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体系是一个工业化国家的以工业生产为核心的围绕全流程全领域的全面配套能力,犹如一部巨大的机器,有分工体系、制度设计、标准管理、组织管理、社会分工、教育体系、科研体系等等诸多方面,是一环套一环的,是层层分解层层递进的关系,是一种国家能力和民族振兴的关键要素。
完整的工业体系有几个方面
首先,一个国家要想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现代工业体系的复杂性、分工的精细化以及行业的多样性都非常高,再加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中小国家几乎不可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工业化人口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各个领域的需求;同时,他们产业分工也不够细致,导致许多关键环节缺失或不完善。此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支撑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活动。最后,由于整体国力有限,这些国家在资源调配、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困难,难以实现产业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因此,只有具有足够规模的大国才有可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工业化人口规模决定了你的工业从业人数,这是个硬指标。工业体系是一个工业化国家的以工业生产为核心的围绕全流程全领域的全面配套能力,有分工体系、制度设计、标准管理、组织管理、社会分工、教育体系、科研体系等等诸多方面,是一环套一环的,是层层分解层层递进的关系,是一种国家能力,是国家发展的强大支撑,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人数达标才能有充分的工人、工程师和科研队伍,才能保证各行各业都有相对专精和全面的人才队伍,才能保证深度和广度,才能保证由足够数量的企业,才能保证一定程度的竞争环境,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工业化人口规模的不断巨量增长才能保证工业化的不断深化,也决定了工业化能力从人口和规模小的国家逐渐传递给大国,你不能想象现在的美国人口如果只有3亿就能主导世界。就像鱼儿离不开水,工业化人口规模是工业化的重要基石,只有不断增长,才能保证工业化的深化。
产业分工的规模大小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拥有多少工厂和专业化细分企业的数量。当一个大型行业被拆分成更细致的部分时,意味着分工更为细化,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因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每个人都能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提高效率。然而,对于中小国家来说,它们往往缺乏足够的规模来实现这种高度细分的产业分工。尽管这些国家可能会尝试模仿那些制造业发达的国家,但由于其国内市场较小,无法支撑起足够多的细分企业,导致这些企业难以形成竞争力。最终,这些中小企业可能会面临倒闭的命运,而该国也不得不依赖进口来满足自身需求。
基础设施建设(Infrastructure)水平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交通网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道路、桥梁和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密度和质量,可以反映其经济发展程度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例如,美国曾经修建了数十万公里的铁路,这极大地促进了国内贸易和人员流动;而中国近年来也大力推进高速铁路建设,使得城市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2.**能源供应**:包括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生产与配送系统。稳定且充足的能源供给对于工业生产、居民生活都至关重要。例如,苏联在十月革命后急速实现工业化,离不开对能源产业的大规模投入。
3.**通信网络**: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速、广泛覆盖的互联网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韩国和日本在信息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与其先进的通信网络密切相关。
4.**物流效率**:高效的物流体系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商品流通速度,从而提升整个经济运行效率。德国在统一后通过完善物流设施,加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促进了全国经济一体化进程。
5.**水利工程**:水资源管理和防洪抗旱等水利设施也是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水利工程有助于保障农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平衡。
总之,基建水平犹如国家发展的基石,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硬实力,更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都需要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整体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贸易谈判和市场准入条件等方面,大国与小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大国通常拥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国力越强的国家也越能撬动更多的杠杆,主导更多的货币流通。例如,美国通过美元霸权来控制全球金融体系,并利用其军事力量来维护自身利益。
此外,大国制定的产业政策不仅会影响本国,还常常波及整个地区乃至全世界。以中国为例,十几年来对光伏、风电、电动车等新能源产业的补贴和扶植政策,使得中国不仅成为这些领域的行业巨头,还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优势。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新能源的成本,还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转型,使得其他国家在巴黎气候协定后能够制定更为雄心勃勃的节能减排和碳中和目标。如果没有中国庞大的新能源制造业规模,实现这些目标将面临难以承受的成本压力。
除了产业政策外,大国还能够实施一些大型项目,如“一带一路”倡议或马歇尔计划。这些项目需要强大的国力支持,只有具备足够资源和能力的国家才能承担这样的责任。小国往往只能选择跟随大国的步伐,参与其中并从中受益。因此,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决定了其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
因此,如今西方国家以及日韩地区,除了美国外,其工业体系并不完善,这主要归因于缺乏足够的规模。一个国家或地区若想在全行业、全领域、全工业体系中拥有竞争力,规模效应至关重要。然而,德国却是个例外。由于德国几乎等同于整个欧盟,欧盟目前已成为德国的准殖民地。德国企业广泛分布在欧盟各国,享受着共同货币和零关税政策,基本上与国内市场无异。特别是对于东欧原华约国家的殖民化和工业布局,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现今的波兰几乎已成为德国的境外生产基地。换句话说,如果将欧盟视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那么欧盟的产业完整性较高,工业体系也相对完整;但若是严格局限于某个单一国家,则情况就不尽如人意了。
第二,必须具备纵深性,也就是完整度,这个是很多人不了解工业体系的根源,就是把工业生产简单理解为有个工厂就是有体系了,比如有座钢厂就有冶金工业体系了,有化工厂就有化工体系了,那差的很远,进口一座全流程工厂是非常简单的事情,成套买就可以,我做海外冶金工程这么多年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很简单,比如全流程从原料厂、焦化、烧结、球团开始到高炉、转炉、精炼、连铸、轧钢、铸件,国内能做这个大成套的工程公司至少有8家,而且价格很好,全下来大概可以控制在40~60亿美元以内,不但供设备还包设计、建设、交钥匙,甚至包融资,贴心的不得了,这8家内卷就非常厉害,海外有经验的业主一般都会找几家中国公司去谈,这几家就开始卷了....当然也看产量和规模,价格大差不差吧,但你这个国家买了这座大钢厂了,也能铁水奔流、钢水滚滚、烟囱冒烟、轧机隆隆了,这就代表你这个国家具备冶金工业体系了?当然不严格的说也算你有冶金工业了,但实际呢?绝对不是!
五一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5月1日到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