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1977大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31章 全员转移隔离,方主任可以回城(二合一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是!”两名工作人员立刻调转方向,跳上吉普车,引擎轰鸣着朝东风公社疾驰而去。

陈景山的怒火仍未平息,他指着临时诊点旁堆积的药品箱:“第一组!立刻清点急救药品,所有能用上的重症药都装上车!再派四名急救医生、两名护士,跟着去东风公社!必须在半小时内把昏迷的孩子稳住!”

“明白!”第一组组长当即应声,带着队员们飞快地拆箱分装。

一行人忙成一团,玻璃药瓶碰撞的脆响在紧张的空气中格外清晰。

这边老胡对着方言说道:

“行了,你们忙吧,一会儿我让人做好饭菜就送过来。”

方言点了点头:

“路上小心点。”

老胡说道:

“放心有老崔呢,他这些地方天天开车跑,熟着呢。”

接下来方言继续忙碌起来,今天来义诊的同学们也是遇上了,到了这会儿连口热乎饭都没吃上,三两口吃了馒头咸菜,然后就又开始工作了。

本来都还以为来人了他们就可以交差,结果现在倒是好了,还得继续干活儿。

好在就是今天有方言在这里陪着他们工作,还给他们说了,待会儿老胡还会把饭菜从厂里那边送过来。

要不然今天看起来还真就是来受苦的。

忙活了一会儿,远处传来引擎声,方言定睛一看发现是安东开车回来了。

“师父!”停好车安东立马就跑了过来,对着方言开始汇报起来。

“那边公社的书记已经被抓了,现场已经被防疫队的接管了,那边义诊的人知道了消息后,由岳美中老教授带头现在留下来正在配合防疫队做工作。”

“广播通知过后,就陆陆续续的有人带着自己家孩子到公社报道了,现场的情况暂时还算是稳定,岳教授让我告诉这边,不用担心他们。”

方言点了点头,对着安东说道:

“你辛苦了,赶紧吃点干粮,我们这边紧急情况也处理的差不多了,待会儿布置好后续治疗后,我们应该就可以休息了。”

安东点点头,然后去拿了个馒头啃了起来。

接着周围忙空的人也过来对着他打听那边公社的情况。

安东三口两口把馒头咽下去,又灌了口热水,才对着围过来的同学们和卫生所的医生们细细说道:“那场面刚开始真乱!我们到的时候,防疫队的人刚把东风公社书记架上吉普车,他还喊着‘凭啥抓我’,好多村民吓得抱着孩子往村外跑,说‘当官的被抓了,没人管娃了’。”

他抹了把嘴,语气里带着点庆幸:“幸亏那边有人反应快,站在村口喊,说我们是来治病的,还有卫生部的领导撑腰,岳老教授也站出来亮了身份,村民们才敢停下。后来防疫队开了广播,反复说瞒报要担责任,主动送娃来检查的有药给,慢慢就有人来了。”

一个戴眼镜的女同学皱着眉问:

“那些藏起来的孩子都找着了吗?病情严重不?”

安东说道:

“我走的时候,防疫队正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找呢。”

有个同学说道:

“这要是再晚一天,真不敢想。猩红热这病,耽误一天就多一分险。那东风公社的赤脚医生也糊涂,咋就认不出来呢?”

一旁的陶广正说道:

“嗐,和医生关系不大,主要是书记……”

“在这基层,以前这种不上报的情况可不算少见,尤其碰上这种要担责任的事,有些干部第一反应不是解决问题,是先想着‘捂盖子’。”

他抬头扫了圈围过来的人,声音压得略低了些:“我前两年支援过其他地方,那边有个村子闹瘟疫,一开始就几个人发病,村支书怕上报了影响年底评优,就让赤脚医生说是‘吃坏了肚子’,偷偷给点土霉素糊弄。结果没几天病倒一片,连卫生院的医生都传染上了,最后还是地区派了防疫队下来才控制住,那支书当场就被捆走了,听说判了两年。”

陶广正以前是当院长的,大家都清楚,班上这种学生还不少。

另外一个同学也说道:

“可不是嘛。就说咱们县去年冬天,北边公社有孩子起疹子,医生看着眼熟,怀疑是风疹,赶紧报给公社书记。结果书记说年根底下别惹事,硬是压着不让往县卫生局报,还说小孩子起疹子正常,过几天就好。后来疹子蔓延到三个村,有两个娃并发了肺炎,才惊动了上面,那书记直接被撸了职,现在还在公社食堂帮厨呢。”

戴眼镜的女同学听得咋舌:“就为了自己的前程,拿人命当儿戏啊?”

