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天河大街
李昊泽对于自家儿子搞出的奇特东西基本已经见怪不怪了,之前在庄子上盖奇大无比的房屋,是不是还会和木匠搬来一些怪异的胡床和一种四面见方的高案几。
不过那胡床比起常见的更加宽大,胡床两侧由木材拦住,宛若栏杆,栏杆之下则是代替胡床四足的圆弧,在呈现出一个不太规则的圆后向后衍生,胡床的后侧倾斜着一张竹席,竹席后则是由木材制作出的类似支撑物。
坐上去后,整个胡床可前后自由摇动,自己刚用时还很是惊讶,生怕这胡床散架,但前后坐了几周,从庄子上坐到了京城也没有出事,常青貌似说这种胡床叫:摇椅。
家中的大厅则多了一些高大的案几,和摇椅相似,不过没了圆弧,而是规规矩矩的四个木腿,比起摇椅更加高大,不变的是两侧的矮栏杆,两个栏杆连接着后侧笔直的一面雕刻精美的木板,栏杆上也雕刻着装饰,貌似叫做扶手,整个案几被自己的儿子称作:太师椅。
比起李昊泽对这些小物件的啧啧称奇,李沐植则欲哭无泪,这年头的工匠连三维立体图纸都看不懂,为了教会这些已经进到府里的工匠,李沐植甚至教了他们这会还没诞生的阿拉伯数字,足足半月时间,百十个工匠只有不到十个人真正掌握这些数字的使用。
不过好在经过几个月的魔鬼教学,现在这些工匠基本都能看明白这些数字了,至于各种尺寸和规格李沐植则觉得自己八辈子拗不过来,什么毫厘丈尺寸之类的,一直在变化,李沐植现在的愿望之一就是倘若有日权在手,必定进行一场对数学和各种计量单位的改革,真的太麻烦了。
说回推广笔墨纸砚这上面来,李昊泽其实也挺头疼,这种宝贝按理说应该很快就能推广开了,自己儿子怎么也不会问这种问题,但是儿子只是说:要让所有老秦人都能用的上的东西才是好东西。
不过倒也没要求什么,就是希望在东都大街上开办个什么诗词大赛?李昊泽自然弄不明白,不过听儿子解释说是赏析诗词就差不多了解了,不过这种东西不都是在那些文人府上举办的吗。
李昊泽满头雾水,李沐植则不以为然,这年头有钱人家在天河大街上溜虎狼都干的出来,自己借用个一片地区开个与民同乐的诗词鉴赏大赛已经算的上的陶冶情操了。
这天河大街就好比后世唐朝长安的朱雀大街,要说地位也是和朱雀大街相差不差,再直白些就是后世街道的主干道,还是那种直接从城门直接通向皇城的古代公路,规模也不比朱雀大街差。
天河大街的宽度堪比后世的世界杯球场,当然了,这里说的是大街的宽度,长度却足足有六公里左右,大街两侧则是高大的建筑和坊墙,不过在街道上整齐的排列着四组类似路灯的火炬,每日都有专人的火系奇人进行点灯工作。
在道路中央则是一排则是规律的摆放安置着大量木制机关,其运动工作起来类似后世的机械臂机器人,一般用来装卸商队的货物,自家商队自己也见过几次,不知道是不是世界线的不同,导致了大秦的科技发展能力已经远超自己世界中的历代封建王朝的水平,甚至工业革命都能被压下一截。
自家商队中的主要的运输器具是最常用的天牛車,一个牛形机关器械,牛头部是操纵室,内部是大量的机关控制牛身,大致就是类似一个机关仓,人员进入后穿戴上机关部件用来控制牛身。
在牛背上是另一个控制室,控制四个牛蹄和呈牛角装的自动填装型八牛弩,牛身两侧是储物仓,光是宽就有四五米,高六米左右,揽扩牛尾机关在内总长约十五米,牛腿长三米并能够自由收缩,可使用体积在一百二十立方米左右和后世的超大卡车差不多。
据说这个天牛車还是当年墨家非乐门的掌门张衡所发明,距今也就几十年,据说当年还成功的用这个发明帮助自己祖父辈的将领去北伐草原诸部,这哪是古代农耕社会,这分明就是修仙朋克啊。
不过国公府说话就是好使,没多久就在天河大街上的一个中央地段给租了下来,不过并不花钱就是了,李沐植带着府上仆役开始在街道上张灯结彩的进行布置,还有一部分仆役则派发着用纸制作的传单。
如果说有什么只能让古今中外全宇宙都能统一的行为,那其中一定有看热闹,连续几天,未布置完的场地周围到处都是看热闹的民众,每次都是到日落时分,仆役手上的传单都是已经被抢光了。
至于抢走的人是不是有文化识字的,谁在乎,纸这种金贵东西被国公府的败家子糟践后再送出去已经成为了这几天洛阳城的头号热门,不管是不是识字的,都会每天来这个地方拿传单,反正只糟践了一面,背面还能写写字,就是用来给自家娃娃认认字在沙地上照着描也是不错的。
不过一些认字的大户人家还是看的明白那些传单上的内容,大多都是抱着玩乐的心态观望,反正各种花样早就玩腻了,偶尔来点新奇的也不错,更何况举办者还是被人称作怪胎了鲁国公家的公子。
而那些贵族子弟则也对鲁国公府上的出手阔绰有些感到意料之外,毕竟鲁国公李昊泽的钱财大多都去用来接济旧部了,所以也让家中的一些子弟去看看事情的真伪。
至于是不是真的所谓的诗词大赛吗,如果没有那就说明只是鲁国公家的怪胎小公子败家,但如果真的要举办,那也就看看这个怪胎能作出什么可笑的诗词。
(多谢各位看官厚爱,还请各位看官多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