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市的雨连续下了三天,玄山鉴宝联盟筹备处的玻璃窗上蒙着层薄雾,陈轩指尖捏着那片带鸢鸟纹的青铜残片,在台灯下转了第三圈。
残片边缘还沾着泥土,是今早公众鉴宝日最后一位市民送来的——说是拆老房子时从地基里挖出来的,巴掌大的铜片上,半只展翅的鸢鸟刻得凌厉,鸟喙处有道斜纹,与苏晴之前拍下的盯梢者袖扣纹路如出一辙。
“这纹路不对劲。”苏晴将高清扫描图投在大屏幕上,指着鸢鸟翅膀的羽毛,“你看,普通青铜纹饰是平行刻线,但这几处线条是错开的,像是……刻意留的密码。”
陈轩忽然想起文书首译里的“玄山溯源图”,转身从保险柜里取出那份用恒温袋保存的古卷。文书开篇的篆字已经译出“三窖藏”的信息,但末尾几行扭曲的符号始终解不开,此刻将残片覆在符号上方,铜片上的鸢鸟纹路竟与符号边缘严丝合缝。
“是叠加密码。”他猛地起身,将残片纹路拓在纸上,再对应文书里的星象图推演,“青铜残片是钥匙,文书符号是锁芯,两者拼合才能读出具体位置。”
台灯下,拓纸与文书重叠处渐渐浮现出一行隐藏的小字:“潮落处,舟归港,玄山之藏,先见码头旧仓。”
“码头?”小林凑过来,手指在滨海老地图上点了点,“滨海港老码头区有片废弃货舱,二十年前台风冲垮了栈桥,之后就一直封着,去年还有人说在那附近见过可疑的集装箱。”
陈轩指尖在“旧仓”二字上顿住,忽然想起张馆长提过的细节——黑鸢组织早年在滨海港有过走私记录,而文书出土的西北古城遗迹,正是当年玄山氏船队出海的起点。“玄山氏当年可能通过海运转移过文物,老码头货舱,就是第一处窖藏的入口。”
他立刻拿起手机拨通李警官的电话,听筒里却传来电流杂音,紧接着是警方卧底发来的加密短信:“黑鸢已盯上货舱,正核对坐标,似有异动。”
窗外的雨还在下,陈轩走到窗边,望着远处雾气缭绕的老码头方向。青铜残片在掌心泛着冷光,鸢鸟的眼睛仿佛正盯着他——这不是普通的窖藏线索,是黑鸢设下的陷阱,还是玄山氏留下的引路标?
“准备工具,明天一早去老码头。”他将残片和文书锁进保险柜,转头看向苏晴和小林,“带足鉴宝设备,还有,通知李警官,让便衣提前在货舱周边布控——这次不仅要找到窖藏,更要钓出黑鸢的人。”
苏晴将扫描图存进加密U盘,小林已经在查老码头的历史档案,筹备处的灯光亮到后半夜,而几公里外的废弃货舱里,两道黑影正举着手电筒,在锈迹斑斑的舱门上画着与青铜残片相同的鸢鸟纹。
需要我针对本章中“青铜残片与文书的密码对应逻辑”“老码头货舱的环境细节”或“黑鸢探子的行动侧写”补充更具体的描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