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你好,你是老沈家亲戚?”
“不是,是沈师傅女儿要生了,他女婿来不了,让我帮着来说声。”
“吆!老沈家女儿又生孩子了,是大女儿还是二女儿?”
杨庆有............
幸亏他知道沈梅还有一姐姐,否则还真不知该怎么回。
“二女儿,头胎。”
“啊!老二啊!我还以为老大又生孩子了呢!”
跟邻居搭着话茬之际,沈梅妈也收拾好了东西,拎着一布兜就匆匆出了门。
杨庆有见状立马冲好事的邻居点点头,转身去推自行车。
倒是沈梅妈不忘跟邻居嘱咐道:
“卫国妈,待会我们家老沈回来后,你跟他说声,就说小梅生孩子,我先去医院了,对了,是北池子的妇幼保健院,让他别去错了地儿。”
“得嘞,没问题。”
邻居嘴里的话出口时,她已经跑出了院门,跨上了杨庆有自行车后座。
不得不说,沈梅生在了一条件还算过得去的家庭。
而且父母对她怎么说呢!
应该算不错吧!
起码来医院没空着手来,布兜里还装了营养品。
一罐未开封的麦乳精。
等到了晚上八点多,小两口的父母都等急眼,杨庆有和苏颖肚子饿冒烟时,产房内的护士终于出门带来了好消息。
“恭喜恭喜,产妇生了个女儿,母女平安。”
顿时现场的众人,有一个算一个,全松了口气。
这年头还没开始对生育进行限制,所以对老冯家来说,生男生女无所谓,又不可能只要一个孩子,不满意,接着再生就是了。
更何况,杨庆有并未在老冯两口子脸上看出任何不满的表情。
普通人家生孩子就没当年苏颖那么讲究了。
只要母子平安,或者母女平安,家近又不太富裕的,当天就会用板车把媳妇孩子接回家,家庭稍微宽裕点的,才会去挤大通铺。
也就是所谓的病房。
长长的走廊,大大的病房,一个房间七八张病床,到处充斥着孩子的哭闹声和产妇家属嘈杂的说笑声,别说睡觉休息了,安静坐会儿都难。
冯勇小两口现在的住处就在医院旁边,推着板车也就十分钟的路,沈梅自然不乐意遭这种罪。
她妈刚开口,就迫不及待的点头表示回家。
于是乎,一帮人刚进病房,便开始手忙脚乱的收拾行李回家。
杨庆有则拉着苏颖去医院门口雇板车。
好在是夏天,气温宜人,不用像冬天,得把人裹成粽子似的才敢出门。
板车上铺层软褥子,把人扶上车,嘱咐板车师傅慢着点儿,就可以上路了。
当杨庆有推着自行车,和苏颖远远的跟着板车,慢慢溜达时,苏颖还在纠结刚才一直徘徊在脑海中的想法。
“刚才我要是去找一下姑父的那个朋友就好了,孩子刚生出来,小梅身子骨也虚,就这么回家我总觉的不靠谱。”
“得了吧你。”
杨庆有撇嘴道:
“你想搭人情,人家都不一定舍得花那钱,对于一般人家来说,母女平安就是最好的结局,至于住不住院,能不能住特殊病房,对他们来说不重要,待会你千万别多嘴哈!”
“废话,你当我傻啊!”
苏颖翻着白眼回道:
“我也就是跟你说说,当着他们面说,那不成显摆了。”
“哎呦喂!我媳妇真聪明。”
杨庆有闻言立马掏出好几块奶糖放苏颖怀里的小婉身上,嬉皮笑脸的说道:
“奖励你奶糖吃,还有小婉,也算沾你光了。”
“你这人。”
苏颖生怕奶糖掉地上,手忙脚乱的一手抱小婉,一手捡糖,等把糖都塞口袋里后,才埋怨道:
“你就作吧!还买奶糖,明儿我就把你身上的零花钱都收走,看你以后怎么嘚瑟。”
杨庆有...................
两口子终究是外人,没必要赖冯勇家里不走硬往上凑,关系已经够近的了,再进一步就太没边界感了,于是乎,等把人送到家,俩人跟冯勇打了声招呼,便离开了冯勇家。
等回到95号院时,已经晚上九点多。
此时俩人也不着急吃饭了,之前的那点饿意,早饿没了。
随后的几天,冯勇生孩子的消息并未在前院掀起任何波澜。
毕竟搬出去了,大伙顶多就是当着冯婶的面道句恭喜,别的啥也做不了。
这年头风气比较好。
生孩子没后世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什么百天、周岁了,压根没那么多讲究。
除非是直系亲属,才会在百天、周岁时,拎斤点心上门瞧瞧。
普通邻居嘛!
也就那么回事,你提,人家就道句吉利话,你不提,人家当然不会主动找不自在。
当年苏颖生小婉时,也这么过来的。
..........................
“嘱咐你的话,都记心里没?”
六月最后一个周日,杨庆有终于在苏颖的催促中,决定启程回老家,这不,把苏颖母女二人送到苏静睿家后,嘱咐的话说了好几遍,最后还是不放心,站院门口让苏颖重复一遍之前的叮嘱。
“记住了,你都叨叨好几遍了,跟老妈子似的。”
苏颖原本不想重复,奈何杨庆有一脸较真的模样,让她不得不无奈道:
“没事不用回家,冯叔会帮忙盯着,下班不要跟佳佳出去瞎玩,记得给闺女准点喂奶,天热了,别让记得防蚊虫,点蚊香不能当着闺女的面点,味儿太大,对闺女不好,晚上吹风扇时不能对着闺女吹,要防止感冒,还有,别让姑父给闺女喝麦乳精,对不?”
“这还差不多。”
杨庆有满意的点点头,这才摆摆手说道:
“那就回吧!我下午的火车,待会就不过来了。”
此时苏颖反倒变成了老妈子,张嘴叮嘱道:
“那你路上注意安全,到了不用太着急回来,可以在老家多住几天,来的时候记得别让大伯带东西,咱们家啥也不缺。”
“知道了,我有数,放心吧你,走了哈!”
杨庆有摆摆手,回了苏颖一个倍儿灿烂的笑容,然后便踏上自行车,驶向胡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