现在能根据行人的心跳频率变换星图亮度。情侣牵手走过时,星芒会变得格外柔和;孩子们奔跑时,星点会跟着跳跃闪烁。有对金婚老人在这里拍摄纪念照,当他们的手同时按在天枢星的位置,投影突然绽放出1987年的星空,老人惊叹道:“和我们结婚那天的星星一模一样!”

林砚的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温情遗产”,翻译团队里有位特殊的成员——当年被父亲救起的念念的孙子。年轻人说自己学中文的动力,就是想亲手翻译曾外祖父的故事。译稿的扉页上,他用毛笔写了个“缘”字,旁边用法文注解说:“这是比‘命运’更温柔的词。”

陈星把各国“星砚”分店的艾草精油调和在一起,做成了种特殊的香氛,命名为“时光的味道”。香氛上市那天,全球的免税店都排起长队,有人说闻到这味道就想起奶奶的厨房,有人说像童年放学回家时的香气,不同的记忆在同一种味道里交汇,像条无形的情感纽带。

小星的女儿开始学着烫模具了,三岁的小手握着特制的迷你烙铁,在木片上烫出歪歪扭扭的星点。小星在一旁扶着她的手,动作像极了当年陈星教自己的模样。孩子的爷爷——那位法国学徒的儿子,举着相机记录这一幕,镜头里中法两国的孩子围着同一块木片,像幅流动的油画。

“甜味图书馆”计划已经收集了十万个甜味故事,其中有篇来自宇航员,他说在空间站吃星星糖时,透过舷窗看到地球的夜晚,有无数个光点在闪烁,“像撒了一地的星星糖,而老城区的那盏,是最亮的一颗”。

盲童艺术家创作的《听星》交响乐,加入了来自老槐树的风声录音。当乐声在悉尼歌剧院响起时,现场的大屏幕上正播放着老槐树的实时影像,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和交响乐融为一体,让在场的华人都红了眼眶。

星砚博物馆的“根”展区又添了新展品:小星女儿烫的第一块星图木片,放在父亲的铁皮盒和陈守义的糕点模中间,三代人的手迹在灯光下形成奇妙的呼应。有个参观的中学生在留言本上写道:“原来英雄不一定是超人,也可以是愿意为别人多熬一勺糖的普通人。”

深秋的清晨,老槐树下举行了场特别的仪式——全球“星砚”分店的负责人通过全息投影齐聚于此,共同种下新的艾草苗。当不同肤色的手同时握住铁锹,泥土里混进了来自五大洲的土壤,小星的女儿把颗星星糖埋进土里,说:“这样艾草长出来,就会带着全世界的甜味。”

林砚站在工坊的窗前,看阳光穿过新叶落在全息投影上,各国负责人的影像在晨光里若隐若现,像群跨越时空的守望者。陈星端来刚烤好的星星糖,这次加了小星女儿种的第一茬艾草,甜味里带着股稚嫩的清香,像把未来的味道也揉了进去。

“你看那孩子,”陈星指着在艾草园里奔跑的小女孩,她手里举着片巨大的槐树叶,叶片上的露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多像当年的小砚,又多像当年的念念。”

林砚咬了口星星糖,忽然明白父亲说的“藏在时光里的答案”是什么——不是惊天动地的秘密,而是相信爱能穿越岁月的勇气;不是完美无缺的圆满,而是愿意为遗憾添一勺糖的温柔。就像这老槐树,根在土里默默生长,枝叶却在天上自由舒展,把星光和甜味,送到力所能及的每一个地方。

铜铃在晨风中轻轻摇晃,铃声里混着烤糖的甜香、孩子的笑声、不同语言的问候,还有老槐树沙沙的应答。林砚知道,这声音会一直响下去,响在每片有星星的夜空下,响在每个有甜味的记忆里,告诉所有路过的人:

有些故事,永远不会结束;有些甜味,永远不会消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