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救命!八零娇小姐一哭,队长慌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七章 抢占先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他曾帮她渡过最艰难的几个月,还教会她一些基本的外贸知识。

更重要的是,他背后的人脉和资源,正是她现在最需要的。

外商的渠道、国际采购的标准、谈判的技巧。

这些,都是她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

礼多人不怪,第二天一早,周文琪就带着厚礼上门拜访。

她精心准备了两盒上等龙井、一盒云南火腿,还有一条本地刺绣的丝巾。

她也庆幸自己回到了这个即将起飞的年代。

不像过去那会儿吃不饱穿不暖,物资匮乏,人人节衣缩食。

再过几年,国家就要开始大改革,市场经济逐渐放开。

机会遍地都是,只要敢想敢干,谁都有可能一飞冲天。

看到周文琪笑盈盈地出现在门口,金发碧眼的捷瑞也很高兴。

他正坐在客厅读报纸,见到她的一瞬间,立刻站起身,蓝眼睛里闪出惊喜的光。

“周!好久不见!你看起来比上次更有精神了!”

毕竟周文琪出身周家,是真正的富家千金,从小便生活在优渥的环境中,衣食无忧,资源丰厚。

她接受的是顶尖的精英教育,从琴棋书画到语言文学,从国际礼仪到商业管理,无一不精。

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令人不敢轻视的气度。

她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向捷瑞打了招呼。

紧接着,她没有浪费时间寒暄。

而是神色认真地直入主题,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此行的目的。

捷瑞听了先是一怔,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诧。

他微微眯起眼睛,下意识地放下手中的茶杯,身子稍稍后倾,流露出本能的警惕。

要知道,在这个年头,外商、资本家这些词都格外敏感。

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扣上帽子,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周小姐,你真打算跟汽车厂合作?”

他压低了声音,眉头微皱,语气中满是疑虑。

“我听说,你爱人陆黎辰管的可是国营钢厂,”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会儿国营单位日子正安稳,有国家兜底,旱涝保收。你要是这个时候插手汽车这一行,搞不好连本钱都收不回来啊!”

他说这话时语重心长,像是真心替她担忧。

捷瑞端着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然后缓缓喝了一口。

茶水微烫,他却仿佛没觉察到似的。

“现在的局势你比我清楚,政策摇摆不定,风向说变就变。你一个女人,真要蹚这浑水?”

在他看来,眼下国内局势不明朗,市场规则混乱,审批流程繁琐,就连他这样有背景的外国商人尚且处处碰壁,屡屡受挫。

更别提一个本地人贸然跨行,孤身闯入未知领域了。

更何况,陆黎辰所在的钢厂是正经的国营单位,隶属于国家重工业系统。

本职工作就是炼钢,任务明确,体制稳定。

要是突然掺和进汽车制造这摊事。

不仅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还要面对技术壁垒、审批阻力以及来自各方的质疑。

一个不小心,就可能牵连到陆黎辰的工作,甚至影响整个家庭的前途。

风险之大,实在不容小觑。

“没事,不试试怎么知道结果呢?”

周文琪站起身来,挺直脊背,双手轻轻按在桌沿。

“路都是人走出来的,与其缩手缩脚、原地踏步,不如大胆闯一回!”

“我不怕失败,我怕的是自己没胆量往前冲!”

这一世重来,她比任何人都清楚未来会发生什么。

她知道,不久之后,国家将逐步放开经济管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制造业。

她也知道,汽车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

而那些固守旧模式、拒绝变革的国营老厂。

若依旧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吃老本,不肯动脑子、不求创新。

迟早会被时代淘汰,甚至可能关门倒闭,沦为历史的尘埃。

不管在哪个年代,生存法则只有一个。

看清形势,顺应潮流,跟上脚步,才能活下去。

停滞不前的人,终将被滚滚向前的时代车轮碾过。

捷瑞坐在椅子上,久久没有出声,只是怔怔地看着眼前这个女人。

在他印象中,周文琪曾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大小姐,锦衣玉食,不问世事。

可眼前的她,言辞犀利,思路清晰,眼界之广,远超他所接触过的许多本地商人。

他在这座城市待了好些年,起初满腔热情,怀揣着投资合作的梦想,希望能在东方这片土地上打开新局面。

然而现实却一次次将他击退。

本地人观念保守,对新鲜事物总是抱持怀疑和排斥的态度。

他不知被拒绝了多少次,吃了多少闭门羹。

那种孤立无援、举步维艰的感觉,至今仍让他心有余悸。

“行,周小姐,我愿意帮你牵线汽车厂的老板。”

捷瑞缓缓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认真。

他微微颔首,神情郑重。

“说真的,我挺佩服你的。”

他顿了顿,目光直视着周文琪。

“一个年轻姑娘,年纪轻轻,却能看得这么远,目光如此长远,考虑问题又这么周全,实在是少见。”

他说这话时,语气里没有半分敷衍,反而充满了由衷的敬意。

捷瑞目光沉沉,望着周文琪,眼里的欣赏藏都藏不住。

“谢谢。”

周文琪微笑点头,嘴角扬起一抹温和的弧度。

有了捷瑞的帮助,周文琪很快便顺利联系上了那家汽车制造公司。

仅仅几天后,她就与对方的负责人安排了一次正式会面。

整个过程出乎意料地顺利,几乎没遇到什么阻碍。

对她来说,想让丈夫陆黎辰的钢厂壮大起来。

光靠买新机器、改流程、提升产量,是远远不够的。

这些固然是基础工作,能增强工厂的硬件实力,但并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提高产量只是第一步。

真正的核心问题在于,要把生产出来的钢材卖出去。

而且要卖得更广、更远,打开市场,抢占先机。

否则,产能再高,也只是堆在仓库里的死物。

周文琪本身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小接受良好教育,知识扎实,思维缜密。

再加上她拥有来自未来的记忆,对时代发展的趋势了如指掌,知道哪些行业即将迎来爆发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