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野史大甩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章 王建开国治前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后唐天复三年(903年)冬月,成都青羊宫的铜香炉正冒着紫烟。五十八岁的王建将玄色龙袍的下摆往膝头一捋,指腹摩挲着唐昭宗新赐的金印,那"蜀王"二字的错金纹路硌得指尖生疼。阶下三呼万岁的声浪里,他忽然想起三十年前在许昌大牢,狱卒荆条抽在背上时,脊梁骨硌着的那袋私盐硬块——此刻宫墙外百姓山呼"万岁"的声浪中,谁能料到这即将开国的帝王,曾在江淮道上靠"乞食于市,掘冢于野"求生?。

许州舞阳的盐道上,王建的名号曾让官差夜不能寐。咸通年间,这少年推着独轮车穿行芦苇荡时,腰间枣木杵总沾着血。某次被七名捕快围堵,他竟用那杵刺穿为首者咽喉,顺手夺过腰刀劈断盐车辕木——《新五代史》所谓"少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事",实则是江淮盐枭中令人闻风丧胆的"活閰王"。最险的一次在高邮湖,他藏盐于棺木假装送葬,却遇巡检司开棺查验,情急之下掀翻棺盖,用尸体挡住箭矢,趁乱泅水遁走。

命运的转捩点在乾符元年。黄巢起义时,王建与晋晖等八人投效忠武军,某次攻城左目被流矢洞穿,竟拔箭裹创再战,从此得"独眼龙"诨名。唐僖宗奔蜀时,他率五百骑士冒雨护卫,在栈道解下衣襟为天子遮风。《资治通鉴》载僖宗抚其背而泣:"得卿如此,朕可枕戈待旦矣。"遂赐永平军节度使,镇守阆中要地——彼时的王建尚不知,这阆中城头的风,日后将吹动蜀地三十年的王气。

大顺二年(891年),王建率三万饥民自阆中出征时,前锋军皆持破碗乞食。谋士周庠献策"以丐为兵",这些沿着嘉陵江乞讨的流民,竟让西川节度使陈敬瑄的守军误以为是逃荒百姓。《十国春秋》载其攻剑门时,令士兵"衣树皮,执竹枪",昼伏夜出如山中精怪,吓得守军不战自溃。更奇的是"飞楼"之术——以巨木搭建高过城墙的塔楼,楼内藏死士数百,某次塔楼倾覆压死三百人,王建竟踩着尸体擂鼓,谓左右:"此乃天欲吾破城也。"

围成都时,王建用离间计如鬼神莫测。先遣人扮作陈敬瑄信使,于城内散布"节度使欲降王建"的谣言;再将俘获敌将割去耳鼻放回,谓:"此陈公令吾为也。"城中军心大乱之际,他又命人搜集敌军射来的箭羽,熔铸成"返魂弩"反射城头,《蜀王本纪》称此为"以敌血还攻敌城"。及田令孜开城投降那日,王建指着城头冷笑:"吾用三千乞儿,破尔十万甲兵,可知天命乎?"

武成元年(908年)正月,王建在成都称帝那日,司天监奏称"有赤气贯于井鬼之分"。他特意命工匠以南海象牙雕刻圣旨,两端刻"天工人其代之"六篆字,《蜀祷杌》载此圣旨"重二十斤,宣读时必以力士抬举"。最惊世骇俗的是拜相仪式——当花间派词人韦庄身着紫袍出列时,武将群中顿时哗然,只因这位写下"垆边人似月"的文士,此前从未握过兵符。

王建的治国之术满是草莽机变。于城南修宣华苑,人工湖以滇池玉石砌岸,湖底埋万枚铜钱,谓"水动则钱光粼粼,如星辰映水"。推行"实物税",百姓可缴蜀锦、茶叶代钱粮;于都江堰设"水官",立碑"盗水一勺,杖责三十"。最绝是"鸣铃监军"——遣太监驻州县,皆系特制铜铃腰带,行走时叮当有声,谓"铃铛响处,贪腐难藏"。某日见小太监偷食官粮,竟令其吞铃而死,从此"鸣铃"成了贪墨者的催命符。

永平三年(913年)夏夜,王建在北门楼撞见太子王元膺带甲入宫。中风半瘫的老皇帝突然从轮椅站起,夺过侍卫环首刀砍去,却因手颤只断了儿子帽带。《资治通鉴》记这场兵变"箭矢如雨,误中王建左肩",及王元膺被追杀,王建抱尸痛哭时,从其衣内得纸条,上书"父疑子反,子不得不反"。

此后王建猜忌日重,铸"铁券丹书"赐功臣,却于背面刻满诅咒符文。更荒唐的"钟鸣验忠"——令大臣依次敲击太庙铜钟,谓"忠臣声清,奸臣声浊"。老将王宗侃击钟时声哑,立被拖出鞭打,直至钟声响脆方止。《蜀祷杌》叹曰:"昔高祖豁达,今蜀主猜忌,何龙种变犬类耶?"最怪的是床下埋罐,内装大臣生辰八字,每晚以针刺之,谓可镇住反心,此事被宫女传出,朝野皆栗。

咸康元年(925年),后唐大军压境时,王衍正与宫女在宣华苑玩"人肉酒池"。《新五代史》载唐军破城那日,他正以琥珀杯饮葡萄酒,闻战鼓竟笑谓:"此非战鼓,乃杂耍之乐也。"及被押往洛阳,行至绵竹焚数千幅宫廷画作,叹曰:"吾家经营西蜀三十年,今付与他人!"那把王建常弹的紫檀琵琶,此刻正躺在灰烬里,琴弦已被火烤得扭曲如蛇。

王建的永陵地宫却藏着惊天秘符。1942年发掘时,棺床四周二十四伎乐浮雕中,吹笙女俑袖口藏半片金箔,上刻"王建私印"。更奇的是石像——王建像竟着草鞋,左手握酒葫芦,与"帝王着靴握圭"之制全然相悖。考古者推测,此或是其刻意保留的草莽本色,正如地宫石门题刻:"生前富贵草头露,死后荣名石上苔。"而那尊石刻的酒葫芦,细辨之下竟有裂纹,恰似他从盐枭到帝王的人生轨迹。

王建治蜀十八载,使巴蜀成"天府之国"。设"劝农使",成都平原"稻禾连云,桑麻蔽野";开"茶马互市",蜀茶远销西域。杨慎《升庵诗话》评:"王建起于群盗,而能礼贤下士,西蜀文物,抗衡中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