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6章 北欧烽火连天(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明军的的爆破作业,工兵营的数百工兵,从壕沟凸前部位向城墙地基方向挖掘爆破隧洞,隧洞的尽头恰好抵达城墙底部。为避免塌方,隧洞顶部用木板支撑,同时用湿棉被掩盖挖掘声响,防止守军察觉。

随后,工兵在隧洞内填满用麻布包裹的黑火药上千斤,药包上压石板,引线从隧洞牵回壕沟。爆破时,先以火炮猛轰城墙另一端,吸引守军注意力,待引线燃尽,火药瞬间爆发 —— 不同于无差别爆炸,定向爆破的冲击力集中于城墙地基,会直接造成城墙局部坍塌,而非整体炸毁。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城墙坍塌的瞬间,便是明军总攻的信号。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明军展现出了他们卓越的战术素养和协同能力,再次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步炮协同作战。

只见明军迅速集中了所有的十二磅大炮,这些巨大的火炮,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它们的目标是缺口两侧的残余垛口,每一发炮弹都带着雷霆万钧之力,狠狠地砸向那些摇摇欲坠的城墙。

与此同时,迫击炮也没有闲着。它们调整好角度,他们将炮口对准了缺口后方的空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守军在这个区域集结,因为一旦瑞典人手中的滑膛枪形成密集的弹幕,那么缺口处将会变成明军的死亡陷阱,原本势在必得的破城之战也会在瞬间演变成一场血腥的送死之战。

要知道,明军步兵所穿的棉甲虽然能够提供一定的防护,但面对散弹的攻击时,它们就显得脆弱不堪了。所以,必须要确保缺口处没有敌人的火力封锁,才能保证步兵的安全推进。

随着一切准备工作的完成,明军的一个步兵连如同一支离弦之箭,迅速地冲向了前方的缺口。这个步兵连被精心组织成了四个紧密协作的队伍,每个队伍都承担着特定的任务。

第一排的士兵们高举着从瑞典人手中缴获的盾牌,如同一堵移动的铜墙铁壁,以惊人的速度冲过了缺口。他们的任务是用盾牌来抵挡守军的火枪和弓箭攻击,为后续的队伍开辟一条安全的通道。

紧跟在第一排后面的是第二排的火枪兵。他们手持燧发枪,目光锐利地瞄准着靠近的瑞典人。一旦发现敌人进入射程,他们便毫不犹豫地扣动扳机,射出致命的子弹,给敌人造成巨大的伤害。射击动作结束之后,他们便会端着加装了刺刀的燧发枪,与靠近之敌展开肉搏战。

第三排的投掷兵则是这个步兵营的火力支援。他们手持手雷,迅速地向前推进,在接近瑞典人聚集的地方时,将手雷远远地投掷出去。手雷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然后在敌人中间爆炸,掀起一片尘土和硝烟,有效地阻止了敌人的聚拢。

最后一波是迫击炮兵。他们迅速抵近到城墙之下,趁着守军因前面三排士兵的攻击而陷入混乱之际,对所有沿街道和障碍物进行炮击。迫击炮的炮弹如雨点般落下,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碎片四处飞溅,给守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这一系列的攻击配合得天衣无缝,使得明军的步兵连能够顺利地巩固缺口阵地,并为后续其他兄弟单位的冲锋创造了有利条件。前三排士兵们在炮火的掩护下,如猛虎下山一般,向着城中奋勇冲锋,势不可挡。

明军展现的整套攻城战术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完全打破了欧洲城堡攻防的 “规则”。

欧洲传统攻城要么依赖长期围困,要么靠云梯 / 冲车硬拼,而明军将 “火力压制 - 工程突破 - 精准爆破 - 快速突入” 压缩在数小时内,用 “技术 速度” 瓦解了城堡的物理与心理防线。对奥克森谢尔纳而言,他熟悉的 “城堡防御体系” 在明军面前,就像被铁锤砸中的陶罐 —— 看似坚固,却挡不住针对性的一击。

明军仅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攻下了五千守军的塔尔图城堡。奥克森谢尔纳无奈,再次打开城堡大门,带着千余残兵往里加城方向逃去。

对于已经不成气候的奥克森谢尔纳,尤人龙并没有放在眼里,他率领着第2军开始了有条不紊的收拾塔尔图周边的所有城镇。

利沃尼亚,这个曾经充满历史沧桑的地方,见证了无数权力的更迭和领土的变迁。它原先是利沃尼亚公国的领地,在16世纪时成为了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的附属国。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1629年发生了转变,瑞典王国的铁骑如狂风般席卷而来,将这片土地纳入了自己的版图,并迅速将其吞并。

如今,塔尔图这座最大的城堡被明军攻占,这一事件犹如一把利剑,刺破了瑞典王国统治的天空,预示着其统治正在逐步瓦解。

时间来到了六月份,明军第22师先锋团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抵达了里加城。然而,他们发现奥克森谢尔纳早已如惊弓之鸟般乘船逃离了此地。随着明军的到来,里加城的城门缓缓打开,欢迎着胜利者的到来。至此,明军彻底占据了利沃尼亚地区,他们的兵锋如同一支利箭,直直地指向了立陶宛的库尔兰地区。

随着利沃尼亚的丢失,瑞典王国在欧罗巴大陆的最后一块飞地也彻底失守。这片曾经属于瑞典的土地,如今已被明军的旗帜所覆盖,成为了他们辉煌战绩的一部分。

在成功占领利沃尼亚之后,明军展现出了极高的战略智慧和克制力。他们并没有像一些人预期的那样,过度挑衅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而是选择了一种相对温和的策略。

明军开始沿着道格瓦河北岸严密布防,这一举动既显示了他们对自身安全的重视,也没有给波兰人留下任何可以引发战争的借口。这种稳健的做法让看戏的欧罗巴各国感到惊讶,他们原本以为明军会乘胜追击,进一步扩张领土。

然而,明军在利沃尼亚的战争表现却如秋风扫落叶般迅猛,这使得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大为震惊。随着两国之间接触的增加以及国界的逐渐扩大,王国的高层们越发不敢轻易采取行动。

与此同时,两国之间的使者往来变得日益频繁。这种频繁的交流一方面有助于缓解紧张局势,另一方面也为双方提供了更多了解彼此的机会。

然而,这一消息却如同一把利剑,直插瑞典卡尔十世的心脏。这位得位不正的国王听闻此事后,气得几乎吐血。他原本期望看到明军与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之间爆发一场激烈的冲突,从而坐收渔翁之利。但现在看来,他的如意算盘完全落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