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时砂遗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6章 实验结果与理论的结合分析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实验室的通风系统还在嗡嗡作响,江浅摘下沾着冷凝水的护目镜,镜片后那双总是带着探究意味的眼睛此刻布满红血丝。操作台中央的五怨器还残留着淡紫色的能量光晕,像被揉碎的星尘在金属表面缓缓流动,与三天前启动实验时那狂暴的暗蓝色光芒截然不同。

“最后一组数据出来了。” 物理系的林舟把平板往实验台一放,钢化玻璃桌面上立刻映出密密麻麻的波形图,“时空曲率波动周期稳定在 47.3 秒,比理论模型预测的缩短了 11.2%。” 他说着抓起桌上的冷咖啡灌了一口,喉结滚动的声音在寂静的实验室里格外清晰。

江浅的指尖在五怨器边缘划过,触感冰凉的金属表面突然泛起涟漪般的能量波动,吓得她猛地缩回手。“它还在活跃。” 她盯着自己的指尖,那里残留着一丝微弱的麻痹感,“按照弦理论模型,能量衰减速度应该比这快三倍。”

团队里最年长的张教授推了推下滑的眼镜,镜片反射着数据屏的蓝光:“小林,把三年前在昆仑遗址测到的坍缩数据调出来对比。” 老人的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却依然透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当两组波形图在主屏幕上重叠时,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 五怨器能量峰值出现的时刻,恰好与时空坍缩的临界点完全吻合。

“这不可能是巧合。” 江浅调出理论推导公式,笔尖在演算纸上飞速滑动,“根据 m 理论的十维空间模型,五怨器作为高维碎片的能量场,应该只会影响局部时空结构,怎么会……” 她的笔尖突然顿住,演算纸被戳出一个浅浅的洞。

林舟突然拍了下手:“记得去年在罗布泊观测到的时空褶皱吗?当时仪器记录到的能量特征,和现在五怨器释放的波动频率完全一致!” 他翻出存档的观测视频,画面里扭曲的空气像被投入水中的墨滴,而能量监测仪上跳动的数值,与此刻屏幕上的参数惊人地相似。

张教授沉默地盯着屏幕上交织的曲线,突然开口:“江浅,你去测一下五怨器在强磁场环境下的能量变化。小林,重新校准引力波探测器,我们需要更精确的数据。” 当江浅把超导磁铁推到实验台前时,五怨器表面的光晕突然剧烈闪烁,能量监测仪的数值瞬间飙升到理论阈值的 1.5 倍。

“这说明什么?” 江浅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林舟抢过话头:“这说明五怨器的能量输出会受到引力场强度的影响,而时空坍缩本质上就是引力场的极端扭曲 —— 它们之间存在着动态反馈机制!” 他在白板上画出相互作用模型,箭头在 “五怨器能量” 与 “时空曲率” 之间形成闭环。

张教授突然在控制台输入一串指令,实验室顶部的粒子对撞模拟装置开始运转,蓝色的粒子束在真空管道里蜿蜒流动。“我们来做个推演。” 他指着实时生成的三维模型,“当五怨器能量达到临界值,会引发局部时空结构的共振,这种共振又会反过来放大它的能量输出 —— 这就是为什么之前的理论模型总是出现偏差,我们忽略了这种非线性相互作用。”

江浅突然想起在敦煌壁画上看到的图案,那些扭曲的线条和发光的器物,此刻与屏幕上的模型重叠在一起。“古代文献里说,五怨器能‘逆转天地’,或许并不是夸张的修辞。” 她调出文献数据库,泛黄的纸页上记载着 “星轨倒转,地脉逆流” 的异象,与模拟系统预测的时空坍缩前兆完全吻合。

当第一缕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百叶窗照进来时,三人终于完善了相互作用模型。江浅看着屏幕上稳定运行的模拟程序,五怨器的能量流如同蛛网般渗透进时空结构的缝隙,而坍缩产生的引力旋涡正被这些能量丝线缓缓牵引、平复。“如果我们能精确控制五怨器的能量输出频率,” 她的声音带着疲惫后的清亮,“或许真的能找到抑制时空坍缩的方法。”

林舟突然笑出声:“还记得上个月在青藏高原失踪的科考队吗?他们最后传回的信号里,就有这种能量波动的特征。” 他调出卫星定位图,失踪地点恰好位于理论预测的时空不稳定区域,“这说明自然状态下的五怨器已经在自发影响时空结构,只是我们一直没找到其中的关联。”

张教授把模型数据存入加密服务器,转身看向窗外:“通知安保部门加强警戒,这个发现需要更严谨的验证。” 他的目光落在逐渐亮起的城市天际线上,“但至少现在我们知道,解决问题的钥匙,就握在我们手里。”

江浅轻轻触碰五怨器表面,此刻它已经恢复了冰冷的金属质感,仿佛昨夜那些绚烂的能量波动从未出现过。但她知道,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隐藏着足以改写物理学界认知的秘密 —— 那些在理论公式里游走的变量,那些在实验数据中闪烁的规律,正指引着他们走向时空谜题的核心。实验室的咖啡机再次启动,浓郁的香气里,似乎都飘浮着解开宇宙奥秘的微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