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恶毒公主要和离?清冷世子后悔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六章 艰难抵达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凌风策马来到谢云归的马车旁,声音带着凝重:

“世子爷,探路的人回报,前方三十里内没有驿站,只有一片废弃的土堡可以暂时歇脚。这一带……不太平,近日常有流民匪寇出没。”

萧明玉闻言,心头不禁一紧。她掀开车帘一角向外望去,暮色四合,荒原上风声鹤唳,枯草起伏如同鬼影幢幢。

她突然想起那老者的警告……夜路和水路……那苍老的声音再次在她耳边回响。

“好吓人啊……”

她下意识地拢了拢衣襟,身体微微向车厢内缩了缩,突然,一只骨节分明的手默不作声地将温水递到她面前。

“别怕。”

萧明玉抬头,对上谢云归沉静的目光。他没有多言,只是将那杯水又往前送了送。

她接过水杯,指尖触及他微凉的指尖,心中那点不安奇异地被抚平了些许。

“谢谢。”

她低声道,小口啜饮着温水。

“今夜在前方土堡扎营。”

谢云归对凌风吩咐道,“传令下去,所有人戒备,轮班守夜,不得松懈。将我们的人手……安排在隐蔽处。”

最后一句,他声音压得极低。

凌风领命而去,谢云归的目光再次落回萧明玉身上,见她依旧有些心神不宁,他沉默片刻,从行囊中取出那把她曾见过的的短剑,轻轻放在她手边的座位上。

“殿下,这个是臣临行前准备的,您拿着防身。”

萧明玉看着那柄短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又夹杂着酸涩,瞧着是把顶好的剑。

不知他什么时候为她准备的。上面还刻着她公主府的纹路,瞧着是特地锻造,怕是得月余的功夫。

到了地方,那废弃的土堡残破不堪,勉强能遮挡些夜风,车队围成简单的防御圈,埋锅造饭,气氛压抑。

徐家的车队也与他们合在一处扎营,徐明礼还特意过来关切了几句。

这还是萧明玉第一次在这样的地方住。

夜色深沉,除了风声和篝火燃烧的噼啪声,万籁俱寂。

萧明玉靠在马车里,身上盖着厚厚的毯子,却毫无睡意。一侧的谢云归坐在车辕上,警惕地注视着黑暗处。

“殿下好好休息,臣在一旁守着。”

谢云归话音刚落,远处传来一声凄厉的夜枭啼叫,紧接着,是更多杂乱的声音从四面八方涌来。

“抄家伙!”

“有埋伏!”

瞬间,火把亮起,映照出数十个手持利刃、面目狰狞的彪形大汉,如同鬼魅般从黑暗中扑出,直冲车队而来,为首一人脸上带着狰狞的刀疤,吼道:

“把钱财和女人留下!”

护卫们立刻拔刀迎战,兵刃相交,火星四溅,惨叫声顿时划破夜空。场面瞬间混乱不堪。

萧明玉吓得脸色煞白,紧紧攥住了手中的短剑,心脏狂跳。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她看到谢云归已然起身,不知何时手中多了一柄长剑,他并未立刻加入混战,而是死死护在马车前,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战局。

谢云归安排在暗处的谢家精锐也适时现身,如同幽灵般切入战场,配合默契,一时间竟与人数占优的匪徒形成了僵持。

然而,匪徒似乎杀之不尽,而且其中几人武艺颇高,专门朝着看似核心的马车冲来,攻势凶猛,谢云归虽能抵挡,但显然压力不小。

在谢云归体力不支准备拿出底牌点的前一刻,突然从徐家车队那些看似普通的仆从和护卫中,骤然掠出七八道身影。

这些人动作迅捷如电,气息沉稳,出手狠辣刁钻,配合无间,显然训练有素,远非寻常家丁护卫可比。

他们如同利刃般切入战团,专攻匪徒要害,所过之处,匪徒如同割麦子般倒下,局势瞬间逆转。瞧着前方如此,谢云归把已经握在手中的令牌又放了回去。

那名刀疤脸匪首见势不妙,刚想呼喊撤退,却被一名徐家暗卫悄无声息地贴近,寒光一闪,便捂着喉咙倒了下去。

一炷香的功夫,便彻底逆转了战局。

战斗很快结束,匪徒死的死,逃的逃,留下满地狼藉。徐明礼这才缓步上前,脸上带着余悸和关切,先是看向萧明玉:

“郡主受惊了!可有碍?可惜明礼一介文臣,不可亲自保护殿下,是明礼的过错……”

得到萧明玉否定的回答后,他才转向微微喘息的谢云归,诚恳异常:

“谢世子,情急之下,明礼不得不动用家中护卫,僭越之处,还望海涵。只是见匪徒凶猛,唯恐殿下与世子有失……”

他话说得漂亮,将自己动用隐藏力量的行为归结为保护他们。

谢云归收剑入鞘,气息已经平复。

他看了一眼那些沉默退回徐家队伍、气息瞬间又变得普通的护卫,目光深沉难辨。

徐明礼能轻易调动这样一支精锐力量,其能量和野心,可见一斑。

“徐大人出手及时,解了围困,何谈僭越。”

谢云归语气平静,听不出喜怒。

“谢某在此谢过。”

回到营帐之后,当夜总算是平静了许多,萧明玉吓得不轻,夜里醒了几次都发现谢云归靠坐在她身侧。

并不知道他睡着了没有,但她每次大口喘息惊醒的时候,谢云归都也会醒来问上一句。

此后再没有经历这般艰险的事,历经十余日的跋涉,穿过愈发荒凉贫瘠的土地,青州那饱经洪水摧残、带着悲怆与灰败气息的城墙,终于出现在视野的尽头。

“总算是到了。”

萧明玉长叹一口气,瘫软在马车里。这一路上的辛劳简直让她失去了所有力气和手段。

此时城门外,黑压压地站着一群人。

为首者身着四品孔雀补子官袍,头戴乌纱,年约四十许,面皮白净,蓄着修剪整齐的短须,正是青州知州,赵文渊。

他身后,按品级高低,依次站着通判、同知、以及州衙的各级属官,一个个屏息凝神,垂手而立。

眼见钦差仪仗渐近,赵文渊脸上立刻堆起惶恐与殷切的笑容,快步迎上前去,他身后的官员们也齐刷刷地躬身行礼。

“下官青州知州赵文渊,率青州府衙上下,恭迎谢钦差、徐副钦差、明玉郡主大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