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宫秘史十二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3章 转战永州、道州、郴州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在湖南天地会舵主暖心邀请下,洪秀全率领的太平军,果断踏上向湖南进发的征程。

洪秀全耳边一直回响着:“天王,湖南天地会永远是起义军的补充力量!”你说暖心不?

1852 年 6 月,起义军进入湖南境内,洪、杨拟定好了沿湘江直下,攻打长沙的战略计划。

然而,此时起义军面临着一项严重的短缺——船。

在蓑衣渡之战中,太平军的船只,都被江忠源的楚勇炸毁并沉入了水底。

目前没有船只,万般无奈,起义军只能翻山越岭,艰难地向永州逼近,

意图在拿下永州后,重新打造船只,恢复水上作战力量。

彼时正值夏季汛期,潇水河水暴涨。

洪秀全与杨秀清率军沿着湘江东岸,向永州方向行进,一路上寻觅船只,期望重新整编水陆部队。

在太平铺、洛邑渡之战中,太平军凭借顽强的战斗力,成功反击了楚勇水路军的伏击。

此役,太平军士气大振,而清军却出现了叛逃事件,“我的娘啊!太平军真能打,兄弟们,咱们后会有期。”

清军士兵和楚勇,为活命,扔下武器跑了。致使江忠源不敢贸然深入追击。

不得不说客家人果然厉害,太平军中客家人居多,这些人本是中原人,

为了生活,不得不背井离乡,与本地土着人争资源。

他们必须团结起来,才能立足他乡异地,这就造就了广西客家人彪悍好斗的性格。

太平军行至黄沙河镇,一路上却未寻到可用的船只,于是翻过扁大淖向东,进入永州以西的空地,准备直捣永州城。

6 月 9 日,太平军终于抵达潇水河西岸,与永州城隔河对峙。

潇水作为湘江的重要分流,此时水深河宽,加之雨季河水迅猛上涨,

太平军因缺乏船只,难以渡河攻城。他们只好在柳子庙附近沿河布防,并炮击永州城。

但这种方式仅仅能对永州城形成威慑,却无法对城内敌人造成实质性杀伤。

为解决渡河难题,杨秀清当机立断,命士兵在柳子庙附近砍伐树木制造船只,

同时,在上游搜寻到了一些船只,随后把大炮装置到船上。

到了中午时分,在西岸炮火的掩护下,太平军尝试渡河。

然而,由于船只较小,河水湍急,且城头守军准备充分。半路上沉没了好几艘船,

损失船是小事,船上的大炮很金贵,心疼的杨秀清一天没吃东西。

几次尝试,太平军始终无法成功渡河,而此时清军的救援部队,正马不停蹄地向永州聚拢。

清军总兵鲍起豹,亲自坐镇永州指挥,同时派兵沿江不断袭扰太平军。

太平军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

十天过去了,攻破永州城的希望愈发渺茫,继续僵持下去对太平军极为不利。

鉴于此,洪秀全与杨秀清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调整作战计划,改变行军方向,向南进发。

说实在的,此时的太平军尚未形成一套成型的作战计划,更多是走一步算一步。

就在太平军陷入彷徨迷茫之际,湖南道州天地会分舵主陈天雄主动前来联络。

此时,身着粗布短打的陈舵主手捧着一卷舆图,快步来到洪秀全大帐内。

陈天雄抱拳行礼道:洪教主在上,陈某这厢有礼了。自金田举义以来,天下豪杰无不翘首以盼!”

洪秀全和杨秀清起身还礼。

陈天雄展开舆图,手指道州地形:“杨军师且看!道州北控衡湘,南屏桂粤,城墙虽坚,然守军不过千余,且粮饷拖欠三月有余。

更紧要的是——(压低声音)我会众已策反东门守将,若教主挥师夜袭,指日可下!”

洪秀全踱步沉吟,摩挲腰间宝剑,随后朗声道:

“自永安突围,清军围追堵截,我军亟需立足之地。只是道州弹丸小城,何以成大业根基?”

