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初八,黄道吉日,宜嫁娶。
随着吉日临近,咸阳宫的喜庆气氛被推向了顶点。宫阙处处张灯结彩,崭新的玄黑与明黄绸缎装饰着廊柱宫门,空气中弥漫着新漆和檀香的气息。少府征调的能工巧匠日夜赶工,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婚典礼器锻造打磨完毕,陈列于奉常寺库房,流光溢彩。
大婚六礼,已行至“纳征”——男方向女方正式下聘,宣告婚姻缔结。这于帝王而言,更是一场彰显国力、震慑四方的盛典。
吉日清晨,咸阳宫正门——皋门洞开。由九卿之首奉常卿亲自引领,一支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纳征队伍缓缓出宫。队伍最前方是象征天子威仪的玄黑金根车(空置),其后是装载聘礼的华丽车队。
一百辆由四匹纯色骏马拉动的安车(有盖车厢),排成整齐的队列。车厢敞开,露出里面堆积如山的珍宝:
前三十车,是堆积如小山的各色锦缎——蜀锦光艳如朝霞,齐纨冰滑似流水,吴绫轻柔若烟雾,更有楚地新贡的云纹重锦,在阳光下流淌着华贵的色泽。
中间三十车,是璀璨夺目的金玉珠宝——成箱的马蹄金、麟趾金在日光下金光刺目;未经雕琢的璞玉大如磨盘,温润内敛;珍珠、玛瑙、琥珀、珊瑚、各色宝石分门别类,盛于玉盘之中,流光溢彩,令人目不暇接。
后四十车,则是代表帝国武备与农耕力量的象征——精工打造的环首刀、劲弩模型(非真兵器)、新式的曲辕犁、水车模型,甚至还有一小罐用琉璃瓶盛放的、金灿灿的“秦楮纸”样品!这些器物虽非实战农具,却无声地彰显着大秦的武力之盛与格物之精!
车队之后,是三百名身着玄甲、手持金戈的卫尉军精锐,步伐铿锵,甲胄鲜明,肃杀之气冲霄而起!更有一队三十六人的宫廷乐师,吹奏着庄严恢弘的《韶》乐,声传数里。
这支绵延数里的纳征队伍,如同一条流淌着财富与力量的巨龙,在咸阳百姓敬畏而艳羡的目光注视下,浩浩荡荡驶向位于城东的王氏府邸。沿途所经之处,百姓纷纷跪拜,“皇帝万年”、“皇后千秋”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王氏府邸早已中门大开,香案高设。王翦虽已致仕荣养于频阳,但其长子、王瑕之父王贲(此时应已封侯,但为避嫌未在咸阳)的代表、王瑕的叔父王陵,率领全族老少,身着隆重的礼服,跪迎于府门之外。
当那象征着帝王恩宠与无上荣耀的聘礼被一箱箱抬入王府,堆积在庭院之中时,整个王氏一族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不仅是一份聘礼,更是整个家族踏入帝国最顶层的通行证!
