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佣兵我为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48章 无线电波中的较量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临时通讯室内,空气仿佛凝固了。

唯一的光源来自桌上那台军用级卫星电话的微弱指示灯,映照着彼得罗夫斯基少校紧绷的脸庞。

宋和平推门而入,那名原本肃立一旁的通讯兵无声敬礼,随即悄无声息地退出门外,并轻轻带上了厚重的铁门,将外界的一切喧嚣隔绝。

彼得罗夫斯基朝桌上那个孤零零的听筒扬了扬下巴,声音压得很低:“宋先生,莫斯科那边,召伊谷部长在线上。”

说完,他主动退到门边阴影处,双手背在身后,姿态明确表示不参与谈话,但狭小空间内,任何声音都无处遁形。

宋和平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旧式建筑特有的尘土味和一丝若有若无的无线电波臭氧味。

他走到桌前,拿起那个沉甸甸、带着金属凉意的听筒。

听筒里立刻传来一个男中音的声音,经过加密信道传输,略显失真,带着电子设备特有的轻微延迟和嘶哑底噪,但那份沉稳和不容置疑的权威感却穿透信号,清晰可辨。

是俄语。

对于宋和平来说,交流没障碍。

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个清晰、冷静、毫无感情波动的声音以中文同步翻译,如同画外音般切入。

“宋和平先生?”

主声音问道,省略了所有客套,直指核心。

“是我。您是召伊谷部长?”

宋和平此时略微有些激动。

倒不是能跟这个大人物直接通话,而是自己果然赌对了。

又赢了一次。

俄国人轻易不会请求一个防务公司老板来帮忙,一旦请求,那就是大事。

自己增加筹码赌一把。

果然赌对了。

与俄召伊谷这样实权人物直接对话,其分量和意义远超寻常的商业谈判或战场交锋。

同时,这也证明了自己和“音乐家”公司的价值。

这些年的努力和拼命,都没白费。

“是的。彼得罗夫斯基少校已经汇报了你的立场。时间紧迫,我们省略不必要的环节。”

召伊谷一点不带拐弯,直奔主题道:“开出你的条件。需要什么样的价码,你才愿意动用你的资源协助我们完成这次营救任务?”

宋和平没有立刻回答。

听筒里只有加密信号嘶嘶的杂音,以及同步翻译结束后短暂的空白。

这两秒钟的沉默,是他刻意为之的权衡,既是掂量对方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也是为自己接下来的话积蓄力量。

足足十秒钟后,他才缓缓开口,刻意用了中文,每个字都清晰无比:“部长先生,首先,我必须明确,现在的我对金钱报酬兴趣不算太大,我的公司运营良好,资金链充足。而此次行动所涉及的政治敏感性和潜在军事冲突风险,远非美元可以量化。”

电话那头陷入了短暂的寂静,似乎连翻译都延迟了半拍。

召伊谷的回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很好。那么,你所图为何?地缘政治上的安全保证?还是……某种更具实质性的战略支持?我知道这些年你跟美国人闹得很不愉快,也知道CIA和UN都将你列入了KB分子名单,如果你愿意,我们在你需要的时候可以提供秘密庇护。”

“我要一条路。”

宋和平的声音斩钉截铁,没有任何迂回,“一条从阿富干北部边境起始,穿越中亚腹地,经里海沿岸关键节点,贯通整个高加索地区,最终连接中东市场,稳定、可靠且高效的军火运输通道。我要求贵方在这条通道的关键环节,提供必要的‘便利’与‘默许’,确保我的货物能够不受阻碍地通行。”

话音落下的瞬间,站在门边的彼得罗夫斯基少校,尽管极力克制,但眼角肌肉仍难以抑制地微微抽动了一下。

这个要求的野心和分量,远超巨额现金或先进武器援助。

这无异于要求俄官方为其庞大的地下军火网络提供战略级别的庇护和通行证,涉及的是国家层面的利益交换和地缘格局的微妙调整,其潜在价值与风险都无法用数字衡量。

卫星通讯那头陷入了更长的沉默,只有电流声滋滋作响,仿佛能听到莫斯科决策中心内高速运转的思维和低沉的商议。

几秒钟后,召伊谷的声音再次响起,依旧听不出喜怒,但语速稍缓:“宋先生,你的胃口……令人印象深刻。这条‘路’的战略价值,或许已经超出了我们此次营救目标本身。”

“但这条‘路’对贵方而言,成本并非不可承受。”

宋和平立刻针锋相对,他必须抓住对方的急切心理。

“它主要存在于灰色地带,贵方需要付出的,并非直接的军事力量,而是在某些边境检查站、运输枢纽‘视而不见’,或是提供关键的情报预警,帮助规避不必要的麻烦。反过来,你们要救的人,对俄罗斯联邦的价值恐怕是无可替代的。否则,以您的身份,绝不会亲自与我进行这场对话。”

“部长先生,这是一场对等的交易,筹码的价值取决于需求的紧迫性。我的军火运输线路目前来说都走的是海运,成本比较高,风险也比较大,如果能通过陆路运到中东,安全性和稳定性都要高不少,你知道我在非洲和中东都有些生意,我需要大量的军火。”

“你之前不是在伊利哥有固定的军火来源吗?据我所知,傻大木的军火库都是你的私人军火库。”

召伊谷话里有话。

宋和平听出弦外之音来了。

这是给自己敲边鼓。

毕竟自己和尤素福之间的交易是非常秘密的,召伊谷在给宋和平秀一把他们的情报能力。

同时也在敲打宋和平——你的事情我们都知道!

