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挺孕肚大院团宠,野痞糙汉轻诱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5章 以前是我不对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黎书禾发现,婆婆虽然年纪大了,但思想一点也不守旧。她总是能用最朴素的语言,讲出最深刻的道理。

晚上,黎书禾帮婆婆铺床时,曾诗英拉住她的手:“书禾,妈这次来,是想多住些日子。”

“太好了,”黎书禾真心实意地说,“您想住多久都行。”

“妈老了,”曾诗英轻叹一声,“总想着多陪陪你们,多教曦儿些东西。”

黎书禾在婆婆身边坐下:“妈,您一点都不老。您教我们的这些,都是无价之宝。”

曾诗英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你能这么想,妈就放心了。”

夜深了,黎书禾回到卧室,看见宋祈年正站在窗前望着母亲的房间。

“妈睡了?”他问。

“刚睡下。”黎书禾走到丈夫身边,“妈说想多住些日子。”

宋祈年点点头:“应该的。”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院子里。那棵老桃树在夜风中轻轻摇曳,落花如雪。

“记得小时候,”宋祈年忽然开口,“妈也是这样,春天总要在家住上一阵子。教我认字,带我去郊外挖野菜。”

黎书禾握住丈夫的手。她明白,对宋祈年来说,母亲的每一次到来,都是童年记忆的重温。

第二天清晨,黎书禾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吵醒。她推开窗,看见婆婆正在院子里打太极。晨曦中,老人的身影显得格外安详从容。

曾诗英看见她,招招手:“书禾,来,妈教你打太极。春天练最好,舒筋活络。”

黎书禾披上外套来到院子,学着婆婆的样子缓缓起势。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春风拂面,带着桃花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太极讲究以柔克刚,”曾诗英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做人也是这样,有时候退一步,反而海阔天空。”

黎书禾认真学着,不仅学动作,更学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她发现,婆婆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智慧。

早饭后,曾诗英说要带宋曦去拜访一位老友。

“刘奶奶是妈多年的好朋友,她丈夫以前和你爸是战友。”路上,曾诗英对孙子说,“待人要礼貌,见了长辈要问好。”

到了刘奶奶家,两位老人相见甚欢。刘奶奶拿出老相册,给宋曦讲起当年的故事。

“你爷爷可是个英雄,”刘奶奶指着照片上一个英俊的年轻人,“在战场上救过你刘爷爷的命。”

宋曦听得入神,小脸上满是崇敬。

回家的路上,曾诗英对孙子说:“记住刘奶奶的话,做人要知恩图报。咱们家能有今天,离不开那么多人的帮助。”

黎书禾跟在后面,听着婆婆的教诲,心里感慨万千。婆婆不仅在照顾他们的生活,更在塑造孙子的品格。

日子一天天过去,曾诗英住得愈久,这个家就愈有味道。她教黎书禾腌制春笋,教宋曦认星星,甚至教宋祈年下厨做她的拿手菜。

“妈,您真是无所不能。”黎书禾看着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菜肴,由衷赞叹。

“活到老,学到老。”曾诗英笑道,“妈也是从你奶奶那儿学来的。”

转眼到了春末,院子里的桃花谢了,结出了青涩的小果子。曾诗英说要回去了。

“妈,再住些日子吧。”黎书禾不舍地说。

“不了,”曾诗英摸摸儿媳的脸,“你们也该有自己的生活。妈过些时候再来。”

临走前,曾诗英把黎书禾叫到跟前,递给她一个小木匣。

“这是妈的一些心得,”她说,“怎么做菜,怎么养花,怎么教孩子...都写在里面了。你留着,慢慢看。”

黎书禾接过木匣,眼眶发热:“谢谢妈。”

“一家人,不说谢。”曾诗英抱了抱儿媳,“这个家交给你,妈放心。”

送走婆婆,黎书禾打开木匣。里面是一本手写的笔记,字迹工整,图文并茂。从家常菜的做法,到花草的养护,再到教育孩子的心得,事无巨细,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她翻开一页,上面写着:“春韭菜盒子,曦儿最爱吃。切记少放盐,孩子肾气未充。”

这天曾诗英坐在摇椅上小憩,手里还握着半卷未读完的诗集。院子里很安静,只有风吹过竹林的沙沙声。

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这份宁静。曾诗英睁开眼,看见大儿子宋淇站在面前。他穿着一身熨帖的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与几个月前那个颓废潦倒的模样判若两人。但那双眼睛里却沉淀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像是深潭,看不见底。

“妈。”宋淇的声音很平静,平静得有些过分。

曾诗英坐直身子,仔细端详着儿子。他瘦了些,眼角添了几道细纹,嘴角总是微微向下抿着,透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阴郁。

“坐吧。”她指了指旁边的藤椅。

宋淇没有坐,而是从西装内袋里取出一个厚厚的信封,放在母亲面前的茶几上。信封没有封口,露出一沓崭新的百元大钞。

“这是还您的。”他说,“五十万,一分不少。”

曾诗英的目光在信封上停留片刻,又移回儿子脸上:“哪来的钱?”

“赚的。”宋淇的嘴角扯出一个算不上笑的表情,“正当生意。”

“什么生意?”

“妈就别问了。”宋淇在藤椅上坐下,双腿交叠,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膝盖,“总之是把欠您的还上了。”

院子里忽然起了一阵风,竹叶哗啦啦响成一片。曾诗英注视着儿子,发现他敲打膝盖的节奏越来越快,透着一股焦躁。

“淇儿,”她轻声问,“你还好吗?”

宋淇的动作顿住了。他抬眼看向母亲,眼神复杂:“好得很。比什么时候都好。”

这话说得斩钉截铁,却莫名让人心疼。曾诗英想起小时候的宋淇,活泼开朗,最爱缠着她讲故事。如今坐在面前的这个男人,陌生得让她心惊。

“钱您收好。”宋淇站起身,“我走了。”

“等等。”曾诗英叫住他,“晚上留下来吃饭吧?书禾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

宋淇的喉结滚动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那副淡漠的样子:“不了,还有事。”

他转身朝外走,步伐很快,像是在逃离什么。走到院门口时,他忽然停下,背对着母亲说:“妈,以前是我不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