陈天雄再次叩首:“道州百姓十之**与天地会有旧!去年大旱,清廷却强征漕粮,饿死老幼三千余人。

若教主攻城,必能一呼百应!补充兵力自不待言,敬盼教主做我道州百万生民的大救星!”

杨秀清站起来,兴奋说道:“天王向来以百姓为重,太平太平,要的就是天下太平。

好!道州易守难攻,又可与两广会党呼应,正是天赐福地!”

洪秀全下定决心道:“传令全军,明日卯时拔营!直取道州!”

在天地会引领下,起义军弃永州,巧妙地绕过清军的重重防线。

由于行动隐秘,又有熟悉地形的天地会人员引导,清军未能及时察觉起义军的动向,太平军得以顺利抵达道州城下。

当时,负责防守道州的前湖南提督余万清胆小如鼠,听闻太平军来袭,竟以“出城设伏”为幌子,

带着数百士兵,打开西门,向南逃往江华。

副将见主帅临阵脱逃,也连夜带着侍从向广西方向逃窜。

知州王揆一见主管军事的将领都跑了,心想自己可不愿做炮灰,便也弃城而走。

就这样,太平军几乎未费一兵一卒,便顺利占领了道州。

进入道州后,太平军在此进行了全面的休整与扩充。

他们开仓放粮,救济当地百姓,赢得了民众的衷心拥护与支持。

许多青壮年深受太平军义举的感召,纷纷踊跃加入太平军,队伍迅速壮大。

太平军还充分利用道州的资源,积极修缮战具,制造武器,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不得不说,幸亏有湖南天地会的加入,才让起义军在道州得以充实实力。

这段历史被称作“道州补需”。

附近天地会成员纷纷响应,踊跃加入太平军,使得太平军总兵力达到了三万多人。

太平军在道州足足休整了 59 天,疲惫的士兵逐渐恢复元气,

基本实现了兵强马壮的局面,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

时间来到了 8 月,道州地域毕竟狭小,难以满足太平军的扩大发展,

洪秀全等几位王爷经过商议,将目光锁定在了郴州。

天地会舵主亦大力支持拿下郴州,他们告知洪秀全,郴州天地会会员众多,若进攻郴州,天地会会员可里应外合,助力太平军。

洪秀全与众将一致同意进攻郴州,并将其作为进攻长沙的重要跳板。

然而,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清军已洞悉起义军的战略意图,

在太平军北上的道路上,尤其是在鼎冠坳等多处要害之地布下了重兵,妄图阻拦太平军进攻郴州的步伐。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太平军兵分两路,主力部队仗着人多势众,轻松冲破了清军的埋伏。

太平军的先头部队在郴州天地会舵主的引领下,迅速对郴州城形成包围之势。

8 月 17 日,士气高昂的太平军,一举歼灭守城清军,当场击毙知州孙恩保,顺利占领郴州城。

洪秀全率部入城后,当机立断,派西王萧朝贵率部前往桂阳州,阻击清总兵和春以及知县江忠源的尾随部队。

萧朝贵勇猛无比,指挥若定,斩杀了千总马金桂、把总银光等人,清军救援部队做鸟兽散,郴州城得以稳如泰山。

太平军攻占郴州后,在此停留了一个多月,期间一面积极阻击追来的清军,巩固郴州阵地;一面大力整顿和扩充军队。

当地民众深受太平军理念感召,有 上千人踊跃加入太平军。

同时,杨秀清还新组建了土营,进一步增强了太平军的实力。

(土营相当于现代的工程兵,太平军中有许多矿工出身的人,把这种有挖掘能力的人组成一个营,攻城掠地时,负责挖城墙埋炸药。)

稍后,太平军做出了进击长沙的决策。

当年 9 月 11 日,洪秀全率领太平军挥师北上,向着长沙挺进,开启了新的征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