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城下。
“距离朝廷发布人事任命,都过了半年时间,才过来赴任。
我这位总督不称职啊!”
听到李原的感慨,一众湖广官员直接上演了川剧变脸。
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收复武昌,无论怎么看,都是国之栋梁。
虽然仗不是李原指挥打的,但在外界眼中,叔侄谁指挥的战争没有任何区别。
总督自嘲不称职,这让大家很受伤。
叛军肆虐湖广的时候,他们为了小命着想,选择了暂避锋芒。
在儒家道德体系中,这种逃避责任的做法,最是令人不齿。
按照大虞律,在场的大部分官员,都要被下狱问罪。
没有立即遭到清算,主要是牵连的官员数量太多,一下子全给处理掉,那就没人干活了。
受战争的影响,现在的湖广,已经不是官员们心中的香饽饽。
指望朝廷派人过来接任,没有一两年时间,都补不齐缺额。
要知道目前广西的文官系统,尚且有一半的缺额。
湖广两度沦陷,在官员们心目中,这里就和坟墓差不多。
在局势明朗前,这里就是官员们的龙潭虎穴。
对李原这个总督来说,眼下的湖广最需要的是稳定。
大虞的官僚都是一路货色,朝廷新任命的官员,未必有这些人好用。
强行摊派一笔湖广公债后,就给了众人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眼下这只是任用前的一次例行敲打,可在场众人却不敢掉以轻心。
有把柄在上司手中握着,大家心里着实没有底气。
“叔父,先进城吧!
成功收复了武昌,今天是大喜的日子,没必要吹毛求疵。
陛下英明神武,湖广的情况特殊,想来能够理解诸位大人的苦。”
李牧的解围,让众人越发的忐忑。
永宁帝给大家留下的,可不是好印象。
看过去几年,朝廷罢免、问罪的官员,被苛责的可不在少数。
尤其是永宁元年,皇帝和辅臣之间的斗法,最是受人非议。
他们干的这些破事,一旦捅到了皇帝面前,诏狱套餐是少不了的。
“诸位大人,我们一起进城吧!”
李原笑着对众人说道。
打一棍子,给个甜枣。
这是最传统的御下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警告的效果达到了,就没必要一直冷着脸。
过去的事情,他这个总督没功夫追究,但未来的事情必须给他办好。
“总督大人,您先请!”
众人急忙回应道。
难得看到了自家总督的笑脸,他们可不敢蹭鼻子上脸。
相比徐文岳那种文人总督,从军中走出来的李原,明显更加杀伐果决。
惹恼了徐总督,大不了丢官去职。
可若是得罪眼前这位,那可是连小命都保不住。
大家不是一个圈子的,文官内部流行的师生关系那一套,在这里没有任何作用。
没有继续客气,李原当仁不让的走在了队伍最前方。
官军收复武昌,对他这个湖广总督来说,也是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倘若大虞能够中兴,凭借眼下的功绩,少不了一个中兴名臣的历史评价。
捷报,早在武昌城破的一瞬间,就安排人火速送往了京师。
战绩还是一如既往的亮眼,叛军的首级不值钱,虚报一些战绩是必然的。
有收复失地的功劳在,无需担心兵部核验。
问就是:尸体被江水给冲走了。
朝廷需要胜利,这种确定的大胜,肯定要大力宣传。
没人会和朝廷对着干,跑去纠结细节。
不过朝廷的封赏,大概率是指望不上。
户部穷的叮当响,北方几个省提供的财税,能够养活边军和中央朝廷都算不错了。
这不是朝廷刻意区别对待,主要是南方各省经济条件更好,还能想办法自筹军饷。
九边之地都是穷乡僻壤,地方上的士绅大族,早在无数年前就跑了。
剩下的边民,都是一群穷鬼。
常年遭受北虏的祸害,养活自己都难。
放权给边军筹饷,那就相当于放开物资禁运,鼓励大家搞走私。
物资禁运政策,没有能够封锁住北虏,却抬高了草原上的物价。
北虏从大虞抢走的财富,要不了多久,又会被动回流过来。
一旦解除了限购,北虏手中的财富购买力大增。
获得了充足的物资,敌人的实力将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
最糟糕的是在资敌的同时,边军能从中获得的那点儿收益,远不能覆盖军饷支出。
本质上,晋商能够发财,都是靠垄断带来的暴利。
