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宿主,打开盲盒获得:】
【物品:三倍亩产灵植液一瓶!】
听完提示音后,李浪顿时一惊。
三倍亩产灵植液一瓶?这是什么……
他正困惑时,又听到系统的声音再次响起,
【物品已发放空间戒指,宿主可凭意念取出】
李浪心神沉入戒指里的空间,果然看到里面有一瓶外观形似农药的小瓶子。
“这就是灵植液?”
从系统的说明来看,这灵植液……似乎有让农作物增产的效果?
“三倍……”
趁老爹离开田梗,李浪悄悄从戒指空间取出那瓶灵植液,拿在手上放在阳光下仔细端详。
绿色的液体,看起来像是草汁。
李浪拧开瓶盖,顿时一股药草的芳香,从瓶子里散发出来。
这香味还挺好闻,浓郁,清新自然。
“这就是灵植液……”
“亩产三倍……”
盯着手上这瓶绿色的液体,李浪眼睛发亮。
按照说明书,只要在浇水时,滴上几滴这瓶灵植液,回头等农作物丰收了,可以收获三倍的亩产!
一亩田,三倍亩产,这是什么概念?
就这么说吧,李浪正在所处的时代,1960年,全国农业生产力整体落后,一亩田最多能产四百公斤的地豆子。
也就是把八百斤的土豆。
一亩田八百斤,这还是最好的情况,再考虑到化肥供应匮乏,农药稀缺,病虫害防治手段落后,还有各种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
这一亩田八百斤,还得打个七折,
八百斤的七折,也就是五百六十斤,四舍五入算它六百斤。
再加上,现在双水村还在经历饥荒,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土豆红薯受影响小,但其他的作物,比如大豆小麦水稻,是要再减产的。
最好的情况,也就一亩田产四百斤的大豆小麦。
别看东三省都是黑土地,土地肥沃,但毕竟走的是公社制度,大伙儿一起种地,一起挣工分,一起分钱分物资。
这每亩田的农作物大减产,分到村民手上的粮食不就少了?
村民没粮食吃,自然就引发了饥荒大流行。
按平均来讲,一户人家一整年最多分到一亩左右的粮食,一亩也就是四百斤,六百斤的土豆,
这哪够一家几口人吃?
一户人家往少了说,四口人,往多了说,十几口人!
六百斤的土豆,也就一家十几口人吃上几个月,。
但李浪今天从盲盒开出来了“灵植液”,这“灵植液”能让每亩田的农作物,在原来的生产基础上,再增加三倍!
三倍!整整三倍!
一亩田六百斤的地豆子,翻三倍,那就是一千八百斤!
一亩田产一千八百斤的地豆子,那可不能说是大丰收了,那是巨大丰收!
八百年都不见得有这一回!
“这灵植液真是及时雨啊,我现在需要的就是这种……”李浪神色一喜,整个人很激动。
前世虽然也有让农作物增产的农药和化肥,但那毕竟是前世,李浪现在重活一世,现在是1961年,国家正闹饥荒,是最困难的时期。
人都吃不饱,哪有精力去搞研发?
国家外汇紧缺,哪有仪器和资金去研究让农作物增产的化肥和农药?
这些好农药好化肥,是没有的。
像李浪手里这瓶“三倍亩产灵植液”,一旦让四九城那些农业部和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们知道了,估计都要趁夜坐火车过来求李浪分他们一点,让他们拿去实验室研究研究。
但李浪深知系统的奖励太bug了,每一项拿出来,都能搅动风云。
这样的开挂利器,他得自己偷偷用,不能让人看到,也不能传出去。
分一点给那些教授专家?想屁吃呢!
“这灵植液操作也简单,只要每次浇水滴两滴,一直到生果期就行。”
土豆耐旱,不用经常浇水,一个月浇两次就行。
这一大瓶灵植液,能浇好长时间了。
“嗯?我干嘛只浇地豆子……”李浪突然一拍大腿。
这“三倍亩产灵植液”融入水,才起效,也就是说,只要是浇水的农作物,都能有这个效果。
需要浇水的农作物,那可就多了:水稻,大豆,小麦,玉米,高粱,药材……
“只要浇上滴了灵植液的水,一亩田产出来的粮食,就能翻三倍!”
“那要是多种点粮食……”望着手上的绿瓶子,李浪越想越激动。
不过,这一瓶子的灵植液还是太少了,就算每次滴一两滴,坚持到农作物成熟,最多也就两种。
“可惜了,灵植液就一瓶,要是多来几瓶,今年就不缺粮食了……”
一亩田六百斤地豆子,翻三倍,一千八百斤。
就算是种水稻,一亩田四百斤,翻三倍,那也是一千二百斤。
一千二百斤的水稻,够他们一家四口人吃了。
水稻啊,那碾出来的,可是白花花香喷喷的大米!
是细粮!
“决定了,两次机会,第一轮种地豆子,第二轮……就种水稻!”把玩着手上的灵植液瓶子,李浪下定了决心。
每天的盲盒有限,一天只能兑换一个,李浪今天兑换了四级盲盒,剩下的就不能换了。
想要兑换,得等明天盲盒重新刷新。
想到这,原本还要再花八千点兑换两次四级盲盒的李浪,也就死了心。
像“三倍亩产灵植液”这样的神器,可遇不可求,
能开出来一瓶,就等于今年的好运气,都用完了!
瞥了一眼正在忙活的江超英等人,趁着他们不注意,李浪拧开盖子,往带来的水桶,悄咪咪滴了两滴灵植液。
绿色液体,一接触清澈的河水,立马就化开,和水融为一体,连带着水也染上了一层药草香。
李浪低头一看,水的颜色,也微微泛绿,想了想,李浪弯腰抓住一把狗尾巴草,揉碎了,丢进了水桶里。
“这样就看不出来了……”
防止江超英老爹两人看出来水的不同,掩人耳目还是有必要的。
这会儿,江超英已经刨好了地,坑也挖了,老爹正把发了芽的地豆子块搬了过去。
李浪朝二人喊了一嗓子,
“爹,小江,我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