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纨绔六皇子,从八岁开始布局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8章 困局如茧,潜龙待时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夜色渐沉,烽烟未歇。寒风惨烈,沙石入眼,西境官道如火盆照耀。

?

雷鸣谷前,一声惨喝响彻山谷:“狼烟再起,枪声不止!”

秦军主力“陷阵营”再度发动,三百名重装铁骑在蒙武带领下挥舞狼牙棒冲杀。

盾牌撞击声、铁蹄践踏声、自军火器爆燃声。

与敌军混战嘈杂融合一体,如同地狱在一夜之间降临。

云梯横放,冲车疾驶,骁勇之士冲进北荒火情未灭之处,欲借混乱破开北线防掩。

宁昭双眉紧锁,站在号令台上高声吼道:

“散布弓弩!火弓先放!让他们不能稳固队形!”

斥候队数十杆火弩齐齐发射,长箭映着火光射入敌阵,如同夜幕中的耀眼星芒。

但敌阵密集,火箭无从起裂,反被铁盾抵挡,炸裂声仍扭曲人心。

她瞬间察觉战术不灵,命令调度第二梯队:

“左路之阵退后一丈,构设陷阱线,准备落石封闭。仅存油弹者继续投掷!”

与此同时,帐外,第二波小规模手埋雷炸装置被启动,只为扰乱敌后步速。

雷声伴着冲锋号,划破夜空。

宁昭目光闪电如刃:“不稳就退!”

“退到鹰嘴堆那处碉堡群,那里是孤城,一旦秦军陷阵提前,他们反被困死!”

?

此时,在远在北荒的天断关,宁凡于火光与硝烟之间接到一封密信——

来自苏浅浅的小封,告知“蛇瞳”机关布设与秦军地形微调。

同时隐约提到“夜凛”在西境尝试更阴毒的嫁祸行动。

箭手火炬绕帐,气氛庄重却饱含危机。

荀破报:“报告王上,密信已送达,图纸可据作地形渗透规划。”

宁凡打开密笺,虽是小楷,却工整清晰,他目光愈发凝重。”

“他合上信笺,呼唤谢鸢进帐,“夜凛嫁祸及秦军北移之势……”

“谢鸢隐遣暗使回西境,采‘毒箭散发粮仓’等情报,不可声张。”

谢鸢立即抱车退去。

荀破在旁低声:“已交情报于蛮使,使者将回传内情,估计今晚便有反馈。”

宁凡握剑,凝神远眺南方山脉,“宁昭若守不住,即往援助。”

“此战非小,但关系北荒存亡。”

?

第四部分:朝堂风波 · 钦差釜底抽薪

京城中,王恒府夜深人静却灯火不灭。

王恒于书案前品茶,丝毫不见疲惫,旁边船礼部尚书王延之弹劾之奏摞得几尺高。

王恒嘴角扬笑:“延之此人,好手段,颇识时局。”

语毕,他取出火烛小沙盘,“此非指控资料,而是将牵引宁泰动词曲折。”

“若钦差继续调查火灾与粮案,他日旋即调东西道官兵至北荒,又岂不一石二鸟?”

王延之轻叹:“多军会调,恐西境生变。”

王恒冷笑:“我便先在京中造声——弹劾宁凡‘图谋不轨’。”

“若再加上一两帖御史谏议——太傅秦策便有下手之机。”

于是,御史台夜半密集弹劾涌向皇帝府;

钦差宁泰返京路途亦遭“意外”,风波暗涌、牢狱密谋并行。

?

雷鸣谷夜战余波未散,硝烟迟滞于山崖,死人横陈。

宁昭负甲站于战壕侧,望着远处云梯残骸与石木焦痕,不语良久稍息。

烟尘如末,沙土夹带血腥盖过呼吸。

她忽转身,走至沈彦瘫倒之地,轻扶其手臂:“郎中,伤可缓否?”

沈彦仰望她,声音微弱:“将军,流言甚重……”

“夜凛已在粮仓放火,还说是蛮荒……余粮被抢,士气动摇。”

她低头吻了他的额:“休言此。若我退,此地陨没,只剩无根浮叶。”

她抬眸,目光坚毅,“我不会退,我们会守住。”

沈彦愣住,唇角泛出一丝苦笑:“将军此志,比天还远。”

忽然大营号角齐响,号声慑人。

宁昭回帐,对副将喝道:“二次齐敲金鼓,传至全军。”

“声明西境誓克敌营,不令大秦轻进。但若夜凛扰害更多,将军早已问罪所有!”

话虽冷峻,却难掩愤恨。

?

翌晨破晓,营中骚动再起。

残余云梯与斥候失踪者群聚,奉命整理伤员、焚毁病体。

宁昭再次得悉西境粮仓又起火,火势更猛,通讯已断。

她所属斥候夜色带回惨报——火焰吞噬多地粮仓,粮堆滚滚,黑烟蔽天。

与此同时,钦差宁泰于西境行辕下结论,认定焚仓系“北荒奸细”。

除灭内患之策未生效,必须迅速行动。

正在这一时刻,仅剩北荒援兵依旧无法及时抵达。

宁昭顾不得战术,她定下声音颤抖却坚定:

“今夜我亲往粮仓邀请钦差入营商议,须当面洗清所有嫁祸。”

“你……守住战壕,不得退!”

所有幕僚与将士皆默许下令。

她跨马,黑甲与银盔相映,犹如西陲鬼影。

?

雷鸣谷硝烟渐散,沉陷天空中。

血鹰峡北面传回北荒火器消息,秦军士兵战意微乱。

宁泰闻讯于西境行辕内语重心长:“若此系意图引北荒出援,恐成王恒之局。”

“此时宜按兵,又或先代北荒佐证,令军心安定。”

沈彦跪首:“属下愿随将军夜赴粮仓案现场,为营中清白代言!”

宁泰起身:“好,今夜就见真章。夜幕下西境,便是裁定乾坤之时。”

营中夜深,云低风骤,万籁俱寂却杀意弥漫。

宁昭策马迎宁泰,火光在营帐中映红两人背影。

夜凛、北荒、秦军、蛮荒、朝堂……无数势在这夜交错。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