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4章 强风吹拂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青峰县委办公室的窗户敞开着,初春微凉的风卷进一丝泥土解冻的气息。

郑仪正伏案批阅文件,高琳静立一旁。

笃笃。

敲门声轻响。

“进。”

郑仪头也没抬。

门推开,县政府办主任陈明那张圆脸上堆着过于热情、甚至带着点劫后余生的笑,几乎是挪着步子蹭进来:

“郑书记,打扰您了!”

他手里捧着一份文件,小心翼翼放在郑仪办公桌一角,仿佛那文件烫手。

“陈主任有事?”

郑仪目光终于从手中的报告上抬起,扫了一眼那份文件,又落回陈明脸上。

陈明咽了口唾沫,腰弯得更低:

“郑书记,这是刚整理好的县政府碰头会纪要,还有……郭县长牵头拟定的那份扶贫资金项目审批流程。”

他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种急于汇报又不敢张扬的兴奋。

“会上…挺顺利的!陈县长主持,几个局长汇报,郭县长…郭县长也发言了!”

高琳眼睫微垂,目光平静地落在陈明脸上,不放过一丝细微的表情。

“郭县长说什么了?”

郑仪语气平淡,钢笔在报告末尾流畅地签下名字。

“郭县长…他强调了规矩!”

陈明声音拔高了一点,随即又警觉地压下去。

“郭县长说,以后所有项目审批必须按新流程走,该陈县长批的,谁也不能越权!出了纰漏,第一次纪委介入,第二次局长直接引咎辞职!那几个局长,脸都吓白了!”

他顿了顿,眼神瞟向郑仪,带着点难以置信的感慨:

“真没想到…郭县长这次,这么支持新规矩…”

郑仪终于放下了钢笔。

他拿起陈明放在桌上的会议纪要,只翻开第一页,目光扫过那几行关于审批权限的明确划分。

陈济民的名字写在“最终审批”的位置,郭长河的职责被框定在“初审、监督、协调”。

文件放下,郑仪嘴角勾起一丝极淡、几乎看不见的弧度。

这个郭长河…果然够硬。

也够聪明。

他没选择硬碰硬,没闹情绪,没撂挑子,甚至连一丝不满都没流露。

反而以最强势的姿态,用最冷酷的语言,在县政府内部亲手推行了自己想要的“规矩”。

他把自己从“话事人”的位置上主动摘出来,将陈济民这个象征推上前台,而他自己,则精准地定位在了“铁腕执行者”的角色上。

这比任何表面的服从都更有力。

他在用行动向郑仪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

我郭长河认你郑仪定的规矩,我郭长河有能力、也有手段让这规矩在县政府这片“水最深”的地方畅通无阻!我比你扶起来的那个陈济民更有用!

这份投名状,分量十足。

“知道了。”

郑仪只说了三个字,拿起另一份文件。

“是!是!那…郑书记您忙!”

陈明如蒙大赦,又不敢立刻就走,点头哈腰地等了两秒,见郑仪没再说话,才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

门轻轻合上。

办公室里只剩下郑仪翻阅文件的沙沙声。

高琳安静地整理着郑仪批阅好的文件,动作轻柔而利落。她脸上没什么表情,仿佛刚才那番汇报只是寻常。

“你觉得,郭长河是真认命了?”

郑仪的声音忽然响起,平淡无波,像在问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

高琳整理文件的手顿了一下,抬眼看向郑仪。

阳光从侧面照在郑仪的轮廓上,一半清晰,一半隐在阴影里。

“认命?”

高琳的声音和她的人一样清冷。

“他这种人,字典里肯定没这两个字。”

“哦?”

郑仪微微挑眉,终于放下手里的文件,目光投向高琳。

高琳将一份整理好的文件夹轻轻放在郑仪面前,语气平稳得像在陈述一个事实:

“会议记录显示,他在会上措辞强硬,直接敲打了几位核心局长。他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帮您立威。也在告诉所有人,在县政府,规矩的‘解释权’和‘执行权’,依然牢牢攥在他郭长河手里。”

“陈济民…只是个签字的。”

她顿了顿,补充道:

“他把自己定位成您意志在县政府最锋利、也最听话的一把刀。这把刀要足够快,足够硬,才能让他在这新局面里活下去,甚至…比以往更有价值。”

郑仪微微颔首。

高琳的分析,和他心中的判断分毫不差。

郭长河的服软是表面的,他的生存策略是高明的。

他放弃了“称王称霸”的虚名,换取了在郑仪新秩序下继续掌握核心“执行权”的实利。

一个主动将自己磨快、擦亮,并双手奉上的“工具人”,谁又舍得轻易毁掉?

“李卫民那边汇报,加工厂的投资协议细节基本敲定了。”

高琳适时转移了话题。

“按照您的意思,用地审批走绿色通道,税费减免顶格执行。目前最大的瓶颈,是电力增容和排污许可,需要市里相关部门点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郑仪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一下。

“让刘希去跟。”

高琳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以扶贫项目督查组的名义?”

“不。”

郑仪目光投向窗外。

“以县委办副主任的名义。”

“明白。”

高琳立刻会意。

刘希这个由郑仪一手破格提拔起来的实干派,身份敏感,他既是郑仪的“眼睛”,代表县委的意志,又不像传统常委那样惹眼。

派他去协调市里那些门难进、脸难看的衙门,进可抬出“县委副书记特派”的身份施加压力,退可只谈“项目具体困难”寻求支持,灵活度极高。

而且,刘希出身青山镇最基层,骨子里带着股不信邪的韧劲和为民办事的热情,这种特质,有时候比硬权力更能敲开一些僵化的门。

“还有一件事。”

高琳从手中的文件夹里抽出一份打印的简报。

“省报内参转载了徐省长在昨天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其中…有对‘青峰模式’的肯定。”

郑仪接过简报,目光迅速扫过。

“……青峰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以特色中药材产业为抓手,打通种植、加工、销售环节,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县域经济内生发展,其‘市场导向、政府搭台、农民主体’的思路值得总结借鉴……”

短短几句,分量极重。

这不仅是肯定,更是在省委层面为郑仪即将接任县委书记做了无形的背书!

“消息传开了?”

郑仪放下简报。

“很快。”

高琳点头。

“周书记今天一早召集了宣传部开会。”

郑仪笑了笑。

周阳的嗅觉总是如此灵敏。

省长的赞许,如同一阵强风,吹散了青峰县上空最后一点阴霾,也彻底奠定了郑仪接班的不可逆转。

他郭长河的顺势而为,周阳的彻底退让,都不过是这阵风吹拂下的自然反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