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2章 宁信有,不信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官帽前程和那点私下的灰色收入,地方官们二选一。

这是赵安代表朝廷给的选择,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以前你们做过什么,本官一律不管,但现在本官只有一句话,若现在还有人敢与匪人勾连,为了那点黄白之物坏了本官的大事,那本官拼着这花翎顶戴不要,也要叫尔等知道国法无情!”

说完这番话,赵安头也不回踩着一地的碎瓷离开会场,留下一众你看我、我看你心中只突突的官员们。

不得不说这场打招呼会开的很好,效果也很明显。

赵安的高压令得凤阳府大小官员无不胆寒,该配合的配合、该交待的交待、该检讨的检讨,就是没人敢阳奉阴违。

因为,赵大人是真敢杀人的。

与之配合的是同知安德顺从凤阳府城相关机构抽调的人员,配合藩司衙门选派人员以“工作组”形式,进驻所辖各县。

“工作组”进驻灵壁县次日,几个平日与盐贩子交往过密的保长就神秘失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家属前来报官,却被告知是在县里学习朝廷和省里的相关法规。

家属要求见一面,也被保密为由拒绝。

学习当然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对这些保长的严刑拷打以及深挖。

与此同时,一批与本地毫无瓜葛的吏员和兵丁被补充进来,仅仅数日,灵壁县盐匪经营多年的信息网络几乎在一夜之间被连根拔起,不但直接抓获于县境活动的盐匪数十人,还将他们的眼线耳目上百人控制住。

类似的情景在皖北盐匪活动频繁的府县同时上演,这次跨区域、闪电式的人事调动以及大刀阔斧的抓捕可以说是一次军事行动的预演,其意义甚至并不弱于直接军事打击行动。

如果说“四正六隅”是围剿战略,“军事、政略、民务三结合”是具体战术,那么扫清盐匪外围情报网则是为战略和战术成功提供的基本辅助。

盐匪,并非占山为王称霸一方的组织,他们分布在皖北各地,有的直接就是地方上的地头蛇。

只有出大事的时候,盐匪们才会在谢、杨两个大头领号召下聚集对付官兵,无事时以区域划分从事私盐贩卖。

主业是盐贩子,副业才是对抗官兵抓捕的匪。

所以,绞杀盐匪情报网实际就是对盐匪外围的打击,迫使分散在各地盐匪因为恐惧聚集到一起“负隅顽抗”,从而达到围而歼之的目的。

人事上,调动的虽然都是基层小吏,但这些人的岗位却非常关键,范围不大却精准地打在盐匪情报网的七寸上。

一时间,各地盐匪头目要么发现自己的手下莫名其妙失踪,要么发现自己突然成了聋子、瞎子,往日灵通的消息渠道彻底中断,而官府的动向却是一无所知。

机灵一点的已经收拾细软跑路,不聪明的还呆在原地想看看发生什么事。

某日,定远县一乡镇集市突然来了一伙手持刀枪的大汉,他们于集市上强行高价售卖所带来的食盐,不肯买的、稍有迟疑的都被拳打脚踢。

不仅如此,他们还在镇上挨家挨户踹门强索粮食,看到鸡了鸭了的也顺手拎走。

走的时候自称是谢老大的手下,只因官府威逼的紧,这才找村民借些粮食。

同样的事于皖北大地到处发生,区别在于抢的东西不同,欺负人的方式不同,但无一例外全是自称盐匪。

若有心人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匪徒行动间颇有章法,彼此配合默契,撤退时路线明确,绝非乌合之众的土匪所能为。

因为他们是安徽绿营抽选的营兵假冒的。

消息很快传开,盐匪凶残暴虐的恶名在乡野间迅速蔓延,以往对盐匪还抱有几分同情,或者至少是畏惧而不愿合作的百姓此刻对盐匪只剩恐惧。

当接到消息的官军闻讯赶来假意追击盐匪时,百姓无不感激涕零,主动提供线索者大增。

赵安这一手嫁祸于人的阴损手段,不仅彻底败坏谢、杨二匪苦心积攒的名声,还将民心从盐匪那里一点点的拉了过来。

外围的一些小盐匪团伙莫名其妙就背了黑锅,被愤怒的乡民组织的团练围攻,或是被闻讯而来的官军轻易剿灭。

针对盐匪流动性极强,一旦在安徽境内压力过大可能会窜入相邻的江苏、河南等地暂避风头这一事实,赵安的工作重心已然转向“扎紧篱笆”,瓮中捉鳖。

收到赵安以署理巡抚请求协助的公文后,两江总督孙士毅立即给苏北三府派发调兵公文,同时遣督标一营前往凤阳参战。

这其中固然有娄老师的帮忙,但与总督府也一直密切关注皖北盐匪一事有关。

谢、杨二贼早就上了总督府通缉的黑名单。

扬州,两淮盐政阿克当阿这几天一直在等待,之前派往安庆的使者带回赵安请求盐政“协调”十万引的事,这位“活财神”既没拒绝,也没答应。

原因在于阿大人要等一封回信。

其任广东粤海关监督的叔叔常福的回信。

小心驶得万年船,虽然扬州官场如今猛刮赵有禄是皇帝私生子的风,阿大人也觉这事多半是真的,但心里总有那么一点担心,万一不是怎么办?

那自己不就上当受骗,活活损失几十万两么。

叔叔常福早年在内务府当差时伴驾四次南巡过,对皇家秘事了解不少,当能推测赵有禄这事的真假。

千盼万盼,终是等来广东回信。

“老爷,广东叔老爷的信!”

听到管家的声音,正在办公的阿克当阿一个激灵,赶紧从管家手中一把接过信,拆信封时手指甚至都在抖。

真,还是假,都在信中了。

带着对真相的无比向往之心,信纸刚取出阿大人就迫不及待看了起来,结果看完却是原地发怔。

脸上既没有知道真相的激动,也没有被骗的愤怒,就呆呆发愣。

因为叔叔常福表示他也无法确定此事真假,但劝侄子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