纳征之礼完成,消息如同长了翅膀,飞向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六国遗族最后的据点齐都临淄,楚地残存的贵族庄园,北疆匈奴的王庭,南越百越的部落……无不为之震动。大秦的强盛与帝王的威势,以一种最直观、最奢华的方式,展露无遗。那些心怀异志者,在这煌煌天威之下,也不得不暂时蛰伏,屏息以待。
纳征队伍返回咸阳宫不久,另一支特殊的队伍,却低调地抵达了宫城西侧的司马门。他们人数不多,只有十余人,皆穿着墨家弟子特有的粗布深衣,风尘仆仆,但眼神明亮,气质迥异于常人。为首的,正是墨家巨子相里勤和天工院禽滑厘!他们身后几辆牛车上,盖着厚厚的油布。
“墨家巨子相里勤、天工院禽滑厘,奉太后懿旨,特来献礼,恭贺王上大婚!”相里勤手持巨子令和太后手谕,声音沉稳。
守卫宫门的卫尉军校尉验看过手谕和令牌,不敢怠慢,立刻放行,并派人飞报太后和少府。
章台宫偏殿。
嬴政难得地放下了政务,与李薇一同接见了风尘仆仆的墨家两位领袖。
“老朽(臣)参见王上、太后!”相里勤和禽滑厘躬身行礼。
“两位大师辛苦。云梦泽诸事繁杂,竟能抽身前来,哀家心甚慰。”李薇温言道。
“托王上、太后洪福,‘镇毒渊’外层封土林木已毕,活性炭工坊运转顺利,净水滤筒已分发沿岸千户试用,效果颇佳。泽畔民生渐复,此乃大婚之吉兆!老朽等无以为贺,特携墨门新制之物,聊表心意!”相里勤说着,示意弟子揭开牛车上的油布。
油布掀开,露出里面的物件。并非金银珠宝,却让见惯了奇珍异宝的嬴政和李薇,眼中都露出了惊奇之色。
第一件,是一盏巨大的、造型奇特的落地宫灯。灯架以精铜打造,形如九枝连理树,枝杈蜿蜒伸展,每一枝末端都托着一个莲花状的灯盏。灯盏并非寻常铜盏,而是用近乎透明的琉璃(原始玻璃)吹制而成!更奇特的是,灯盏内放置的并非灯油灯芯,而是一块块散发着柔和白光的、半透明的石头?
“此乃‘长明琉璃树’!”禽滑厘上前一步,眼中带着自豪,“灯架乃精铜所铸,暗藏机关,可调节各枝高低角度。灯盏琉璃乃天工院新法烧制,虽不及水晶通透,胜在量大。其内所置,是墨家弟子于北地雪山深处寻得的一种特殊萤石(磷灰石),经秘法处理,置于暗处能自行发出微光,虽不及烛火明亮,却胜在持久、无烟、防火!置于殿中,既添华彩,亦无走水之虞!此乃第一盏,特献于王上、皇后新婚之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嬴政走近细看,只见那萤石在琉璃盏中散发着柔和的、如同月华般的光晕,确实别有一番静谧雅致之美,且毫无火烛之险。他微微颔首:“墨家巧思,化自然之力为用,甚好。”
第二件,则是一个半人高的、结构复杂的黄铜器械,上面有摇柄、齿轮、活塞和数个接口。
“此乃‘甘霖机’!”相里勤介绍道,“借鉴太后所提‘压力’之理。人力摇动摇柄,驱动活塞,可将低处净水压入高处水箱,亦可连接竹管,喷洒细密水雾于殿宇花园之中,既可降温除尘,亦能滋养花木。宫中殿宇高大,夏日难免闷热,此物或可稍解暑气。”
第三件,则是一套小巧精致的器具:几个打磨光滑的竹筒,内部分层填充着不同颗粒大小的木炭、细沙、活性炭粉;一个带盖的陶瓮;还有几块蜂窝状的黑色石炭(活性炭块)。
“此乃‘清源净水套’。”禽滑厘拿起一个竹筒,“将浊水注入此筒,经层层过滤,可得清冽净水。陶瓮用于沉淀,蜂窝炭块置于水缸,可吸附杂质异味,改善水质。云梦泽试用,效果显着。特制此便携小套,献于宫中,愿帝后所用,皆清源之水!”
嬴政看着这些凝聚着墨家智慧与心血的“贺礼”,眼中闪过一丝真正的赞赏。这些并非玩物,而是真正能改善宫廷生活、甚至惠及民生的实用器物!这比那些华而不实的珍宝,更得他心。
“墨门献宝,匠心独具,利在当下,功在长远。寡人甚喜!”嬴政难得地露出了笑容,“赐墨家有功弟子金百斤,帛五百匹!相里勤、禽滑厘加秩一级!此三宝,置于椒房殿,为皇后新居添彩!”
“谢王上恩典!”相里勤和禽滑厘激动拜谢。他们的“奇技淫巧”,终于得到了帝国最高统治者的认可和褒奖,这对整个墨家而言,意义非凡。
科技之光,在这帝王大婚的喜庆时刻,以一种独特而耀眼的方式,融入了帝国的心脏。而殿外,咸阳宫为即将到来的大婚所做的一切华丽铺垫,也在这务实而创新的“贺礼”映衬下,似乎少了几分浮华,多了几分厚重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