“不全是为了前程。”方言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刚写好的处方单,“有些干部是怕担责任,觉得‘没上报就不算大事’,真出了事也能往‘突然发生’上推;还有的是怕上面派来防疫队,又要调物资又要组织人力,麻烦不说,还显得自己工作没做到位。”

他顿了顿,想起之前培训时听过的案例:

“前阵子卫生部通报过一个典型,有个公社书记隐瞒流感疫情,就因为担心影响粮食征购,结果疫情扩散到周边四个公社,最后不仅他被撤职,连分管的副县长都受了通报批评。这两年上面抓得严了,明确说瞒报比疫情本身更可怕,这种情况才少了些,但架不住总有人心存侥幸。”

安东啃着馒头插话:“那东风公社书记也是糊涂,猩红热这病哪捂得住?那么多娃发烧咳嗽,难道能一直瞒着?”

“他就是赌能蒙过去。”陶广正站起身拍了拍裤子,“想着等娃自己好起来,这事就过去了,哪成想赶上咱们义诊,还来了防疫队,这下想瞒也瞒不住了。也就是现在政策严,换以前,说不定还能找个‘情况不明’的由头混过去。”

正说着,远处传来吉普车的鸣笛声,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之前去东风公社的一辆吉普车又开了回来,看来是回来给陈景山汇报消息的。

汇报的内容方言他们不知道。不过汇报过后,陈景山快步从通讯车旁走过来,脸上的凝重散去了大半。

方言对着众人说道:

“应该是过来跟我们说接下来的安排了。”

其他人也好整以暇,等着陈景山过来发话。

陈景山过来,他先是对着众人点了点头,目光最终落在方言、王玉川和陶广正身上,声音清晰而有力:

“跟大家通报一下东风公社的最新情况,算是个好消息。”

他刻意顿了顿,然后说道:

“那边公社藏起来的十二个患儿已经全部找到,剩下那两个没露面的,是家长带着去邻村走亲戚了,防疫队已经联系上,正派人把孩子接回来检查。最危急的五个昏迷患儿,经过岳老教授的中药调理和防疫队的西医急救,体温都已经降到 38度以下,虽然还没醒,但呼吸平稳了,算是暂时脱离了危险。”

在听的不光是方言他们,还有一些看病的家属,人群里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赞叹声,几个一直揪着心的人也悄悄松了口气。

陈景山对着方言他们说道:

“这事儿,你们这个团队立了大功。”

他先是看向方言,“方主任,你第一时间确诊猩红热,还提前用中药稳住了轻症患儿,更关键的是,你最早预判到东风公社可能有瞒报,让周书记提前派人去探查,这才为后续的抢救抢回了最宝贵的时间。”

方言摆摆手:

“今天这事儿谁遇到都会这么处理的。”

陈景山笑了笑,接着他转向王玉川还有老教授们:

“教授们,你们划分隔离区、指导防护的措施非常专业,从源头上遏制了疫情在咱们公社的扩散,刚才防疫队的同志还跟我说,你们病例复核和症状鉴别讲解,帮他们省了至少两个小时的适应时间。”

最后他扫过周围的同学们:

“还有各位同学,在物资匮乏、人手紧张的情况下,你们坚守义诊岗位,没有一个人退缩,这种担当很难得。包括老胡同志的物资支援,安东同志的来回奔波,缺了任何一个环节,事情都不会这么顺利。”

“这都是我们该做的。”众人也赶忙客气起来。

王玉川也不忘了给领导上价值:

“主要还是防疫队来得及时,药品和设备也充足。”

陈景山抬手止住他的话:

“分内之事能做到这个程度,就值得表扬。”说完他话锋一转,“不过现在,有更重要的安排给大家,工作交接已经基本完成,防疫队的同志们已经完全接手了诊疗、流调和消杀工作,后续的防控方案也已经制定好了。”

他看着众人明显疲惫的神色,放缓了语速:

“我知道你们从早上忙到现在,连顿热饭都没好好吃。所以,我宣布,从现在起,方主任、王教授,还有各位同学,正式从防疫一线撤下来,进行休整。”

这话一出,不少人都露出了掩饰不住的轻松。

不过方言听到陈景山说的是休整不是撤离,说明不会让他们离开疫区。

这会儿陈景山看出了大家的心思,补充道:

“不过现在大家还不能回城,需要找地方完成医学观察。”

