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奘禅师人老成精。
早就为陈袆想好了“打造人设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是先将他绑来强行剃度,让他既跑不了和尚、也跑不出庙。
其中的道理十分简单:
只要你小子从头到脚已经展现得是个和尚了,至于你的灵魂是不是,心里想不想成为和尚,都已然不太重要了,没人再去关心追问。
而只要你陈袆形象上、头型上已经是和尚了。
你要说自己不是,别人也不会信!
须知,这世上的大多数人,乃是只看重表面、不注重内在,只关心自身、不关心他人的。
谁会在意你究竟是不是和尚,又是那家寺庙的和尚?
当然,要想将和尚的身份做得瓷实。
其身份凭证,自然也是少不了的,这就体现出陈袆乞丐背景的便利来了:
他陈袆,并非是长安本地土生土长的乞丐;又没人知晓,他究竟是从哪儿一路要饭而来的;沿途根本不可能有人,去用心关注他所留下的痕迹;那他陈袆的故事,便很容易编撰了。
“有了这本小册子,从此以后,我可就是真的和尚了。”
等到把口中的果脯咽下,端起庙里的粗瓷大碗,又喝了一大口热水之后,陈袆便随手拿起慧通大和尚送过来的度牒。
度牒,在唐朝也称祠部牒,是以绫素锦素钿轴,记载着僧尼的本籍、俗名、年龄、所属寺院、师名,以及官署关系者的连署等。乃是专属于僧尼的身份凭证,极为重要。
有此凭据,方可享受寺院供奉,免除官府徭役。
倘若他日云游四方之时,亦可凭此在全国各处寺院挂单。
陈袆见那度牒所记,甚是清楚明白。
无论如何看,都不像是假的。
那上面,竟详细记录着,智藏老禅师为他量身打造的履历。
竟胡说说他是:
“姓陈名祎(yi),自小不知父母之所在;方及满月,便被抛入大江之中,幸赖佛祖保佑,免为江中鱼虾所食;顺江流经金山寺时,蒙迁安和尚拯救,代发修行至一十八岁;自幼深谙佛法,精通佛理;后经大德高僧举荐,于长安城花生寺内,正式剃度出家,皈依我佛。”
认真看完之后,陈袆不由得感慨非常,暗自点头。
出门在外,身份果然是自己给的!
有时候,迫于无奈,即使自己不给,也会有人帮着你乱编一通的。
不得不说,那智奘老禅师的确是编得一手好故事,即便是有人想要查证,也要先千里迢迢跑到金山寺去才行。
不过。
就算你真的去了,也很难查到结果。
要知道,
这天下间寺庙众多,成千过万。
而单单是被称作“金山寺”的寺庙僧院,也不知有多少处。
更何况,依照往年惯例。
一旦有某处地方忽然发了大水,哪个寺庙没有施粥救过人,哪个僧人没从水里顺手捞起过婴儿?
但凡是受过寺庙一饭一缕恩德的,都可以说是曾得到过佛祖的慈悲照拂;但凡是深感我佛普度终生、信佛念佛的,无论他是出家、在家,还是剃发、留发,也都能说自己是在修行。
拔一毛而利天下,也是善行;
念一句佛而心存慈悲,自然也叫修行。
怪就怪,佛祖他老人家从来就没有把行善和修行,给区分出一个较为清晰的层次与等级出来,像陈袆这样随手杜撰的履历,任谁来了,都很难挑出一丁点儿毛病来。
但如果你,就是喜欢较真儿,还真的跑遍了天下间所有的“金山寺”,找到了所有法名是“迁安”的和尚。
那不好意思,你还是查不到结果。
因为——
度牒当初记录的时候,一不小心写错了几个字。
人家流经的寺院,好像是叫“金光寺”。
收留他的恩人,好像是叫做“法明和尚”的样子哟。
你如果再去想查,那咱们也不怕。
大不了到时候,在说又写错了几个字呗。
“呵呵,你为何不直接写,我爸还是新科状元、我外公乃是当朝宰相呢。”
盯着手中的度牒,陈袆不由得佩服起那位智奘老禅师来,那老家伙当真是智若渊海,老奸巨猾,绝非寻常“智障”之可比啊!
“要不,你老人家还是转行写网文吧,指定能够大火。”
不过,
陈袆倒也不急着丰富自身的详细背景。
当一个人强大到一定程度,又不小心取得一些足够醒目的成绩时,自然会有大德为我辨经。
想想人家刘皇叔,当年都已然沦落到了三十岁打光棍、在大街上卖草鞋的地步了,后来还不是能有人将他家族谱翻烂,最终帮他找到了,他乃大汉中山靖王之后、第十八代玄孙的出身吗?!
仅不到一天的时间,自己就已经从街头流浪小乞丐,一下子混上了长安佛门编制内,从此之后,便已经衣食无忧了。
还要啥自行车?
“打造高僧人设”的第二步,就是陈袆的法名了。
智奘老禅师深知,一个不起眼的法名,一个不上档次的法名,注定是配不上成为大德高僧的。
就比如。
如果,令陈袆是慧通大和尚的弟子嘛……
……然后,那就……
那就,没有然后了啊!
便会彻底没戏啦!
就慧通那头脑,能教的出什么佛法精深的大德高僧来?
因此,为了着重凸显,陈袆年龄虽小,其天赋与智慧却着实非同一般,智奘老禅师毅然不顾世人的反对,便唯有“代师收徒”,将陈袆给迅速提拔成了自己的小师弟。
其实也没有啥人反对,都是关上门做的事情,谁特么知道呀。
对于取什么法名,陈袆倒是无所谓的。
只要不跟着智奘取什么“智缺”,给自己弄一个“智慧圆融、大成若缺”的无聊意蕴出来,他都不挑的。
唯有,慧通大和尚看起来有些闷闷不乐的。
他可能是没有想到:
自己当了大半辈子和尚,也是只有一个师父管着自己,好不容易在长安城,混出来一点点身份地位了,不料今天,自己辛苦费力的,居然给自己扛回一个小师叔来。
从此这世上,竟多了一个年方十八的小和尚,比自己高一辈的长者!
今后的晨昏定省,早课日课——
伺候完老和尚,还要伺候小和尚,这特么跟谁说理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