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长的眼睛瞪大了。
因为,这死去的两个人,还真的穿着两片,尿藉子一样的东西。
一连长的心里,暗自说道:“真他妈的神了!”
看完了之后,马上向着郎娃,跑了过来。
可是,日本人也是特别会捕捉战机的人。
他们没有给他,跑到郎娃身边儿的机会。
砰!
一声枪响,一连长,躺在血泊之中,再也没有动一下。
一连长死了。
死地有点儿憋屈。
竟然在了为了验证敌人的身份,这样的事情上。
他用生命,为他的浅薄,买了单。
看着连长,倒在血泊之中。
郎娃的心里,就是一阵猛然的紧缩。
同时,也感觉到了阵阵地绞痛。
毕竟也是同自己,一度肩并肩作过战的人。
也是一度联手,杀过鬼子的人。
说走,就走了。
连长的死,让郎娃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
小六儿的声音传了过来。
“爷,敌人上来了。”
听到小五说话的声音。
没有任何迟疑。
马上放眼望了过去。
敌人上来了。
敌人这次的攻势更加凶猛。
“准备战斗!”
“小五,老四,你们两个分一下工。”
“一个专打指挥官,一个专打枪上挑着小旗儿的人。”
“指挥官,是冲锋部队的核心人物儿。”
“而枪上挑小旗儿的人,就是最小的战斗单位的负责人!”
“相当于我们的班长一样的人物儿。”
“其他的人,把你们的子弹全部给我打出去。”
“等敌人推进到,三十米距离之内的时候,把你们手里的手榴弹,全都给我扔出去。”
“然后,迅速撤往第四道防线!”
吉星文的一个团,就这样,在郎娃的带领下,坚持了下来。
可是,当战斗打到第七天的时候,郎娃看着这些,同自己在一起战斗了七天的弟兄们。
那已经深陷的眼窝。
那憔悴的眼神。
那褴褛军装。
那让硝烟熏黑了的脸。
眼睛里,马上就流下了滚烫的泪水。
郎娃发现,自己的身边,只有二百来个弟兄了。
敌人已经攻到了城门下面。
而守护在城墙上的人,也就是这么,寥寥可数的二百来个人。
仗已经打了七天。
身后的援兵,还没有到。
此时的敌人,已经冲到了城墙下。
根本不用借助任何辅助工具,都可以清楚地看清,敌人的嘴脸。
敌人,正站在城门的外面,趾高气昂,大声地讲着话。
“兄弟们,咱们绝对不能,让城下的小鬼子,这么嚣张!”
“即便是咱们的子弹打完了。”
“就是用牙咬,也得咬死他几个鬼子!”
城墙上的郎娃,还在给守卫城墙的人,鼓舞着士气。
同时,也是刚想下达那开枪的命令。
却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了传令兵的声音。
“报告,北平城中,最高长官有令!”
“守卫城墙的人,从今往后,得不到允许,绝对不能再开枪!”
郎娃愤怒地转过了头。
狂野地问了一句,“为什么?”
“最高长官,体恤下情!”
“为了减少士兵们的伤亡!”
城外的敌人,正在摩拳擦掌。
而城墙上的士兵们,却得到了不许开枪的命令。
当然,下达命令的时候,给出来的理由。
却是上司为了体恤下情。
为了士兵们的出路着想。
“这么说,当局是准备同日本人,进行谈判了?”
“既然是谈判,为什么不早谈!”
“非得要等到,这守卫城墙的一个团的人,都快要打光了,才他妈的谈判呢!”
“命令是长官下达的!”
“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为什么,我也不清楚!”
“我只管传达命令!”
这就是传令兵,所给出的回答。
在一个大家,本该团结一心的时候。
在自己这一方,无论是军人,还是政府要员。
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职责,划分的十分清楚。
郎娃的心冷了。
无奈地扔掉了手中的枪。
面对二百多个弟兄,只是轻声地说道:“大家放松一下吧!”
“只要当局,作出了谈判的决定!”
“我相信敌人,轻易不会再发动进攻!”
“毕竟,从目前的情形来看,谈判和投降,可以画等号!”
当局决定,同日本人进行和谈。
让郎娃再一次绝望了。
郎娃忿忿地骂道。
“是不是现在的上司,都把自己看得太精明了?”
“你他妈的把人家日本人,当成了傻逼吗?”
“人家拿着枪,站到你的城门外。”
“你给人家谈判?”
“说得好听一点儿,那叫谈判!”
“说得难听一点儿,就是准备投降!”
郎娃知道,这是最高军事长官,把自己,还有现在城墙上。
以及城外,那些再也站不到城墙上来的弟兄们,当成了真正的炮灰。
仗打到了这个份儿上,你他妈的讲和,那就是在向敌人认怂。
认怂,就是意味着要给人家让步。
让步,对于当局的那些高官来说,或者是一个成功的外交典范。
但是,对于同自己一起,并肩浴血奋战的这些战士们来说,那就意味着要投降。
郎娃在城墙上,把自己的人,招呼到了身边儿。
“想打鬼子,任何人都靠不住,我还是要回到我家乡去。”
“我要自己打鬼子!”
“我要保卫我的家乡,保卫我家乡的百姓们!”
“我不想,再留在这里当炮灰了。”
“你们如果不相信我的话,你们可以留下来看一看。”
“我敢肯定,和谈的最后结果,那就是投降。”
“当局的大佬们,两片薄薄的嘴唇,上下一动。”
“弟兄们的血,就他妈的白流了!”
“然后,就是把北平拱手让给日本人。”
“而我们的部队,继续南撤。”
“再撤,能够撤到哪儿?”
“撤到保定,也就离我的家乡不远了。”
其实,郎娃口中所谓的家乡,也并不是他的家乡。”
郎娃之所以急于回到红瓦楞村。
那是因为,那个红瓦楞村,有他时刻都在牵挂着的一个人——翠翠儿。
夜深了。
宛平城外,除了那来回巡逻的士兵的脚步声,就是一两声,自远处传来的野狗的狂吠声。
城内,郎娃他们一伙人,却悄悄地做好了出城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