听到这里大家就明白过来了,他们治疗病人属于是全程接触人员,属于是高危暴露人群,猩红热的潜伏期大概是2到5天时间,需要观察隔离才行。

陈景山的目光扫过众人瞬间凝重的脸庞,语气随即缓和下来,安抚道:

“大家别紧张,医学观察不是‘隔离审查’,是对你们自己和家人负责。猩红热的链球菌传染性强,潜伏期又短,你们近距离接触了这么多确诊患儿,哪怕一直戴着口罩、做了防护,也得排除风险。”

“隔离地点是我们准备安排在公社新翻修的知青宿舍,每间宿舍住两到三个人,被褥、热水、洗漱用品都备齐了,食堂会专门把饭菜送过去,不用你们自己跑腿。观察点的宿舍里有收音机,也能借到书报,不会让大家闷得慌。”

“每天上午下午会有防疫队的医生来测体温、问症状,要是出现嗓子疼、出红疹这些情况,能第一时间处理。前三天是发病高峰,能最大限度降低传播风险。等三天后体温正常、没出现症状,大家要是精力允许,也确实想搭把手,可以隔着老远给防疫队递递东西、整理整理非接触性的档案,但绝对不能再进隔离区、接触患儿和家属。”

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没有太惊讶,都是有这方面经验的,这么做也无可厚非,不过这地方的条件可就不太好了。

就在方言想说话的时候。

陈景山对着方言说道:

“方主任,你情况特殊,做了消毒过后可以回城。”

方言听到这话一怔,然后反应过来,这是看在卫生部和廖主任的面子上,给他的特殊待遇。

方言想了想说道:“领导,感谢您这份关照。您能体谅我的情况,我心里很清楚这是特殊照顾,实在感激不尽。”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身边的同学们,又转向陈景山,继续说道:“不过您也知道,医学观察的规矩是为了所有人的安全,我虽然情况特殊,但前三天这个发病高峰期,绝不能搞例外。要是我这会儿就回城,万一真有什么情况,不仅对不起家里人,更辜负了您的信任,传出去也会让大家觉得规矩是活的,影响不好。”

这话让陈景山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原本还担心方言会借着“特殊待遇”立刻抽身,没想到对方考虑得如此周全。

“所以前三天的关键观察期,我肯定留下。”方言话锋一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只是有个不情之请,关于隔离的地点,能不能允许我调整一下?老胡同志的工厂离这儿不远,他之前跟我提过,厂里有专门的消毒间和闲置的休息室,都是单人单间,通风好,消毒条件比知青宿舍更完善,毕竟他那是生产物资的地方,卫生标准本来就高。”

他怕陈景山不放心,立刻补充道:

“而且老胡他们厂里也有支援的同志,本来也要进行医学观察,我们这些教授和同学正好能凑在一块儿,方便防疫队的同志统一管理、统一测温。我去那边隔离,既不破坏规矩,也能利用厂里的条件更好地自我观察,您看这样行吗?”

众人听到方言这话,倒是松了一口气,老胡那边的厂里条件肯定比这边好多了。

也就是方哥能有这个本事和领导讨论商量了,其他人只能服从。

陈景山盯着方言看了两秒,嘴角慢慢扬起笑意,伸手在他胳膊上轻轻拍了一下:“方主任,你这考虑得比我还周全,我有什么不放心的?”

他转头对着身边的防疫队干事叮嘱道:

“小吴,你记一下,待会儿带两名同志跟着方主任去工厂,把观察点的规范跟他们再强调一遍,单人单间、每日两次测温、垃圾单独消杀处理,这些流程一个都不能少。再把登记表给方主任一份,让他帮忙盯着厂里其他观察人员的情况,有异常第一时间跟咱们联系。”

“明白!”小吴立刻应声记下来。

陈景山又看向方言,语气里多了几分恳切:“前三天辛苦你多费心,厂里那些支援的同志未必懂医学观察的门道,你在那儿我也踏实。三天后要是一切正常,你想回城或者留下搭把手,都凭你方便,到时候我让人给你开证明,保证不耽误你的事。”

“您太客气了,这都是我该做的。”方言连忙摆手,“我待会儿就跟老胡通个气,让他提前把休息室再消一遍毒,保证符合防疫要求。有任何情况,我肯定第一时间向您汇报。”

“好。”陈景山满意点头,又对着周围的众人说道,“大家都听见了,方主任以身作则,咱们更得把观察规矩守好。现在大家就跟着去安置,有任何需求直接提,别不好意思。”

众人纷纷应下,就在这会儿,老胡的车也开回来了,后面还跟着他们厂的拖拉机,车上面应该就是拉的做好的午饭。

老胡刚把车停稳,就跳下来扯开嗓子喊:“开饭咯!都别愣着啦!今天给大伙儿加了硬菜,赶紧来趁热吃!”