“没错。”宋和平也不遮掩,直接回答:“那是以前的事,伊利哥现在的情况你也知道,1515闹腾得太厉害,军火库里的东西伊利哥本地政府已经拿来武装自己了,地主家也没余量了,我拿不到更多的货,现在都是在白沙瓦和阿富干交界的地下工厂里订购的,我需要新的线路。”

接下来,又是一段令人窒息的静默。

很显然,召伊谷也没料到宋和平一点都不隐瞒,更没选择回避。

谈判最怕就是遇到什么都跟你明牌的对手。

敢明牌,意味着根本不怕你出牌。

此时,宋和平能想象到电话那头,克里姆林宫或国防部指挥中心内,召伊谷与他的智囊团进行着怎样快速的权衡。

终于,召伊谷的声音带着一种下定决心的果断传来:“可以。我原则上同意你的要求。具体的路线细节、保障措施以及对接流程,将在任务成功、目标安全后,由我方最高级别的专门人员与你直接敲定。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任务必须百分之百成功。你必须证明你自己的价值。”

“很公道,我没问题,成交。”

宋和平的回答干净利落,不容置疑。

“我会立即启动我在伊利哥北部的力量,在边境地带建立安全接应点,提供实时情报支持和撤离保障。但深入哈赛克省拉塔米拉村的核心营救行动,必须由你们自己来完成。”

“这是自然。彼得罗夫斯基少校率领的SSO小队将负责突入、识别和带离目标。你的价值在于外围策应,以及你对波斯高原至伊利哥北部地区复杂势力版图的深刻理解。”

召伊谷确认了分工,随即补充了一个关键安排,“鉴于任务的极端特殊性和你对当地非对称力量的影响力,我有个要求,你必须亲自参与行动,在总体行动策略上,彼得罗夫斯基少校会充分听取你的建议。但在具体的战术执行、交火规则等军事层面,他拥有最终决定权。”

这是一个平衡的安排,既赋予了宋和平足够的发言权,又确保了军事行动的专业性和指挥链的单一性。

“可以理解,专业人做专业事。”宋和平表示接受,“但我有一个附加条件。进入伊利哥境内,那得听我的。”

“没问题。”

召伊谷回答非常干脆。

核心交易已然达成,宋和平试图向前推进一步,获取更多信息以降低不确定性:“部长先生,出于对任务风险评估和接应方案优化的需要,您能否透露更多关于营救目标的信息?他究竟是谁?为何具有如此高的价值?”

召伊谷的回答瞬间变得冰冷而坚决,带着最高级别的保密色彩:“宋先生,你只需要知道,他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关于他身份和背景的更多信息属于最高机密,在任务完成前,无可奉告。彼得罗夫斯基少校会在行动展开后,视情况向你提供必须知晓的情报片段。”

这种超乎寻常的保密程度,像一块沉重的巨石投入宋和平心湖,激起层层波澜。

这反而印证了他的猜测——此次行动牵扯的层面,恐怕高到了足以影响地区战略平衡的地步。

“我明白了。那么,行动时间表是?”

宋和平不再追问。

“立刻,马上。”召伊谷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彼得罗夫斯基小队已处于最高战备状态。他会安排好一切,你跟随他行动即可。”

“OK。”宋和平给出了最后的答复:“那我去拿点装备,并联系好我在伊利哥的人,让他们也做好准备。”

“很好。祝你好运,宋先生。俄国会记住真正朋友的付出。”

召伊谷的话语带着一种公式化的终结意味,通话随即被切断,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放下听筒,宋和平微微舒了口气。

与权力顶端的直接博弈,耗费的心神远超一场激烈的枪战。

他转身看向彼得罗夫斯基:“少校,情况你都听清楚了。”

彼得罗夫斯基少校的表情复杂,高层命令必须服从,但让一个外来者,尤其是背景如此复杂的私人军事公司老板深度参与绝密行动,本能让他感到警惕和不适。

但作为职业军人,他没有其他选择,于是点了点头,语气公事公办:“都听到了,你自己回去准备下,我在这里等你。”

宋和平不再多言,快步离开通讯室,返回自己的指挥中心。

时间紧迫,他通过多重加密信道,直接联系了江峰,向他下达了一连串指令:命令其麾下最精锐的、熟悉伊利哥和西利亚边境地形的精锐分队立即向边境地带秘密集结;建立前沿观察哨和至少两个隐蔽接应点;启动对该地区所有武装势力动向的监控网络。

交代好一切后,宋和平找来猎手。

“猎手,现在有场硬仗,目标哈赛克附近的拉塔米拉村,我们要和俄国SSO合作去救一个人。”

猎手默默听着,没有多余问题。

听完了才问:“SSO?哈赛克?寇尔德人和ISIS的地盘?还有美国人掺和?有意思……需要我带什么特别装备?”

语气平静,却透着绝对的自信。

“轻便,多带弹药,特别是狙击步枪和夜视器材。这次是长途渗透,硬碰硬的可能性很大。”

宋和平吩咐道。

“明白。”猎手点头,转身便去准备。

求月票!求月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