一旦丧失了垄断,那么巨额利润也就没了。
草原上的财富,主要靠劫掠大虞。
牧民们自己放牧产生的收益,填饱肚子都难,没办法贡献多少购买力。
别看晋商干了垄断买卖,但大虞朝最有钱的,从来都不是晋商。
海洋贸易兴起前,最富裕的是盐商。
海洋贸易兴起后,海商集团掌控的财富,才是天下之最。
只不过这些人,平常行事更加低调,没有晋商和盐商惹眼。
一行人步入城中,直奔湖广总督衙门而去,这可苦了那些养尊处优的文官。
平常时期出门,要么坐轿子,要么乘坐马车,何曾走过这么远的路。
可惜没有办法,总督大人带头在前面走着,再苦也只能咬牙跟上。
混迹在人群中,看着一个官员咬牙坚持的样子,李牧强行忍住了笑意。
毫无疑问,徒步入城也是李原下马威的一部分。
不带着他们亲身体会一下,很难让这些五谷不分的官员,知道下面百姓的苦。
倒不是奢望,他们变成圣人。
只要在履任期间,少搞点儿事情出来,尽快稳定新收复土地即可。
自家叔父这番苦心,能不能发挥作用,李牧不清楚。
不过他的思路却是打开了。
既然这些文官体力不支,那么就要放大这个缺陷。
往后看这些家伙不顺眼的时候,就可以把人邀请过来巡视军营。
围着营地转上几圈,运动强度也不比走眼前这段路小。
最关键的是这样的折腾法,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
京师,养心殿。
自从完成人事调整后,前线的捷报就不断传来,永宁帝的心情也风云转晴。
“收复了武昌,好!”
哪怕是军事小白,他也知道武昌府的战略意义。
拿下了这交通枢纽,大虞南北各省再次连在了一起,对叛军完成了战略包围。
“恭喜陛下!”
“武昌府回到朝廷手中,想来要不了多久,就能收复湖广全境。
卫逆损兵折将,地盘还缩水了一半,已经是秋后的蚂蚱。
解决了卫逆,傅逆也就独木难支。
……”
徐忠恩当即拍起了皇帝的马屁。
太监,干的就是这种活。
给皇帝提供情绪价值,没有任何毛病。
“哈哈……”
“你这老货,就是会说话!
不过朕的这几位总督,确实都是国之栋梁。
湖广战场连克永州、衡阳、长沙、岳州、武昌,南直隶战场也拿下了松江府。
现在相当于东西两线,向叛军进行战略包抄。
那群逆贼,估摸着也分不清什么是战略,还不知道死之将近。
可惜辽东镇那帮混蛋,击溃了叛军的北伐部队后,就窝在河南不动了。
说什么骑兵不擅长水战,都是在糊弄鬼呢!
朕什么时候,让他们打水战。
不奢望他们收复南京,拿下徐州、凤阳、淮安、扬州等地,总能够做到吧!
倘若再卖力点了,连安庆府一并给收复,那么这场平叛战争,就更加没有悬念了。”
说到后面,永宁帝的好心情,都散去了一半。
辽东镇着实让他又爱又恨。
这些精锐骑兵,确实能打。
可惜就是不怎么听使唤。
为了让这些家伙上战场,朝廷都要“哄着”。
倘若这些部队,同两广六镇一样听话,叛军早就被赶过了长江。
“陛下,骑兵不光不擅长水战,同样也不适合攻城。
攻城略地这种活儿,辽东镇干不了。
眼下战场局势,已经趋于明朗,官军正在逐步掌控全局。
您就等着听捷报吧!”
徐忠恩委婉的劝说道。
安抚辽东镇,朝廷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甭管是否听话,终归是大虞朝最重要的武装力量之一。
倘若因为一时的意气,再次把双方的关系搞僵,后患可就严重了。
辽东那帮军头抱团和朝廷讨价还价,主要是亏心事干多了,担心被秋后算账。
这属于缺乏安全感,本质上这帮人,没有造反的野心。
靠政治手段分化瓦解这个联盟便是,没必要把事情搞得那么复杂。
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五年,只要下的功夫深,问题早晚都能够解决。
“罢了!”
“朕,不和他们这群武夫计较。
让翰林院把前线发来的捷报,多抄录几份,发放给朝中百官。”
永宁帝摆摆手说道。
大虞朝已经掌握了活字印刷术,一般这种需求量大的公文,都是直接进行印刷。
质量虽然比不上手书,但不影响观看。
不过皇帝既然开了口,那么翰林院的官员们,就要加班干活了。
这是乱说话的代价,喷子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
治不了罪,不等于没办法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