中午吃了点馒头咸菜,这会儿肚子里也没啥货了,听到吃的来了,大家都围了过去。

现在病人都安排好了,他们也不用担心了。

这拖拉机斗里弄了几个大桶,这个应该是专门定制的,市场上根本没有这种款式,掀开盖在上面的盖子,热气瞬间裹着香味涌出来,一盆红烧肉炖得油光锃亮,肥肉颤巍巍的几乎要化在汤汁里;一盆炒鸡蛋黄澄澄的,还撒了把翠绿的葱花;还有清炒白菜、萝卜丝炖粉条,最后是两大桶冒着热气的小米粥,熬得黏糊糊的能挂住勺。

“我的天,这伙食也太香了!”李卉眼睛都亮了,啃的馒头咸菜早消化得干干净净,这会儿光是闻着味儿,肚子就咕咕叫起来。

其他人惊叹起来,老胡这真是财大气粗啊!

和刚才的馒头咸菜形成了鲜明对比。

老胡笑着说道:

“你们跟方大夫冒着风险治病,还能让你们亏着嘴?这肉是厂里食堂特意留的,鸡蛋也是买的新鲜货,快盛!不够还有!”

说着就开始给众人拿筷子和搪瓷缸。

方言这才发现筷子上都被他弄了厂你的标记。

而这个时候众人早就按捺不住,纷纷拿起搪瓷缸和碗筷围上去,做菜的师傅给几个同学盛了红烧肉,张罗着大家多吃点,现场搪瓷缸碰撞的脆响、喝粥的呼噜声混着饭菜香,把一天的疲惫冲淡了大半。

方言拉着老胡走到一旁,递给他两个刚盛好的白面馒头,把医学观察的安排细细说了一遍。老胡听完立马拍大腿:“这有啥难的!我刚才就跟后勤交代了,把办公楼旁边那几间休息室收拾出来了,床单被套全换了新的,消毒水也备足了。你放心,保证符合防疫队的规矩!”

“我那边修建的时候就是按照大厂规格来的,把另外一个公社的人叫过来一起隔离也行。”

方言听到后点点头:

“那行,我待会儿通知那边。”

说完方言咬了口馒头,突然想起什么,压低声音问:“对了,央台那石敏主任还有摄影师同志呢?他们俩咋安排?跟咱们一块儿去厂里隔离不?”

老胡一怔,本来是打算送他回城里的,结果这家伙不回去要跟踪报道。

他抬眼扫了一圈,看见石敏正蹲在一旁,拍着他们吃饭的场景。

这家伙真是敬业啊!

“石同志,吃饭了!”老胡对着他挥手。

石敏挥挥手回应了一下,不过还是没过来。

方言和老胡对视一眼,干脆拿着饭菜走了过去。

把饭菜递给他后说道:

“跟您说个事儿,我们接下来要去老胡厂里进行三天医学观察,你这边怎么打算?”

石敏说道:

“我跟大队伍一块儿观察没问题,服从安排。但有个情况得跟你们说一下,我这几盒胶卷里有今天义诊和防疫的关键素材,要是搁在观察点捂三天,万一受潮就废了,这可是要发回台里播的,耽误不得。”

“能不能麻烦你们跟陈领导说一声,让我的同事先把胶卷送回城?摄像机我可以留下,素材备份也做好了,就这几盒原片得赶紧送回去处理。”

方言沉吟了一下,这事儿确实耽误不得,新闻素材的时效性和保存条件都苛刻。他点了点头:“你别急,我这就去问陈领导。胶卷送回去没问题,肯定得给你妥善安排。”

接着老胡对着他说道:

“行了,先吃饭吧,这边已经拍的差不多了,待会儿到了隔离的地方,您想挨着采访都行。”

石敏答应一声,最终还是和摄影师关了机器,接过搪瓷缸道了声谢。

用筷子扒拉着红烧肉,没几口就吞下去大半碗,显然也是饿得不轻。

“那先谢过二位了,素材真耽误不起。”石敏抹了把嘴对着方言他们说道。

一旁摄影师这会儿也吃上了。

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肯定是刚才就饿了,现在这会儿吃上后终于是忍不住了,哐哐的直造。

等到他们吃的稍微慢点,方言才对着他问道:

“这里面我们治病的内容,大概什么时候播?”

石敏说道:

“很快,如果顺利的话,今天晚上的新闻里应该就能看到了。”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