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衲初次所见小师弟,正衣衫褴褛,形容憔悴,恰逢游戏人间、亲历红尘悲苦之际,一身玄色,黝黑若炭,隐入烟尘。但怎奈瑕不掩瑜、沙难埋金,小师弟佛缘深厚,慧根深种,行走间自有佛光萦绕,已现佛陀景象。”
陈袆没想到,在讨论给自己取法名之时,智奘老禅师居然能这么妙语连珠,对他说出的这番话,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久不洗澡,浑身脏黑,走在人群,毫不起眼——
竟能用“一身玄色,隐入烟尘”这八个字,说得如此清雅脱俗。
“所以,小师弟的法号,当以‘玄奘’二字为佳!”智奘老禅师看似字斟句酌,实则随意说道。
哦,懂了。
敢情像我这样半路出家的和尚,法号不是按照你们“智”字辈来取,而是依照“奘”字来续呀。
玄奘?!
听老和尚方才话里的意思:
“玄”为黑,“奘”是壮,连在一起就是,希望我将来能长得“又黑又壮”的意思呗?
这法号,是跟佛法一点都不沾边啊!
你老人家这是,想要将我当成一个小黑胖子来养呗?
好吧,玄奘就玄奘吧。
智奘师兄,你老人家连西游小说原著都没见过,西游电视剧电影都没看过,竟然都已经很有先见之明地敲定我的法号是“玄奘”了,那我即便是想不去取经,也不行了啊!
不过,在去取经之前呢。
我倒是要先检查一下自己的装备才行。
少了那些装备,你就算已经把我,给打造成东土大唐大德高僧了,我也不是那求取真经的圣僧啊!
提到取经的装备。
那就是“打造圣僧人设”的第三步了。
陈袆的智奘师兄在第一时间,便吩咐弟子慧通大和尚一路快跑,尽快将陈袆小师叔的度牒,送去官府登记造册,升级成为取经人后,便可领到皇榜中所言那“西天取经四件套”了。
自此而后,但凡是取经之人,都非一般的大德高僧可比了。
尤其是在称呼上,更要做一下区分。
该统一称呼为“圣僧”才是!
而这最后一步,也是最为顺畅的。
要知道,官府为了能够更为迅速地促成,此次取经项目的落实,早就为天下僧众打开方便之门。但有僧人手持度牒,前来登记为取经人的,不管是不是该僧人本人,都一律精简流程、从速通过。
绝不能有,“要玄奘证明自己是玄奘本人”的情况出现!
至于,前来登记之人,
是否真是佛法精深,为了赶超进度,自然也是顾不上的了。
而现如今,四处拉僧丁、抢僧人、凑和尚头,尚且不够,哪有那么多闲暇时间,去给僧众们挨个进行考核呀?!
别说你是不是佛法精深,有没有大德。
即便,你压根大字都不识得一个,还随地乱吐痰,到处大小便,甚至刚刚才踢完了人家寡妇门回来。
只要你有着“西天取经四件套”在手,那你也就是圣僧了!
“我这是拿了,拼夕夕版的取经四件套吧?”
拿到装备后,陈袆愕然:
“毗卢僧帽,紫金钵盂,锦斓袈裟,通关文牒,听起来好像挺高大上的样子,原来竟是一件法宝都不是。”
也可能是登记取经人太多了吧。
那四件套由于是批量生产的,便只能严重赶工、撵进度了。
陈袆手中四件套的质量,真是惨不忍睹。
毗卢僧帽,不过就是一顶外观好看的帽子罢了。夏不遮阳、冬不防风的,平常一般还不怎么戴。唯有在比较正式的场合,比如大型的法会、隆重的盛会之上,才会戴出来一次。
亦可以理解为,僧人的晚礼服吧。
锦斓袈裟,说起来是好听。
可却因为是批量生产下发的,自然也就不是原著中所讲的冰蚕丝材质了。
也并非是,由那瑶池的仙女们亲手织就,更没有什么佛家七宝点缀与装饰,最后只能说,那其实就是一块大布罢了。
袈裟跟毗卢僧帽一样,是配成亦套的,平常也不怎么穿。
至于紫金钵盂,合金的!
不过是化缘盛饭的碗,大唐哪儿哪儿都有。
而通关文牒嘛,有点意思。
那是一册做工十分精致的文本,以白棉麻纸制作而成,由花草纹边框套装饰,采用四色印刷。
封面上印有四个烫金大字:
通关文牒!
陈袆面带好奇之色,将册子展开来看,脸色逐渐转为惊讶。
文牒有云:
“南赡部洲大唐国奉天承运唐天子牒行:”
“切惟朕以凉德,嗣续丕基,事神治民,临深履薄,朝夕是惴。”
“前者,失救泾河老龙,获谴于我皇皇后帝,三魂七魄,倏忽阴司,已作无常之客。因有阳寿未绝,感冥君放送回生,广陈善会,修建度亡道场。感蒙救苦观世音菩萨,金身出现,指示西方有佛有经,可度幽亡,超脱孤魂。”
“特着法师三葬,远历千山,询求经偈。”
“倘到西邦诸国,不灭善缘,照牒放行。须至牒者。”
“大唐贞观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
其册上,更有宝印九颗,赤红如日,若居中天,赫然醒目!
这文牒的意思,可以总结为这样几句话:
“我朝圣僧,奉旨西去;路过你地,速速放去;倘若为难,吾等必去;要么他过去,要么我过去。”
陈袆确定,这小册子的重要性,应该是远远大于其他三件的。
它既相当于是路引,又可作为一路过关斩将的凭证。
另外三件,现在看依然都是普通物件,无甚价值。
其他取经人所领取的,应该如此套一般,质量不相上下,唯有等到哪位取经人当真到了灵山,面见佛祖,取得真经,成就佛陀正果了之后,方才会有凡俗之物,变为无价珍宝吧。
正如历史名人所使用毫不起眼的物件,也能忽然价值连城一样。
等到后来,这些普通物件,也会因是佛陀曾经使用,而不断身价倍增。
甚至,很可能会因一直被修佛之人带在身边,经日积月累而浸润法力、沾染佛性,而逐渐变成传说中的法宝吧。
“不知我扮上,又会是什么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