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刚刚歇下的心思又涌上来,大姐这是改变主意了?
娘家侄子侄女也悄悄往这边瞅着,耳朵竖起,似乎巴望着能听到一些自己想听的。
“不过,”苏锦绣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郑重,“还是那句话,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
“大姐,你想做啥决定,我们都同意。”苏建国最先表态。
苏锦绣快速扫过众人,“嗯,人选我已经有了,到时候再说是谁,不然我怕村里人都来找,咱家这年过不好。”
“这会儿要说的,是另外一件大事,我觉得咱家还得在苏家村扎着。”
“城里铺子是咱家改善生活的一个路子,但不是唯一的活路。家里头,地不能荒,牲口该养还得养。”
土地是农民的根,苏锦绣有时候累了,躺在床上偶尔还真的会想,回家种地是不是就不需要每天连轴转了。
【苏老太这思想进步的了不得呀!知道搞养殖了。】
【哈哈,人就是这样,社会阅历丰富了,眼光自然不一样。那时候养鸡养猪养鱼都挺好,蔬菜大棚捣鼓明白了也能赚大钱。】
【对,但是技术员要找本事过硬的。】
【村里应该可以承包土地了,那几年不都劝说农民包地吗?苏老太有钱,直接来个山头,种上树,到时候卖木头都能发一笔。】
……
苏锦绣忽然不说话了,全家人好奇的打量着她。
这是说完了?
好像大姐说的就是他们现在做的,没啥不一样啊。
没工作的几个兄弟、弟媳妇,每天做的就是下地干活,没丢下不管。
“大姐,地里的活儿我们……”
“会种菜不?”苏锦绣忽然来了句,苏建国的话被打断,愣了愣,回道:“会,黄瓜茄子豆角西红柿啥的,都能种,到时候种好了,我给送城里。”
苏锦绣看他,“我不是问你要菜,我是说,有没有想过种菜去卖?给城里供货,靠着卖菜赚钱。”
“卖菜?!”
苏建国脑海里好像有东西闪了一下,眉头习惯性地拧了起来:“那得种的多,要很多地,咱家也就一个菜园子,其他的还得种庄稼。”
“是啊,应该种不了多少。”苏建军跟着开口,“不过供咱全家吃没啥问题。”
“会种就行,别的慢慢想办法。”苏锦绣心里有点儿底了,继续讲她的想法。
“城里冬天也有黄瓜、西红柿之类的菜,金贵得很!咱要是也能捣鼓捣鼓那些,指定能赚!”
苏建军眼睛一亮,他也见到了,而且还侧面打听了一下,那是人家捣鼓的什么蔬菜大棚种出来的。
当时没敢想自己家也种,所以打听的细节有限,当然,人家也不一定说。
“唉,想那美事好像行不通,咱没地,找村长的话,兴许还会给出难题。”
苏建国的话引得大伙儿注意,苏锦绣有些不理解,村长李有福挺好说话的呀。
之前她让找着人去城里给砌土灶,干的活儿板板整整,收钱也不多。
“建国,村长咋啦?”苏锦绣问。
苏建国叹了口气,也在心里暗自庆幸自己那会儿脑子活络,找了个理由搪塞过去了。
“就是年前那两天,村长碰到我提了一嘴,说咱们村大坝荒着也是荒着,问咱家要不要租下来,这两年公社不管了。”
“说是能养鱼,也能养青蛙河虾啥的,一年租金三百块,最少让签三年合同。”
他当时没答应,就怕村长拿这事儿说事儿,让他们连大坝一起承包了。
“三百块?”苏林氏倒吸一口凉气,“那破坝子除了长芦苇就是蛤蟆叫,能养出个啥?一年三百,这钱扔水里连个响儿都听不着呀。”
其他几个住在村子里的家人也都这么想,那地方邪性,前几年村里也动过养殖的心思,学习别的公社大队,捣鼓来了鱼苗。
结果鱼苗撒下去没俩月,赶上夏天暴雨,水漫上来全冲跑了,血本无归。
村里人都说那地方风水不好,谁接谁倒霉。
据说村长已经动员了好几家条件还算过得去的,都没成功。
苏建国重重点头。
“可不就说嘛,啥都不干白搭进去一千,傻子才干哩。”
苏锦绣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却砰砰狂跳。
这就是送到眼前的机会!
那荒坝她也清楚,面积不算小,底下淤泥厚实,是天然的肥水塘。
三百块一年,在眼下看确实是很大的投资,但长远看,他们家真能拿下绝对是占了大便宜。
她压下心里的激动,拿起钢笔在本子上刷刷写了几笔。
“话也不能说的太绝对。”
苏锦绣抬头,“那大坝荒着是废物,到了有想法的人手里,就是聚宝盆。”
“姐,你想租下来?”苏建国有些担心大姐上头,这事儿不是能逞英雄的。
那可是真金白银。
“对。”苏锦绣脸上露出自信的笑,但没有说自己租来要做什么。
苏建国眉头没有舒展,“可是,我之前没同意,说不准这两天村长万一找着别人了,要不现在去他家问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急。”苏锦绣合上笔记本,“这事儿,还不能上赶着。”
……
大年初一。
天还没亮,村里就亮起了昏黄的灯,小孩子们、年轻人纷纷出门拜年问长辈好。
耳边时不时传来炮竹声,空气里也弥漫着鞭炮的硝烟味。
家家户户大门上张贴着喜庆红对联,秦如意手里拿着对联纸,对着镜子用嘴巴一抿,比口红还鲜亮。
她从家出来,就瞧见穿着枣红色呢子大衣的苏锦绣。
“二妗子过年好!”
“哈哈,大丫过年好,正要找你妈一块儿走几趟门儿。”
苏锦绣笑着应声,两人寒暄几句分开,脸上的笑一直没收敛。
她提着两包点心,故意路过村长家门口。
刚拐进村长家那条巷子,迎面就碰上了在门口刷牙的村长李有福。
李有福穿着半新的蓝色涤纶绸中山装,瞧着挺精神。
看见苏锦绣,他眼睛明显亮了,三两下刷完牙漱漱口,“锦绣回来啦,过年好啊。”
李有福嗓门洪亮,语气里透着亲热。
“过年好啊李叔。”
苏锦绣脸上也堆着笑,迎上前道:“正要去看看你家我婶子呢。自己做的点心,别嫌弃。”
“哎呀,这怎么好意思。”
李有福嘴上推辞着,手却诚实地接了过去,分量不少,他脸上的笑容更深了。
“你婶子也念叨你呢,咱们村儿最出息的孩子就属你了。”
俩人一边寒暄一边进了李有福家门,李有福媳妇瞧见苏锦绣,也相当热络地给倒了白糖水,拿了家里过年才舍得吃的炒货。
“锦绣丫头来了,快坐炕上暖和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